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七零錦繡小農媳 > 第23章 學習與成長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七零錦繡小農媳 第23章 學習與成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新產品的巨大成功,像一劑強心針,讓錦繡製造廠上下都沉浸在一種亢奮和自信的氛圍中。訂單如雪片,機器轟鳴,工人們乾勁十足,彷彿一切都在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然而,在這片繁榮之下,蘇晚卻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隱形的壓力,這壓力並非來自有形的生產難題或資金困境,而是來自她自身認知邊界的束縛。

省輕工業局下發的一份紅標頭檔案,成為了這種壓力的具象化體現。檔案通知,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省裡將組織一期“社隊企業及城鎮集體企業負責人經營管理培訓班”,為期半個月,特邀省城大學的教授和具有實踐經驗的經濟乾部授課,係統學習企業管理、財務基礎、市場營銷等知識。要求各先進典型企業務必派人參加。

檔案傳閱到蘇晚手中,她仔細看著上麵列出的課程大綱——《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學基礎》、《工業企業成本覈算》、《市場分析與營銷策略》、《現代管理原理》……一個個陌生的名詞,像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在她麵前若隱若現地開啟,門後是她渴望瞭解卻又深感無知的領域。

去,還是不去?

內心的渴望告訴她,必須去。新產品線的成功,讓她嘗到了把握市場脈搏的甜頭,但也讓她清醒地認識到,運氣和直覺不能永遠依賴。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要有係統的知識作為支撐。楊建華和周誌剛的專業性讓她欽佩,也讓她意識到自己作為決策者,在知識結構上的短板。她不能永遠隻做一個“土專家”。

但隨之而來的,是深深的忐忑。她隻有初中文化,還是在那個動蕩年代完成的學業,底子薄。要去和那些可能有著高中、甚至更高學曆的其他企業負責人一起,聽大學教授講課,她能跟得上嗎?會不會露怯?會不會給“錦繡”這個剛剛打響的牌子丟人?

這種知識儲備不足可能帶來的尷尬,像一根細小的刺,紮在她的心頭,比麵對任何生產危機都更讓她感到不安。

她把檔案帶回家,晚飯時放在了林長河麵前。

“省裡組織的培訓班,半個月。”她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靜。

林長河拿起檔案,他認字依然不算多,但關鍵資訊還是能看明白。他看得很慢,眉頭微微蹙起。

“你想去。”他不是在提問,而是在陳述一個事實。他太瞭解蘇晚了,從她眼神中閃爍的渴望與那一絲不易察覺的怯懦,他已經讀懂了她的心思。

蘇晚點了點頭,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可是……我怕我聽不懂,給廠裡丟人。”

林長河放下檔案,抬起眼,目光沉靜地看著她,沒有立刻給出鼓勵或者安慰的空話。他沉默了片刻,忽然問道:“講課的,比楊會計和周工,還難懂?”

蘇晚愣了一下,下意識地回答:“那……應該不至於。”

“你連楊會計的賬本都能看懂一些了,”林長河的聲音平穩如常,帶著一種樸素的邏輯,“聽課,總比看天書容易。”

他頓了頓,看著她的眼睛,語氣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肯定:“不懂,就學。沒什麼丟人。”

他的話,總是這樣,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像一把重錘,敲碎了她心中猶豫的外殼。是啊,不懂就學,有什麼可怕?當初她連半自動縫紉機都不認識,現在不也管理著幾十號人的廠子?

“嗯!我去!”蘇晚深吸一口氣,下定了決心。

然而,真正踏入培訓班教室的那一刻,蘇晚才發現,現實的挑戰比她預想的還要具體。

教室設在省城大學的階梯教室裡,古樸而肅穆。來自全省各地的幾十名企業負責人濟濟一堂,大多穿著中山裝,戴著眼鏡,言談舉止間帶著一種蘇晚所不熟悉的“乾部”氣質或文化人氣息。開班儀式上,領導的講話中不時夾雜著“宏觀經濟”、“微觀搞活”、“價值規律”等詞彙,讓蘇晚聽得半懂不懂。

是林長河白天從外麵帶回來的。上麵寫著“成人文化補習夜校”,開設語文、數學等基礎課程。

“你這是……”蘇晚疑惑地看向他。

林長河耳根似乎微微紅了一下,語氣依舊平淡:“我認字少,跟你一起去,也有個地方待著。”

蘇晚瞬間明白了。他不是要去學什麼高深的管理知識,他是要用這種方式陪著她,在她遇到困難、感到孤獨的時候,讓她知道,他不是在遙遠的廠裡,而是在離她不遠的地方,和她一起在“學習”這條陌生的道路上跋涉。或許,他自己也確實想多認些字,更好地幫她。

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間衝垮了蘇晚心頭的沮喪和尷尬。她什麼也沒說,隻是伸出手,緊緊握住了林長河粗糙的大手。

第二天開始,蘇晚和白天的培訓班“搏鬥”,林長河則處理完廠裡緊要事務後,晚上陪她去上夜校。夜校裡坐著的,多是想要補習文化、爭取更好前途的年輕人。穿著工裝、氣質沉穩的林長河坐在其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他坐得筆直,聽得極其認真,用他那握慣了工具和槍械的手,笨拙卻又無比堅定地握著鉛筆,一筆一劃地跟著老師寫字、演算。

蘇晚偶爾側頭看他,看到他緊蹙的眉頭,看到他被難題困住時下意識抿緊的嘴唇,看到他在學會寫一個稍微複雜點的字時,眼中一閃而過的亮光。她忽然覺得,白天在培訓班裡遭受的那些尷尬和挫敗,都不算什麼了。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晚上的時間變得格外充實而溫馨。從夜校放學,兩人並肩走在省城華燈初上的街道上,有時會討論一下白天培訓班的內容,蘇晚儘量用最通俗的語言給林長河解釋“成本”和“利潤”的區彆,林長河則會從實際操作的角度,提出一些一針見血的問題,往往能觸發蘇晚新的思考。有時,他們隻是安靜地走著,享受著忙碌一天後難得的並肩同行。

慢慢的,蘇晚在培訓班的狀態開始發生變化。她不再急於聽懂每一個名詞,而是抓住自己能理解的核心思想。她開始大膽地提問,哪怕問題在彆人看來很“幼稚”。她發現,當她放下所謂的“麵子”,真誠地表示“這個地方我沒聽懂,請您再講一遍”時,教授和其他學員反而會投來善意和鼓勵的目光。她還主動結識了班裡幾個同樣來自鄉鎮企業、文化程度不高的負責人,課後一起交流討論,互相鼓勁。

她將培訓班學到的“市場細分”概念,與自己新產品成功的實踐結合起來,有了更深的感悟;她試著用初步瞭解的財務知識,去審視楊會計提供的報表,發現了之前忽略的細節。知識,正像涓涓細流,開始彙入她經驗的海洋,雖然緩慢,卻在實實在在地拓寬著她的認知邊界。

半個月的培訓轉眼結束。結業典禮上,蘇晚作為學員代表之一,上台領取結業證書。她穿著那件自家生產的、改良版的“的確良”襯衫,身姿挺拔,目光沉靜,臉上帶著一種經曆過迷茫而後愈發堅定的光彩。她或許依然無法像科班出身的人那樣引經據典,但她對企業管理的理解,對市場的感覺,已然發生了質的飛躍。

晚上,為了慶祝蘇晚培訓結業和林長河夜校階段性結束,兩人沒有生火做飯,而是難得地去了一家國營飯店,點了兩個炒菜,一碗湯。

飯菜很簡單,但氣氛格外輕鬆。蘇晚興致勃勃地跟林長河講著培訓的收獲,講她對品牌建設的新想法,講她對未來市場的判斷。林長河大多數時間隻是安靜地聽著,偶爾點點頭,或者給她夾一筷子菜。

“長河哥,謝謝你。”蘇晚看著窗外流光溢彩的省城夜景,輕聲說,“要不是你陪著我,我可能堅持不下來。”

林長河順著她的目光望向窗外,那裡是他們共同奮鬥的天地。他收回目光,落在蘇晚臉上,昏黃的燈光下,她的眼眸亮如星辰。

“你走得快,”他低沉地說,語氣裡帶著一種清晰的認知和毫無保留的支援,“我在後麵,看著,跟著。”

你走得快,我在後麵,看著,跟著。

這大概是蘇晚聽過的,最樸素,也最深情的告白。它不是並肩前行,而是他清晰地知道她的步伐,願意調整自己的節奏,在她身後,為她守護,為她托底,看著她走向更遠、更亮的地方。

蘇晚的眼眶瞬間濕潤了。她伸出手,在桌子下麵,緊緊握住了林長河的手。

這個夜晚,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捷報,沒有激動人心的產品發布,隻有兩個不斷學習、努力成長的靈魂,在彼此無聲的陪伴和支援中,完成了又一次重要的蛻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