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七零錦繡小農媳 > 第4章 第一個城市訂單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七零錦繡小農媳 第4章 第一個城市訂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省城百貨公司的訂單合同靜靜地躺在招待所的寫字台上,白紙黑字,蓋著鮮紅的公章。每月五百罐醬菜、三百包果脯——這個數字在蘇晚腦海中反複回蕩,既讓她興奮不已,又感到沉甸甸的壓力。

“長河哥,你掐我一下,我不是在做夢吧?”蘇晚盯著合同,聲音有些發顫。

林長河拿起合同仔細檢視,眉頭漸漸蹙起:“條件很嚴格。”

確實,合同的附加條款列出了一長串質量要求:每罐醬菜重量誤差不能超過5克,果脯糖度必須保持在65-70之間,菌落總數不得超過國家標準這些都是他們在村裡生產時從未考慮過的指標。

最棘手的是,合同規定首批貨物必須在十天內交付,以便趕上春節前的銷售旺季。

“十天”蘇晚計算著時間,“光是從村裡運原料過來就要兩天,醃製需要時間,包裝、檢驗這怎麼可能?”

林長河指著合同上的違約條款:“延期交貨要付違約金,質量不達標要全部退貨。”

壓力像一座山突然壓在蘇晚肩上。她癱坐在椅子上,第一次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也許也許我們接不了這個訂單”

就在這時,敲門聲響起。百貨公司的質檢科長親自來訪,是個嚴肅的中年女子,姓王。她帶著全套檢驗工具,要求隨機抽查展銷會上剩餘的樣品。

檢測結果令人沮喪——醬菜鹽度超標,果脯糖度不足,菌落總數雖然未超標,但接近臨界值。

“蘇同誌,這樣的質量可不行。”王科長推推眼鏡,“百貨公司麵向的是城市消費者,要求比農村市場高得多。如果達不到標準,我們隻能取消訂單。”

送走王科長,蘇晚徹底陷入了焦慮。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對著合同和檢驗報告發呆。城市的標準像一道鴻溝,橫亙在眼前,讓她第一次意識到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地理上的。

深夜,蘇晚還在桌前鑽研那些晦澀的質量標準。林長河默默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上麵臥著兩個荷包蛋。

“先吃飯。”他把筷子塞進蘇晚手裡,“身體要緊。”

蘇晚食不知味地扒拉著麵條,突然放下筷子:“長河哥,我想回村裡一趟。有些工藝必須改進,得親自盯著。”

林長河搖頭:“來不及。我回去,你留在這裡繼續瞭解標準。”

這個提議讓蘇晚愣住:“你一個人能行嗎?”

“你寫清楚要改什麼,我照做。”林長河語氣平靜,“信我。”

於是,夫妻二人開始了分工合作。蘇晚留在省城,每天往圖書館跑,查閱食品加工的標準資料;往百貨公司跑,向王科長請教質量控製要點;往新華書店跑,購買相關書籍。她像一塊海綿,饑渴地吸收著一切新知識。

林長河則帶著蘇晚寫的三頁改進方案回到村裡。那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醬菜殺菌溫度控製在85c,時間30分鐘;果脯糖度用折射儀測量,不足時加糖液補足;包裝車間要消毒,工人要戴口罩和手套

這些要求對村裡人來說聞所未聞。趙嬸子第一個提出異議:“晚晚這是怎麼了?咱們祖祖輩輩這麼做醬菜,也沒見吃出問題啊!”

林長河沒有多說,隻是拿出百貨公司的檢驗報告和蘇晚親筆信。信上詳細解釋了城市標準的重要性,最後寫道:“嬸子,這不是信不過大家的手藝,是要讓咱們的產品走上更大的舞台。”

這番話打動了大家。秀雲第一個響應:“晚晚姐說得對!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得按城裡的規矩來。”

改進過程困難重重。首先是裝置問題——村裡沒有溫度計,更沒有折射儀。林長河連夜騎自行車去縣城,托關係從衛生院借來溫度計,從農科所借來折射儀。

然後是工藝問題。按照新標準,醬菜殺菌時間大大延長,產量自然下降。工人們不理解:“費這麼大勁,產量還少了,圖啥呢?”

林長河用最樸素的語言解釋:“質量好,賣得貴,賺得更多。”

最難的是衛生習慣的培養。農村人習慣了隨意,戴口罩、戴手套、消毒這些程式讓大家很不適應。林長河沒有強行命令,而是帶頭示範,一絲不苟地執行每一個步驟。

與此同時,蘇晚在省城也遇到了難題。她在圖書館查資料時,因為鄉音和樸素的衣著,遭到管理員的白眼;向王科長請教時,對方雖然專業但也帶著居高臨下的態度;最讓她難受的是,一次在百貨公司門口,她聽到兩個售貨員議論:“鄉下人也想往城裡賣東西,真是異想天開”

這些委屈她都默默嚥下,隻在每晚和林長河通電話時稍微流露。電話那頭的林長河總是簡短地回應:“做好自己,彆理他們。”

一週後,改進後的第一批樣品終於出爐。林長河連夜坐最早班車送到省城。當他把精心包裝的樣品放在蘇晚麵前時,眼裡布滿血絲,手上添了新傷。

蘇晚心疼地撫摸他手上的傷口:“怎麼又受傷了?”

“試新殺菌鍋時燙的,沒事。”林長河輕描淡寫,“快送檢吧。”

樣品送到百貨公司質檢科,王科長當場檢測。醬菜重量誤差控製在3克內,果脯糖度68,完全符合標準。菌落總數檢測需要時間,要第二天才能出結果。

這一晚,蘇晚輾轉難眠。林長河卻睡得很沉,他太累了。蘇晚借著月光看他疲憊的睡顏,心中充滿感激和愧疚。這個男人總是這樣,默默承擔最苦最累的活,卻從不邀功。

第二天一早,兩人提前來到百貨公司等結果。王科長拿著檢驗報告走來時,表情依然嚴肅,但眼中帶著一絲讚賞:“菌落總數達標了。沒想到你們真的做到了。”

蘇晚激動得差點哭出來。林長河緊緊握住她的手,力道堅定。

然而王科長接下來的話又給他們潑了盆冷水:“樣品達標不代表批量生產也能達標。我們要派人去你們廠裡突擊檢查,合格後才能正式簽約。”

這個要求合情合理,但卻讓蘇晚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村裡的生產條件畢竟簡陋,能通過專業人士的檢查嗎?

回村的路上,蘇晚憂心忡忡。林長河卻異常鎮定:“該做的都做了,順其自然。”

檢查定在三天後。這三天,夫妻二人帶著工人們把廠房裡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每一個環節都反複演練。林長河甚至自創了一套“衛生守則”,用最簡短的語句寫著注意事項,貼在每個工位前。

檢查當天,百貨公司派來的不僅是王科長,還有分管采購的副經理。一行人浩浩蕩蕩,讓工人們緊張得手腳都不知道往哪放。

蘇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這時,林長河沉穩地上前接待,用標準的普通話介紹生產流程,舉止得體,絲毫不輸城裡人。他的鎮定感染了大家,工人們漸漸放鬆下來。

檢查從原料區開始。王科長仔細檢視蔬菜的新鮮度,測量倉庫的溫濕度;接著是加工區,她檢查工人的衛生習慣,測量殺菌溫度;最後是包裝區,她隨機抽取成品稱重、檢測。

整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小時。蘇晚緊張得手心冒汗,林長河始終陪在她身邊,偶爾在她背上輕輕拍撫,無聲地給予支援。

最後,王科長和副經理低聲交換意見。蘇晚的心幾乎要跳出胸腔。

“蘇同誌,”副經理終於開口,“說實話,你們的生產條件比我們想象的簡陋。”

蘇晚的心沉了下去。

“但是,”他話鋒一轉,“管理很規範,衛生標準執行得比很多國營廠都嚴格。特彆是這個衛生守則,”他指著牆上的標語,“簡單實用,工人都能理解執行。”

王科長也露出難得的笑容:“最難能可貴的是,你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城市標準。這份執著和學習能力,很多老廠都比不上。”

檢查通過了!不僅通過了,還得到了高度評價!

工人們歡呼起來,蘇晚激動得熱淚盈眶。林長河緊緊握住她的手,眼中閃著驕傲的光。

當晚,夫妻二人特意加了幾個菜,和工人們一起慶祝。趙嬸子不好意思地向蘇晚道歉:“晚晚,嬸子老腦筋,當初還不理解你。現在明白了,要想走出去,就得按外麵的規矩來。”

秀雲興奮地說:“晚晚姐,今天百貨公司的領導說,咱們的衛生標準比國營廠還好呢!”

看著大家自豪的笑容,蘇晚深感這一切值得。不僅是因為拿到了訂單,更是因為帶著大家共同成長了。

夜深人靜,夫妻二人並肩走在村裡的小路上。月光如水,灑在滿載希望的土地上。

“長河哥,謝謝你。”蘇晚輕聲說,“要不是你,我可能早就放棄了。”

林長河搖搖頭:“是你堅持要改進。”

“可是是你把想法變成了現實。”蘇晚停下腳步,認真地看著他,“那些改進方案,我隻是紙上談兵,是你一點一點落實的。”

林長河沒有回答,隻是伸手為她捋了捋被風吹亂的發絲。這個溫柔的舉動讓蘇晚的心柔軟成一片。

“長河哥,我發現你懂的好多。”她依偎在他身邊,“溫度控製、裝置改造你都從哪學的?”

“部隊裡學過一些,自己琢磨一些。”他輕描淡寫,“活到老,學到老。”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蘇晚。在這個很多人安於現狀的年代,這個男人卻始終保持著學習的態度,默默支援著她的每一個夢想。

“等這批訂單完成,咱們買些書好好學學。”蘇晚計劃著,“不僅要達到標準,還要超越標準!”

林長河點頭:“好,陪你學。”

星光下,兩人的影子緊緊相依。第一個城市訂單就像一把鑰匙,不僅開啟了省城市場的大門,更開啟了他們的視野和思路。

從鄉村到城市,從傳統到現代,這條路或許漫長,但隻要攜手同行,就沒有到達不了的遠方。省城百貨公司的訂單隻是一個開始,更大的舞台正在前方等待。

而蘇晚不知道的是,這場質量升級帶來的不僅是訂單,更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它讓這個小作坊真正走上了現代化生產的道路,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夜深了,但錦繡製造廠的燈光依然亮著。工人們自願加班趕工,每個人都充滿了乾勁兒。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生產的產品將要走進省城最大的百貨公司,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這是一個小小的奇跡,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