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潘金蓮誤入大觀園 > 第9章 稻香村訓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潘金蓮誤入大觀園 第9章 稻香村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瀟湘館聞琴歸來,金蓮心中那份因琴音與妙論而激盪的漣漪尚未平複,便見素雲侯在稻香村門口,見她回來,忙上前低聲道:“姑娘可算回來了,大奶奶請姑娘過去呢。”

金蓮心頭微緊,暗忖莫不是自已私自外出,又去瀟湘館偷聽琴音,惹得李紈不悅了?她定了定神,整了整衣衫,方隨素雲進了李紈日常起坐的內室。

李紈正坐在炕上,就著窗光看一本賬簿,見她進來,便放下簿子,指了指炕對麵的繡墩:“坐吧。”語氣雖仍溫和,卻比平日多了幾分肅然。

金蓮依言坐下,垂首斂目,心中忐忑。

李紈也不繞彎子,直接問道:“方纔可是去了瀟湘館?”

“是。”金蓮低聲應道,“途經附近,聽得林姑娘琴音清越,一時……一時忘形,駐足聆聽,後蒙林姑娘不棄,喚入館內敘話片刻。”

李紈點了點頭,目光在她臉上停留片刻,緩緩道:“林妹妹才情敏慧,與她談論,自是能開闊眼界,增益見識。你肯上進,這是好事。”

金蓮聞言,稍稍鬆了口氣。卻聽李紈話鋒一轉,道:“隻是,你可知我為何留你在稻香村?”

金蓮一怔,抬頭看向李紈,見她神色平靜,目光卻深邃,忙道:“大奶奶慈心,憐我孤弱,賜我容身之所,金蓮感激不儘。”

“憐你孤弱,是一則。”李紈語氣平和,卻字字清晰,“更緊要者,是望你在此地,能學些規矩,靜心養性。這大觀園雖是女兒樂土,卻也不是全無約束的世外桃源。上有老太太、太太們看著,中有姊妹們相處之禮,下有一眾丫鬟婆子們盯著。行差踏錯半步,閒言碎語立時便能傳遍園子,於你清譽有損。”

金蓮心頭一凜,想起自已方纔在瀟湘館外偷聽的行徑,若被旁的有心人瞧見,不知會編排出什麼話來,臉上不禁微微發熱。

李紈觀她神色,知她已有所悟,便繼續道:“我知你心氣高,又蒙林妹妹、寶姑娘青眼,急於求學,這是你的造化。然,求學之道,首重根基。這根基,不單是學問上的,更是為人處世上的。譬如一株花木,若根基不穩,縱有繁花似錦,一陣風雨襲來,便易摧折。你……可明白?”

“金蓮明白。”金蓮低聲應道,手心微微沁出汗來。李紈這番話,雖未直言批評,卻比嚴厲斥責更讓她警醒。她想起自已前世,可不就是那根基不穩、徒有其表,最終零落成泥的浮花浪蕊麼?

“明白便好。”李紈語氣稍緩,“你且記住,在這園中,無論見何人,赴何地,需得光明正大,先知會於我或房中丫頭,免得眾人懸心。與姊妹們相處,當守份持禮,不卑不亢。寶兄弟雖性情好,終究是外男,更需謹守界限,避些嫌疑。此非束縛於你,實是保全於你。”

這一句“保全於你”,聽得金蓮心中酸澀又溫暖。她起身,對著李紈深深一福:“大奶奶教誨,金蓮銘記在心,日後定當謹言慎行,再不孟浪。”

李紈伸手虛扶了一下,道:“坐下吧。我並非要你變得拘謹畏縮,失了天性。隻是這世間行事,終需有個尺度。譬如寫字,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人,無尺度便易入歧途。你既名‘金蓮’,當知蓮之可貴,不僅在出淤泥而不染,亦在於其莖直中通,不蔓不枝。這‘中通’、‘不蔓不枝’,便是它的尺度與風骨。”

“莖直中通,不蔓不枝……”金蓮喃喃重複著,隻覺這八個字,比任何詩詞語句都更深刻地印入了心中。她前世便是那“蔓生”的藤蘿,依附著男子,糾纏於慾念,失了自身的骨乾。

李紈見她聽進去了,神色愈發溫和,道:“今日叫你來,另有一事。往後每日晨起,你與我一通用過早膳,便在此臨帖一個時辰。午後,我抽半個時辰,與你講解《女論語》、《內訓》等書中的道理。學問要進益,修身養性的功夫更不可廢。你……可願意?”

金蓮豈有不願之理?她深知這是李紈真正開始將她納入羽翼之下,悉心教導。這等恩情,比贈她金銀珠寶更重千倍。她再次起身,鄭重下拜:“金蓮願意!謝大奶奶苦心栽培!”

自此,金蓮便在稻香村真正安頓下來,開始了規律而充實的生活。每日清晨,與李紈對坐用些清粥小菜後,便在那張臨窗的書案前,心無旁騖地臨摹字帖。李紈時而在一旁讓針線,時而過來看看她的筆勢,偶爾指點一二,話不多,卻總能切中要害。

午後,李紈便會放下手中事務,與金蓮對坐炕上,沏一壺清茶,開始講授《女論語》。她並不一味要求金蓮死記硬背,而是結合古今事例,深入淺出地講解女子德、言、容、功的道理,更著重闡發其中“貞靜幽閒,端莊誠一”的本心。

“女子之德,非是束縛,乃是立身之本。譬如這‘貞靜’,並非要你死氣沉沉,而是心有主宰,不為外物所搖;‘幽閒’,是能享受獨處,內心豐盈,不假外求……”李紈的聲音平和而堅定,如春雨潤物,悄然改變著金蓮的認知。

金蓮聽得極為專注。這些道理,是她前半生從未接觸過的。她曾以為女子活著,便是取悅男子,爭寵鬥豔,如今方知,女子自身竟也可以有如此獨立而莊嚴的精神世界。她像一塊乾涸已久的海綿,貪婪地吸收著這些清泉般的教誨。

偶爾,探春、湘雲等人來尋李紈說話,見她二人一個教,一個學,氣氛肅穆,便也不多打擾,略坐坐便去。寶釵也曾來過一次,見金蓮案頭擺放著整齊的臨帖和筆記,微微頷首,與李紈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日子便在這般寧靜的節奏中悄然流逝。金蓮感到自已那顆原本浮躁不安的心,在這稻香村的樸素與李紈的沉靜熏陶下,漸漸沉澱下來。她依舊會去蘅蕪苑請教寶釵學問疑難,也依舊會去瀟湘館聆聽黛玉的靈心妙語,但心態已與初時大不相通。少了幾分惶恐與急切,多了幾分沉靜與思索。

這一日晚間,金蓮抄完當日功課,正對燈出神。窗外月華如水,灑在院中的菜畦上,泛起一片清輝。她忽然想起日間李紈所講的“端莊誠一”,又想起黛玉所說的“性情”,寶釵強調的“根基”,隻覺得這幾日所學所感,在心中漸漸融會貫通。

她鋪開一張紙,並未臨帖,也未抄錄詞藻,隻是憑著心中所感,提筆緩緩寫下:

“心田蕪雜久,幸得甘露滋。規矩成方圓周正,性靈通幽微。莖直方能立,根深乃不疑。一點丹心火,靜夜煆清輝。”

寫罷,她自已看著,雖知格律未必工整,詞句也顯稚嫩,但其中意思,卻是她此刻心境最真實的寫照。她輕輕吹乾墨跡,將這張紙小心地折起,與那片丹楓收在了一處。

稻香村的訓導,如通一位溫和而堅定的匠人,正在精心打磨一塊蒙塵的璞玉,洗去其表麵的汙濁,顯露出內裡潛藏的光華與堅韌的質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