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僧 第 121 章
台下響起窸窸窣窣的聲音,唐捐回頭看了一眼螢幕上的字,繼續說:“少年往往代表著年輕,有活力,有一顆赤子之心,何為赤子之心,善良,純潔,以此看,霸淩他人的惡魔不配為少年,但是,惡魔有自己的保護傘,這也是其屢禁不止的根源。先說法律,案發時未滿14周歲的的未成年,即使殺人放火□□盜竊,都不用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若犯有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或故意重傷致人死亡,□□,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罪行,也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對任何犯罪行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還有一點,未滿18周歲,不能判死刑,也不能判死緩。”
“以上,是法律對未成年的保護,之所以說要保護,原因如下,未成年心智還未成熟,缺乏對犯罪行為的判斷力,之所以會涉及惡性犯罪,是因預先不可能意識到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後果,或因為無知,對自己的犯罪能力沒有認識所致。法律要給他們重新來過的機會,希望他們在道德的感化下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非一棒子打死。”
“說到這我想問,大家覺得,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
有同學說,《三字經》開頭就說了,人之初,性本善,當然是人性本善了。
唐捐接過她的話說:“你的這種看法,正是大陸法係所假設的人性本善,認為未成年天性純良,預設未成年罪犯普遍存在重塑價值觀和去危害化的可能。其實在古代,我們國家對未成年犯罪也一直持寬宥態度。周代《周禮秋官司刺》就有赦幼弱的規定。戰國《法經》中規定: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減,罪卑一減。漢文景時代,未滿十七歲者犯法,免受□□之苦,即便涉罪,除三人外,不負成人之則,更免死刑之虞。《唐律疏議》中規定:犯罪時幼小,事發時大,以幼小論,這與我們現在以案發時的年齡來定罪相統一。宋代沿襲《唐律疏議》中的規定,實行收贖製度,意思是未成年犯了罪,可以通過繳納贖金的方式來代替刑法。總體來說,古代法律對未成年犯罪的懲罰慎之又慎,主張寬猛相濟,明德慎罰,我過現行法律對未成年犯罪的寬宥根植於中國悠久的恤幼傳統。”
“相比孟子的人性本善論,我更相信荀子的人性本惡,我們今天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都是後天人為教化的結果。拿我自己來說,小時候跟同伴去郊區偷過農民伯伯種的杏,用火燒過螞蟻,用彈弓打過麻雀,時至今日,我也深知自己內心有無儘的惡,隻是礙於教養,法律,道德,我沒有變成人們眼中的壞人。而當今時代下,未成年接受各種媒體資訊,視野被擴大,認知在增強的同時心中的惡也不斷被滋養,放大。刻進骨子裡的惡是不能被時間所磨滅的,我不相信他們作惡之後可以在道德的教育下重新做人,也不相信他們會變好。”
“去年德銀中學的四個初三男生強迫其同班男生吃屎,舔舐其□□,和其他侮辱性動作,霸淩長達三年。還有轟動一時的錢博鈺案,如果有人看過庭審直播,想必都知道他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子就是把她□□了怎麼了,反正我不滿14周歲,有本事把我送進號子裡呀”
潛台詞是,反正我不滿14周歲,□□殺人,不必償命。如果此時再進行罪過和動機不足來推定其沒有犯罪意識,未免太荒誕可笑。”
“再說家庭,每個霸淩者背後,都有一個不斷為其惡行兜底的家庭,這是他們行凶的資本。常言道,養不教,父之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據官方統計,有很大一部分未成年犯罪,其家庭關係都很不和睦,有的是重組家庭,得不到應有的關愛,有的存在家庭暴力,長期遭受父母的毆打,或者親眼目睹父母之間的暴力行為,也有的被賦予更多的期待,心理壓力過大”
“然後是我們今天所處的位置,學校,眾所周知,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可時代不同,現如今的學校,成績為王,不重視法製教育,心理教育,還有最重要的性教育。校內一旦發生霸淩事件,節,怎麼辦?
“校園霸淩常分兩種,身體霸淩跟語言霸淩,我們先說第一種,當我們遭遇霸淩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反擊,霸淩者都是恃強淩弱,你越慫,他們越興奮,下次還敢欺負你。所以大家不要慫,沒有誰生來就該被人欺負,也沒有誰可以無緣無故欺負他人。當對方是一群窮凶極惡之徒時,比如陳亦君等人,他們不隻是霸淩,他們想要你的命,這個時候你得想辦法自保,報警,跑路,不然你要麼是鐘岐,判個正當防衛,要麼是周放,十五年有期徒刑。
“報警後要說是對方惡意毆打,立案件追責,要求對霸淩者進行治安處罰,這樣記錄會被公安機關長期儲存在霸淩者的檔案中,留下不良記錄。還必須要求霸淩者家長和霸淩者當著警察和老師的麵出具書麵安全保證書,保證以後不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一旦違法,甘願接受法律製裁和學校處罰,並簽字按手印,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道歉,真誠的道歉,拿手機錄下來,否則不接受和解。”
“再說語言霸淩,語言是人最致命的武器,殺人不見血。有人良言暖心,有人天生嘴賤。遇到語言霸淩時,一定要做好證據收集,及時報告學生和家長,如果自己的精神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可以去看心理醫生,同時也要報警,把醫生的診斷證明儲存好。這些都是下策,上策是在它第一次語言霸淩你時,你就應該直接懟回去,誰不是上下嘴唇一碰話就出來了,再說大家都是人,都得吃喝拉撒睡,誰又比誰高貴多少,更彆仗著爹孃有幾個錢就胡作非為,往上倒三代指不定在天橋要飯呢”
唐捐話還沒說完,台下就有人鼓掌,接著掌聲越來越多,久久才落下。
有男同學舉手說:“唐律師說的都是理想狀態,如果警察接警後考慮到對方家長的財力和地位,還是不肯立案該怎麼辦?”
男生的聲音很輕,拿話筒的小肉手都在抖,唐捐手往下壓了壓,讓他坐下吧。
男生舔了下嘴唇,喉結往下一劃坐了下來,椅子吱扭一響,有人捂著嘴笑。
唐捐微微蹙眉,擰開瓶蓋喝完大半杯,衝著話筒打了個很響的個嗝,人群鬨然大笑,唐捐也跟著笑。
那位圓乎乎的男生也笑了,左邊嘴角還有個小梨渦呢。
“如果警察死活不肯立案,學校也不管,老師也無動於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方也毫無歉意,繼續施暴,則說明公權力跟校方都不願介入,那我們隨時可以啟動私權,沈諳說得沒錯,霸淩者隻認拳頭,既然它仗著自己有個好爹媽為自己撐腰,那就打到它爹媽不敢認。我們不欺負人,但也絕不能被人欺負。”
唐捐說完,林啻以手扶額,遮住大半張臉,他已經想到接下來唐捐會麵對怎樣的網路問候了,自己估計要去西單轉轉了。
一個小時後,普法內容走到尾聲,唐捐看了眼時間,不知不覺講了兩個半小時,嗓子眼兒癢,他轉過臉咳了好幾聲,誰知越咳越厲害,胸口一抽一抽地疼,太陽xue突突跳,他趕緊蹲下來,掌心有血絲。
林啻見不對勁,拿了瓶水,急忙推開移動桌板衝向講台,蹲下身子問唐捐還好嗎?
唐捐接過他手裡的水,搖頭說沒事兒。
林啻把他扶了起來,再次站在講台上時,滿臉通紅,開口一股張萬堯的味道。
“不好意思,我們繼續。儘管法律對未成年犯罪者有諸多保護,根據官方統計,未成年犯罪人數,2014年5萬人,2015年44萬人,2016年截至目前3萬人。其中,2009年到2016年間,14歲以下未成年犯罪占全部未成年犯罪的比例,已經從123上升到了213。這就是保護的結果,我們不可否認家庭等其他因素對施暴者的影響,但我認為究其根本原因是法律對未成年犯罪的寬容和保護,才讓他們有恃無恐。既然殺人不用坐牢,更不用償命,後續不賠償,不道歉,輕飄飄一句家長加強教育就不了了之。還是我常說的那句話,法律一味保護這些毫無人性的小惡魔,保障他們作為未成年的權利,給他們改過自新,重新融入校園社會的機會,那誰來給那些長眠於地下的被害者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未成年保護法到底是用來保護為非作歹的小惡魔的,還是用來保護千瘡百孔的被害者的?”
唐捐說到激動處又捂嘴咳了一聲,擡頭繼續說:“在此,我呼籲立法者儘快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借鑒英美法係“惡意補足年齡製度”,管控未成年人惡行犯罪。如果有證據表明犯罪者的心智已經足夠成熟,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有清醒的認知,那麼同樣可以追究刑事責任。此時犯罪者所表現出來的主觀惡意,就能補足對應的刑事責任年齡。另外,加大對施暴者的刑事處罰,所有惡行一一記錄再案,設立終身監管,不能一放了之。”
“家庭涉及的方麵太多,總的來說一句話,如果你想讓你家寶貝兒子,寶貝女兒下半輩子在監獄裡度過,請繼續你的溺愛,無視和放縱。學校,我一直都覺得,學校有那麼多社團,最應該有的就是反霸淩社團,學校的監控做到無死角,定期檢查,保衛處的人沒事兒在校園裡多溜達溜達,老師跟校長遇到校園霸淩時也不要一味捂嘴,你要保全工作和學校名譽,那誰來保護被害人的權益?”
“最後送給所有霸淩者一句話,這個世界沒有誰生來就該被人欺負,也彆妄想用欺負彆人來滿足你變態的私慾,彆人的沉默退讓更不是你隨意欺負他的理由,惡龍必須困於囚籠,如果有一天你幸運被捕,很抱歉,我是對方代理律師。”
“今天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對了,明天中秋,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唐捐說完衝台下點了個頭,在全場的掌聲中疾步下台,走向林啻,彎腰說悄悄話,林啻眉眼間都是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去送送他,他說留步。
林啻堅持要送,離開前倆人加了微信,林啻說二中以後的普法教育都找他來,唐捐笑著婉拒,說堯庭有更適合做普法教育的律師,可以推薦給他,林啻笑著搖頭,讓他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