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鱗1937:我在敵營當大佬 第167章 "高橋曉"的終幕(二):轉移
瀨川的行動比陳曉預想的還要快。或許是被陳曉那番“儲存火種”的言論打動,或許是他自己早已心生退意,僅僅三天後,一次極其隱秘的轉移行動便開始了。
參與首次轉移的人員精簡到令人發指。除了瀨川本人和陳曉,隻有機要課長、通訊課長,外加五名負責警衛和技術的絕對“心腹”,滿打滿算不到十人。攜帶的物資也經過“精挑細選”:幾台最新型號的密碼機和笨重電台,一批貼著“絕密·永久”封條、連陳曉都沒許可權細看的核心檔案,以及足夠支撐數周的武器彈藥和壓縮乾糧。寒酸得像是去逃難,而不是建立什麼“最後指揮所”。
轉移時間選在一個天色未明的淩晨。幾輛卸掉了所有標識、擦得鋥亮卻難掩舊意的黑色轎車,如同送葬的隊伍,悄無聲息地滑出梅機關後院,彙入上海尚未蘇醒的、空蕩蕩的街道,然後一頭紮向西南方向的浙西山區。
陳曉被安排和瀨川同乘一車,待遇“殊榮”。他坐在後排,看著窗外飛速倒退的景色。城市的水泥森林和虛偽繁華迅速被拋在身後,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荒涼的土路、破敗的村莊和彷彿被戰火吸乾了生氣的田野。車內氣氛壓抑得能擰出水來,瀨川閉目養神,但微微抽動的眼角暴露了他內心的不平靜。前排的司機和副官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喘,臉上寫著逃離的倉皇和對未來的迷茫。
看似悲壯的戰略轉移,實則是走向他精心佈置的墳場。
陳曉內心一片平靜,甚至帶著一絲審視舞檯布景的冷靜。
車隊在崎嶇顛簸的山路上掙紮了大半天,感覺五臟六腑都快被顛移位了,終於在午後抵達了目的地——地圖上那個被標注為“石塘鎮”的地方。
這地方與其說是個鎮,不如說是個被時代遺忘的大型山村。幾排依山而建的、灰撲撲的瓦房毫無生氣地趴在山坳裡,一條被雨水衝得坑坑窪窪的碎石路算是主街,唯一的“戰略設施”就是坐落在鎮子邊緣最高處的一個廢棄地主大院。經過日軍早期改造,圍牆明顯加高過,上麵拉著鏽跡斑斑的鐵絲網,角落有個木頭搭建的瞭望哨,杵著個無精打采的哨兵——這就是那個傳說中的情報站,梅機關最後的“希望”。
院子倒是挺大,但設施簡陋,透著一股被遺忘的破敗氣息。空氣中彌漫著山區特有的潮濕黴味和草木腐爛的氣息,混合著一種被長久遺棄的孤獨感。
瀨川下車後,皺著眉頭打量了一圈,臉色比鍋底還黑。他大概沒想到“備用據點”的條件如此感人。但事已至此,也隻能將就。他立刻下令佈置警戒,安裝通訊裝置,並將帶來的檔案箱搬進大院主屋——原本的堂屋,現在被臨時設為指揮部和檔案室。
眾人像被抽了一鞭子的陀螺,勉強轉動起來。
陳曉沒有參與這些雜務,他主動對瀨川說:“長官,屬下先去熟悉一下週邊環境,評估防衛漏洞。”
瀨川正心煩意亂,擺了擺手算是同意。
陳曉樂得清閒,獨自在院子裡外轉悠起來。他走得很慢,看得極細。
圍牆高度勉強合格,但東北角有一段明顯的修補痕跡,磚石新舊不一,是個潛在的薄弱點。瞭望哨的視野被前麵一棟更高的廢棄民居擋住了大半,存在不小的盲區。主屋(臨時指揮部兼檔案室)的結構是傳統的木石建築,不夠堅固,而且有一扇後窗正對著後院,窗外不遠就是茂密的山林。院子裡有口孤零零的水井,旁邊堆著些散亂的柴火。
完美!陳曉內心暗忖:這個地方,荒涼,閉塞,易攻難守,也易於在混亂中脫身。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假死”之地!連撤退路線(後窗→山林)都像是上帝,不,是命運給我預留的vip通道。
他甚至在主屋檔案室隔壁,發現了一間堆放雜物的偏房,門鎖形同虛設。正好可以用來暫時安置我那具‘替身’。
一切要素都已齊備。舞台、道具、甚至連群眾演員——這些惶惶不可終日同僚,情緒都到位了。
他站在院子角落,望著遠處層巒疊嶂、在暮色中漸漸變成墨綠色的山林,那裡將是“高橋曉”死後,陳曉新生的方向。
舞台已經就位,環境已然熟悉。
一切,都在按照他的劇本進行。
他深吸一口山區清冷而新鮮的空氣,感覺距離自由,隻有一步之遙。
就在他以為一切儘在掌握,準備返回主屋時,眼角餘光瞥見通訊課長正帶著兩個士兵,吭哧吭哧地把那幾台寶貝電台和密碼機往主屋旁邊一個低矮的、像是以前用來存放農具的獨立石屋裡搬。
“課長,這是?”陳曉故作不解地上前詢問。
通訊課長擦了把汗,臉上帶著一種“終於有人問了”的表情,壓低聲音說:“高橋君,是瀨川長官的意思。他說主屋木結構不安全,怕……怕走水或者被炮彈波及。這些精密裝置得放在更堅固的地方。”
陳曉心裡咯噔一下。
把通訊裝置單獨存放?還特意選了更堅固的石屋?這老狐狸……是過於謹慎,還是察覺到了什麼?
他麵上不動聲色,點頭附和:“長官考慮得周到。”內心卻瞬間拉響了警報。
這看似合理的安排,打亂了他原本的計劃。他之前設想的是,混亂中利用主屋大火同時焚毀檔案和通訊裝置,製造更大的混亂和不可覈查性。現在通訊裝置被分離出去,萬一軍統攻擊時未能第一時間摧毀這裡,或者瀨川另有打算……
劇本出了點意外。
陳曉眼神微冷。
他抬頭看了看那間孤零零的石屋,又看了看主屋的方向。
看來,得臨時加場戲了。
在這荒僻的山鎮,通訊是否真的能如計劃般順暢傳出?軍統那邊,會相信這份突如其來的“大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