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鱗1937:我在敵營當大佬 第166章 "高橋曉"的終幕(一):提議
“聖瑪利亞”號行程生變,如同一盆冷水澆在陳曉頭上,提醒他任何計劃都可能出現意外。海路撤離暫時受阻,他必須啟動備用方案,而這也促使他決定,將“高橋曉”的終幕提前上演。
時機已然成熟。塞班島失陷的衝擊波尚未完全消化,萊特灣的慘敗又像一記悶棍,梅機關內部彌漫著等死的絕望,連瀨川哲也臉上那慣常的溫和麵具都出現了裂痕,眼神深處是難以掩飾的焦慮和疲憊。這種集體性的崩潰,為他實施那個大膽的“假死”計劃提供了完美的土壤。
一個大膽到近乎瘋狂的“假死”計劃,在他腦中已盤旋多日。
他需要一個舞台,一個遠離上海核心區域、便於操作、且能讓“高橋曉”合理且壯烈消失的地點。
他選中了浙西山區那個名為“石塘鎮”的偏僻據點——一個早期建立的、用於監視遊擊隊的輔助情報站,設施簡陋,位置孤立,易守難攻……也易被包圍。最重要的是,那裡存放著少量非核心但數量可觀的過往檔案,具備被“轉移保護”的價值。
現在,缺的就是一個理由,一個能讓他的“忠誠”建議被採納的理由。
這時,一份關於“優化戰時檔案管理與應急處置”的模糊通知下發到各部門,要求各單位審視核心資產在“非常時期”的安全。陳曉看著這份官樣文章,內心冷笑: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他花了整整兩天,閉門炮製了一份極其“嚴謹”、“富有遠見”的報告,題為《關於應對當前嚴峻局勢,實施核心人員與關鍵檔案戰略分散隱蔽之可行性初探》。
報告開篇,首先“沉痛”地分析了當前局勢之“艱難”與上海作為“風暴中心”之“風險”,引據(他精心篩選過的)近期美軍轟炸頻率增加、市內秩序出現“不穩定苗頭”等“客觀事實”。接著,他筆鋒一轉,進入“忠誠獻策”環節:
“……為確保帝國情報中樞之延續,避免在最終之戰略調整階段陷入被動,乃至出現核心人員與珍貴檔案玉石俱焚之最壞情況,屬下鬥膽建議:即刻啟動應急預案,篩選絕對忠誠可靠之核心骨乾,攜帶最緊要之檔案、通訊裝置及必要生存物資,秘密轉移至一處預先選定、隱蔽安全、具備基本自持能力之備用據點。”
他重點推薦了“石塘鎮”,列舉了其“位置偏僻,不易被盟軍重點關照”、“有一定防禦基礎,可依托地形進行短期固守”、“遠離主要交通線,利於保密”等“優勢”,並“貼心”地附上了該據點早期建設圖紙及周邊地形分析。
報告的結論部分,他寫得“慷慨激昂”又“充滿憂患意識”:
“此舉非為退縮,實為延續帝國情報血脈之必要舉措!是為在最終勝利到來之前,儲存最珍貴之火種!縱使上海局勢有變,我等仍可在彼處效忠天皇,為帝國未來之複興保留一線基石!望長官以帝國百年計,乾坤獨斷!”
通篇報告,沒有一句“失敗”,卻處處暗示著失敗的必然;沒有一句“逃亡”,卻把“戰略轉移”包裝成了最高形式的“忠誠”。
他把這份裹著厚厚“忠誠”糖衣的報告親自送到瀨川哲也辦公室時,臉上是恰到好處的凝重與一種近乎殉道者的堅定。
瀨川這些日子明顯蒼老了許多,眼袋深重,那副圓框眼鏡後的溫和早已被疲憊和焦慮取代。他仔細翻閱著報告,手指在“石塘鎮”幾個字上停留了很久。
會議室裡煙霧彌漫,氣氛壓抑得能憋死人。陳曉的“戰略分散隱蔽”方案被正式提上討論日程。
“轉移?”行動隊的山口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聲音尖利,“這分明是動搖軍心!是變相的逃亡!帝國軍人,當與陣地共存亡!把核心人員和檔案撤走,留下的人怎麼看?外界怎麼看?這會讓皇軍顏麵掃地!”
陳曉內心吐槽:顏麵?都快亡國了還要什麼顏麵?你們那點麵子,比得上實實在在留條後路重要嗎?哦,對我而言,是留條生路。
麵上,他平靜地反駁:“山口中佐,此言差矣。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此乃古訓。我們現在要儲存的,是帝國情報工作的精華,是未來可能的希望。在上海坐等最終時刻,是儘忠;轉移至安全處所,以圖將來,亦是儘忠,而且是更艱難、更需要魄力的儘忠!”
他巧妙地將問題拔高到戰略層麵,避開了“逃亡”這個敏感詞。
負責通訊的課長憂心忡忡:“石塘鎮那邊通訊條件很差,轉移過去,我們很可能就成了聾子、瞎子……”
“正因如此,才更顯安全。”陳曉立刻接話,“盟軍的監聽和定位技術日益先進,上海目標太大。轉移到偏僻之處,雖然短期內通訊受限,但安全性大增。我們可以攜帶最新式的便攜電台和密碼機,建立備用通訊網路。這本身就是一種反製手段。”
後勤主管則哭喪著臉:“現在物資這麼緊張,汽油、糧食都管控得厲害,這麼大一支隊伍和物資轉移,怎麼瞞得過外界?動靜太大了!”
“所以需要精簡化、秘密化。”陳曉早有準備,“人員必須是最核心、最可靠的,不超過百人。檔案隻帶真正絕密的。物資提前以小批量、多批次的方式,利用現有運輸渠道秘密前置過去。我們可以利用番號模糊的後勤單位或者……一些特殊的民間渠道。”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瀨川一眼,暗示可以利用他之前“搞錢”時建立的那些灰色路徑。
內心冷笑:用你們搶來的物資和控製的渠道,幫我自己,搭建最後的舞台,這套流程,我可太熟了。
會場裡吵成一團,反對聲不小。陳曉並不急躁,他知道關鍵在於瀨川。他觀察著瀨川的表情,那老狐狸一直沉默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眼神深邃難測。
就在爭論陷入僵局時,一直沒怎麼說話的小林弘樹,忽然清了清嗓子,開口了。他的聲音帶著明顯的沙啞和疲憊:
“我覺得……高橋君的建議,未必沒有道理。”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看向小林。這位曾經的狂熱“南進派”,此刻眼神黯淡,彷彿被抽走了魂。
“我們在上海……目標確實太大了。”小林舔了舔乾裂的嘴唇,“美國人的炸彈……不知道哪天就會落下來。機關本部一旦被毀,多年的心血就真的完了。去一個隱蔽的地方,儲存實力,等待……等待局勢變化,或許……是更理智的選擇。”
他的表態,出乎陳曉的意料。看來,連小林這種死硬分子,也被現實的鐵拳打醒了。
瀨川的目光在小林和陳曉臉上掃過,又看了看那些反對者,最終,他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好了。”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
“高橋君的提議,雖有風險,但……值得考慮。”瀨川緩緩道,“局勢艱難,非常時期當用非常之法。儲存核心,確有必要。”
他看向陳曉:“人員名單,由你和我親自擬定。檔案篩選,你負責初選,我最終審核。轉移路線和前置物資安排,由你全權負責,動用一切必要資源,但要絕對保密。”
“嗨!屬下必定周密安排,萬無一失!”陳曉起身,沉聲應道,臉上是無可挑剔的專注與服從。內心卻是一片冰涼的嘲諷:萬無一失?當然,我的劇本裡,可不能有意外。
“此事,僅限於在場諸位知曉。”瀨川的目光銳利地掃過每一個人,“若有任何風聲泄露,軍法從事!”
會議在一種詭異的氣氛中結束。
他的“忠誠”建議,被採納了。敵人正一步步配合他,搭建起埋葬“高橋曉”的舞台。
計劃,穩步推進。
現在,隻等另一位“主角”——軍統行動隊——登場了。
隻是,這出戲的導演和主角都是他,而其他的“演員”和“觀眾”,會按照他的劇本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