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錦繡小農媳 第10章 貴人與機遇
五月的省城,梧桐樹開始抽新芽,處處透著生機。錦繡製造廠在經曆質量危機的陣痛後,生產逐漸步入正軌,但蘇晚清楚,要想在省城真正立足,光靠埋頭苦乾是遠遠不夠的。
這天下午,蘇晚正在辦公室覈算成本,電話鈴突然響起。是陳主任打來的,語氣中透著難得的興奮:小蘇,有個重要訊息!明天輕工局的老局長要見我,我打算帶你和長河一起去。
老局長?蘇晚一時沒反應過來。
就是剛退下來的李為民局長!陳主任壓低聲音,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老爺子在輕工係統德高望重,門生故舊遍佈全省。
蘇晚的心跳驟然加速。她當然聽說過李局長的名字,這位在輕工係統工作三十多年的老乾部,以正直能乾著稱,退休後依然很有影響力。
我們我們去合適嗎?蘇晚有些忐忑。
合適!陳主任肯定地說,老爺子聽說你們白手起家的故事很感興趣。記住,明天穿得體些,但不要太刻意。
結束通話電話,蘇晚的手還在微微發抖。林長河走進來,看見她的樣子,關切地問:怎麼了?
明天要見李為民老局長。蘇晚深吸一口氣,陳主任說,這是個重要機會。
林長河沉思片刻:要做準備。
當晚,夫妻二人一直忙到深夜。蘇晚準備企業資料和產品樣品,林長河則仔細研究李局長的履曆和喜好。他們像備戰高考的學生,把可能遇到的問題都預演了一遍。
老爺子當過兵,後來轉業到地方。林長河指著筆記,重視紀律,欣賞實乾的人。
蘇晚緊張地練習普通話:這樣說話可以嗎?會不會還有口音?
很好。林長河肯定地說,真誠最重要。
第二天,蘇晚穿上那套灰色西裝,林長河也穿著筆挺的中山裝。兩人站在鏡子前,彼此整理著裝。
準備好了嗎?林長河問。
蘇晚深吸一口氣:準備好了。
見麵的地方在一家老字號的茶館。他們到的時候,陳主任已經陪著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坐在那裡。老人滿頭銀發,腰桿筆直,眼神銳利卻不失慈祥。
李老,這就是我跟您提過的蘇晚和林長河。陳主任熱情地介紹。
蘇晚緊張得手心冒汗,但還是得體地問好:李局長好。
林長河則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老兵林長河向老首長報到!
這個舉動讓李局長眼睛一亮:你也是當兵的?
在北疆服役八年。林長河聲音洪亮。
好!好!李局長連連點頭,當兵的人,實在!都坐,彆站著說話。
茶香嫋嫋中,李局長仔細詢問了他們的創業經曆。聽到蘇晚如何從一台舊縫紉機起步,如何在流言蜚語中堅持,如何在質量危機中力挽狂瀾時,老人眼中露出讚許的神色。
不容易啊。李局長感慨,現在很多年輕人就知道抱怨,你們這樣腳踏實地乾實事的太少了。
蘇晚漸漸放鬆下來,說話也自然了許多:我們就是想把產品做好,讓工人過上好日子。
這個想法好!李局長拍案叫好,企業不僅要賺錢,還要有社會責任感。
聊到企業管理時,林長河適時遞上準備好的資料。李局長戴上老花鏡,仔細翻閱,不時點頭。
質量認證都拿到了,很好。他指著牆上的規劃圖,這個新廠區的規劃也很合理。看來你們是認真在做企業。
茶過三巡,李局長突然說:明天我家裡有個小聚會,都是些老同事和老部下,你們也來坐坐吧。
這個邀請讓蘇晚又驚又喜。陳主任在一旁使眼色,她連忙答應:謝謝李局長,我們一定準時到。
離開茶館時,李局長握著林長河的手說:小林,當兵的人最重信譽。好好乾,彆給咱們軍人丟臉!
回廠的路上,蘇晚還覺得像在做夢:長河哥,李局長邀請我們去他家!
林長河雖然表麵平靜,但眼中也閃著光:機會來了,要抓住。
第二天傍晚,按照約定時間,夫妻二人準時來到李局長家。這是一棟老式的乾部樓,陳設簡樸卻處處透著雅緻。
客廳裡已經坐了好幾個人,都是些氣質不凡的中年人。李局長熱情地介紹:這都是我的老同事和老部下,現在在各個部門工作。
蘇晚悄悄觀察,發現其中有工商局的處長、銀行的信貸部主任,甚至還有外貿局的副局長。她的心怦怦直跳,這些都是平時想見都見不到的人物。
晚宴開始後,蘇晚原本的緊張漸漸消散。林長河表現得體大方,與幾位當過兵的領導相談甚歡。蘇晚則在李局長的鼓勵下,介紹了企業的發展情況。
我們廠現在最缺的是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她趁機說出困難,經常要到處找貨源,價格也不穩定。
物資局的一位領導立即接話:這個問題好解決。我們下屬有幾個定點供應廠,可以幫你們牽線。
銀行信貸部主任也表示:像你們這樣有發展潛力的鄉鎮企業,我們可以考慮提供優惠貸款。
更讓蘇晚驚喜的是,外貿局副局長對他們的產品很感興趣:最近正好有個東南亞的商貿團要來,我可以推薦你們的產品。
晚宴氣氛熱烈,夫妻二人配合默契。林長河負責與男賓們交談,蘇晚則與女眷們聊得投機。她發現,當自己不再刻意掩飾鄉音,真誠地講述創業故事時,反而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好感。
宴會結束後,李局長特意留他們多坐一會兒。
今天表現不錯。老人滿意地說,不卑不亢,實實在在。
蘇晚真誠地道謝:謝謝李局長給我們這個機會。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李局長意味深長地說,你們值得。
他起身從書架上取下一本筆記本:這是我多年工作的一些心得,送給你們。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接過筆記本,蘇晚的手微微發抖。這份禮物太珍貴了。
回家的路上,月光如水。蘇晚抱著那本筆記本,像是抱著無價之寶。
長河哥,我們今天是不是收獲太大了?她還有些不敢相信。
林長河握住她的手:是你用實力贏來的。
果然,接下來的日子,機遇接踵而至。
物資局幫忙聯係的供應廠,不僅貨源穩定,價格還比市場價低一成。銀行的優惠貸款很快批下來,解決了廠裡資金周轉的難題。
最讓人驚喜的是外貿局的推薦起了作用。一天,兩個東南亞商人突然來訪,說是李局長的老朋友介紹的。
你們的醬菜味道很特彆。一個華裔商人用生硬的普通話說,在我們那裡會很有市場。
經過一番洽談,錦繡製造廠拿到了第一個出口訂單——每月二百箱醬菜和一百箱果脯,發往新加坡。
這個訊息在廠裡引起了轟動。工人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產品居然能賣到國外去。
廠長,咱們是不是要發財了?張梅興奮地問。
蘇晚笑著搖頭:發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證明瞭,鄉鎮企業也能做出走向世界的產品!
李局長的那本筆記本成了蘇晚的寶貝。裡麵不僅記載了企業管理的心得,還有很多珍貴的人脈關係。靠著這些指引,蘇晚少走了很多彎路。
一個月後,李局長突然來廠裡視察。看到井然有序的生產車間和精神飽滿的工人,老人連連點頭。
比我想象的還要好。他對蘇晚說,下個月省裡要評選優秀鄉鎮企業,我準備推薦你們。
這個好訊息讓全廠上下歡欣鼓舞。大家乾勁兒更足了,都想著要爭這個榮譽。
然而,蘇晚和林長河並沒有被成功衝昏頭腦。晚上,夫妻二人坐在辦公室裡,認真規劃著未來。
現在機遇多了,但要一步一個腳印。蘇晚翻著筆記本說,李局長說得對,企業最怕盲目擴張。
林長河點頭:先鞏固現有業務,再圖發展。
他們決定,當前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礎:完善管理製度,培養人才隊伍,提高產品質量。隻有根基牢固,才能建起高樓。
在李局長的引薦下,蘇晚開始參加各種行業交流和培訓。她像一塊海綿,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林長河則主抓內部管理,把在部隊學到的紀律性和執行力運用到企業管理中。
夫妻二人各展所長,配合默契。廠裡的老師傅們常說:咱們這對廠長夫妻,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轉眼到了省優秀鄉鎮企業評選的日子。經過層層篩選,錦繡製造廠成功入選。頒獎典禮上,當蘇晚從領導手中接過獎牌時,她的眼眶濕潤了。
這個榮譽屬於廠裡的每一個工人。她在獲獎感言中說,也屬於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
台下,李局長欣慰地鼓掌。陳主任對身邊的林長河說:老爺子很久沒這麼高興過了。
林長河看著台上光彩照人的妻子,眼中滿是驕傲。
晚宴上,很多以前對鄉鎮企業不屑一顧的企業家,都主動來找蘇晚交流。這一次,再沒有人因為她的出身和口音而輕視她。
回廠的路上,蘇晚抱著獎牌,感慨萬千:長河哥,還記得一年前我們第一次來省城時的樣子嗎?
林長河握住她的手:記得。你站在百貨公司門口,不敢進去。
現在想想,好像做夢一樣。蘇晚靠在他肩上,要不是遇到李局長這樣的貴人
貴人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林長河輕聲說,是你抓住了機遇。
是啊,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從鄉村到省城,從默默無聞到小有名氣,這一路走來,靠的是實實在在的努力和永不言棄的精神。
夜深了,但錦繡製造廠的辦公室裡還亮著燈。蘇晚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著今天的收獲和感悟,林長河在一旁整理著新的生產計劃。
窗外,省城的燈火璀璨如星。在這個充滿機遇的城市裡,一對平凡的夫妻正在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而他們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
貴人的指引像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機遇的大門已經敞開,等待著勇者去探索。從鄉村小作坊到走向世界的製造廠,這條路雖然漫長,但隻要腳踏實地,夢想終將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