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潛鱗1937:我在敵營當大佬 > 第105章 “北進”的餘燼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潛鱗1937:我在敵營當大佬 第105章 “北進”的餘燼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就在梅機關內部忙著“整風肅紀”的時候,來自北方的寒流再次試圖南下。關東軍參謀部的一些死硬派軍官,依舊對諾門坎的失敗耿耿於懷,也對富饒的西伯利亞念念不忘。他們趁著蘇德戰爭爆發,蘇聯西部吃緊的“良機”,再次鼓譟起來,提出了一係列“有限度的”、“試探性的”對蘇挑釁行動計劃,試圖在遠東牽製蘇軍,甚至幻想能趁火打劫。

這些計劃被作為“參考意見”下發到各情報機關,要求進行“可行性評估”。這份燙手山芋,不出意外地,又經由小林弘樹,轉到了“戰略分析專家”陳曉的桌上。

陳曉看著地圖上那些指向蘇聯遠東邊境的、狂妄而又愚蠢的箭頭,心裡冷笑連連。曆史上,日本最終選擇了南進,但北進派的噪音始終存在,直到1945年蘇軍鋼鐵洪流碾碎關東軍才徹底消停。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再次充當曆史的刹車片,用最“專業”的方式,把這些狂熱分子的冒險念頭掐死在萌芽狀態。

他再次調出諾門坎戰役的詳細資料,以及他能接觸到的所有關於蘇聯遠東軍力的最新情報(雖然有限,但足以說明問題)。他開始撰寫一份極其強硬、資料詳實的風險評估報告。

報告毫不客氣地駁斥了“有限度挑釁”的天真想法:

1.

**實力對比懸殊:**

再次強調諾門坎戰役中雙方在坦克、火炮、飛機數量和質量上的巨大差距,並指出經過兩年發展,蘇軍遠東部隊的裝備和訓練水平隻增不減。日軍並無明顯改善。

2.

**蘇軍並未削弱:**

儘管蘇德戰爭爆發,但斯大林在遠東部署的百萬大軍基本未動,警惕性極高,防禦工事不斷完善。其強大的裝甲預備隊和遠端航空兵足以對任何挑釁做出毀滅性回應。

3.

**地理氣候惡劣:**

西伯利亞的嚴寒、荒蕪和遙遠距離,將是日軍後勤補給無法逾越的噩夢,而蘇軍則享有內線作戰的優勢。

4.

**戰略上毫無意義:**

即使僥幸取得一些戰術成果,也無法動搖蘇聯的根本,反而會徹底激怒蘇聯,將帝國拖入兩線作戰的絕境,徹底破壞“南進”戰略所需的穩定北方環境。

他的結論斬釘截鐵,毫不含糊:

“任何形式的對蘇挑釁行為,在目前及可預見的未來,都是極其危險且得不償失的軍事冒險,成功率極低,而可能引發的災難性後果遠超想象。帝國戰略重心已明確轉向南方,不應也不能在北方向意孤行,分散寶貴資源和精力。建議嚴詞駁回此類冒險計劃,並重申以穩定北方防線為第一要務。”

報告寫得火藥味十足,幾乎是指著關東軍那幫參謀的鼻子罵他們“愚蠢”、“短視”。但這正是小林弘樹以及其背後的南進派想要看到的——一份足夠強硬、邏輯清晰、能徹底堵住北進派嘴巴的專業報告。

小林拿到報告後,大喜過望,立刻將其作為梅機關的正式意見呈送上去,並在多個場合引用報告內容,激烈抨擊北進派的冒險思想。

報告在高層爭論中引發了激烈反響。北進派軍官被這份毫不留情的報告氣得暴跳如雷,斥責陳曉“畏敵如虎”、“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但他們拿不出任何可以反駁的有力資料和邏輯。

而南進派則如獲至寶,將陳曉的報告視為“清醒”、“理性”、“深謀遠慮”的典範,極大地支援了他們的立場。

最終的決策天平,再次倒向了南進派。關東軍提出的那些試探性計劃被高層否決,並要求其“恪守防線,勿節外生枝”。

北進派的餘燼,再次被陳曉用一盆冰冷的、資料構成的現實之水,徹底澆滅。

陳曉坐在辦公室裡,聽到來自北方的喧囂再次沉寂下去的訊息,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他又一次“拯救”了日本,使其避免了提前與蘇聯巨人全麵開戰的滅頂之災。

但這並非他所願。他隻是在一個錯誤的選擇和一個更錯誤的選擇之間,無奈地選擇了後者(對日本而言),並將其推向更錯誤的深淵(南進)。

這種在刀鋒上跳舞的感覺,既驚險,又帶著一種上帝視角的荒謬感。

他知道,北進的威脅暫時解除了。

日本的戰車,已經加足了馬力,朝著南方那片更廣闊的、註定要撞得頭破血流的礁石,狂飆而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