竅攘諳儀mm8V渙倉 495
桃源村桃溪村大招工
按照謝廣福這個理事會會長的要求,招工也不是來個人就要。
每個來報名的人都得經過仔細盤問和觀察,確認身子骨結實,沒有咳嗽發熱這些毛病,纔敢往村子裡招。
有意思的是,來乾活的人裡頭,有不少還是當初同一批逃荒過來的熟麵孔。
當這些人踏進如今規劃整齊、屋舍儼然、道路平整的桃源村時,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俺的娘嘞!這……這真是當初那個謝家村的人弄出來的?”
一個黝黑的漢子張大了嘴,指著村口那氣派的牛馬車站牌坊和遠處連片的青磚帶院大瓦房。
“這纔多久,他們的日子咋就……就變成這樣了?”
旁邊一個稍微年長些漢子的激動地說:
“錯不了!你看那邊,那不是謝裡正那個老家夥嗎?我的老天爺,當初咱們一起啃樹皮逃荒,誰能想到謝家村能有今天這光景!”
“聽說還不止呢!”另一個訊息靈通的壓低聲音。
“隔壁那桃溪村,就是現在有名的‘荷塘美景’村,聽說就是以前那個被偷兩回逃荒糧的三窪地弄的!”
“啥?三窪地?他們和謝家村挨在一起了?”
眾人更是嘩然,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他們互相辨認著,激動地呼喊著曾經的村名:
“你是石橋鋪的王老五?”
“哎呀!下九村的李麻子!你還活著!”
“高台村的!還有王家村的……唉,想起王扒皮那事,心裡還堵得慌……”
“我是李家村的!這謝家村......哦,不,現在是桃源村,據說有不少婦人是從我們李家村嫁過來的呢,哎呀,真是好命啊,如今都住上青磚大瓦房了呀!”
人群中不斷爆發出認出故人的驚呼和感慨。
當初一起北上逃荒在路上掙紮求生的一群人,如今竟在這樣一個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重逢,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離奇捉弄。
謝長河把這些新招來的工人統一安置在新蓋的、乾淨整潔的“安居房”內。
看著明亮的房間、結實的大炕,這些人更是嘖嘖稱奇,都沒想到,來這偏遠的村裡乾活,還能住上這麼像樣的房子。
安頓下來後,謝長河召集所有人,詳細講解了各自負責的工作內容、放工時間和明確的待遇。
當他念出每日工錢數目和包吃住的條件時,底下響起了一片交頭接耳的議論:
“這工錢……比縣裡扛大包還多五文哩!”
“還管兩頓飯?住得也這麼敞亮!真是來對了!”
“可得好好乾,說啥也不能被趕出去!”
等大家議論稍平,謝長河臉色一正,尤其強調了桃源村外來人員必須要遵守的村規:
“各位鄉親,來了桃源村,就是一家人!但咱們這村裡,頭一條規矩就是,手腳乾淨,品行端正!”
“桃源村容不下偷雞摸狗之輩,一經發現,立刻扭送府衙,並且終身不再錄用!”
“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更是馬虎不得!”
“決不允許在任何地方隨意丟棄雜物,解決三急必須到指定的茅廁!每日都會有村中‘保安隊’巡視,若發現違反規定,初犯警告,再犯直接開除,絕不容情!”
這些規矩立得清楚,執行起來也絕不手軟。
新來的人們紛紛點頭,互相提醒,都明白這是在彆人的地盤,必須要聽彆人立下的規矩。
而桃源村的這些針對性村規也確保了未來桃源村不會因為人多而導致臟亂差。
而那些因為招滿工而遺憾未能入選的外來勞力,則聚在村委樓外,臉上寫滿了失落:
“唉,還是來晚了一步!”
“這麼好的活計,咋就招滿了呢……”
“早知道俺跑快點了!”
然而,他們也沒失望多久。
桃溪村的裡正趙老七,真是個鬼靈精,早就盯上了這批“剩餘資源”。
桃溪村那片待開發的緩坡麵積太大,光靠桃溪村的人口去打理進度緩慢。
於是趙老七沒事便天天蹲守在桃源村的村委樓門口,見有落選的外來工出來,就熱情地迎上去遊說:
“這位兄弟!彆灰心啊!桃源村招滿了,我們桃溪村正要人呢!”
“工錢和這邊一樣!一天管兩頓飽飯!”
“住宿?放心!我們蓋結實擋風的工棚,絕不比安居房差多少!”
“來來來,跟我去桃溪村看看!”
他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一個接一個的把壯勞力“截胡”拉去了桃溪村上工,緩坡開發的進度也立刻提了上來。
兩邊村子,儼然形成了一種良性競爭又互助共贏的奇妙局麵。
另一邊,李四璟的農業推廣事業也迎來了新的**。
他帶著自己成功實現“二催二收”的稻草菇,再次開設了新一輪的公開課。
這一次,他彆出心裁,特意將親手種出的鮮嫩蘑菇送到淮月樓,對著掌勺的張秀笑道:
“秀姑,勞煩您露一手,讓鄉親們看看這稻草菇的潛力!”
張秀爽快應下,鍋鏟翻飛間,蘑菇炒肉片香氣撲鼻,酥炸蘑菇外脆裡嫩,蘑菇鮮湯滋味醇厚。
當然,張秀的廚藝如此“現代化”,全得益於李月蘭前段時間手把手的教學。
李四璟將這些美味直接端到了村委樓閱覽室的課堂之上。
他一邊講解稻草菇的栽培要點、管理技巧和“一本萬利”的經濟效益,一邊讓鄉親們現場品嘗。
“嗯!真鮮啊!”一個嬸子嘗了口蘑菇湯,眼睛一亮。
“這炸蘑菇,比肉還香!”一個漢子嚼得嘎嘣脆,連連稱讚。
“沒想到這不起眼的稻草,真能種出這麼好吃的玩意兒!四璟先生,您真是神農再世啊!”有人誇張道。
品嘗過後,大家夥兒對這稻草菇的接受度和種植熱情空前高漲。
圍著李四璟,七嘴八舌地問著細節,紛紛表示下課回去就要嚴格按照公開課教的方法,重新規整,好好種植這“點草成金”的寶貝。
這桃源村要說忙碌,當然還是謝鐵匠家最忙。
自從六月份開始,謝長河就來找他,要求他給村裡打一批公共農具,專門用於之後牧場清理、綠化種樹和村道硬化。
所以這段時間,謝鐵匠除了給鄉親們打造家用的鋤頭、鐮刀、鍋鏟等物,平日裡帶著幾個徒弟,馬不停蹄地趕製那些開荒鎬,割草鐮、大砍刀、石夯、鋤頭、鐵鍬等等。
好在這些農具雖然需求量巨大,但種類相對固定,基本都能量產了。
謝鐵匠讓徒弟們一人專門負責一兩樣……倒也算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鐵製品流水線。
叮叮哐哐的聲響中,爐火映照著謝鐵匠滿是汗水的臉,他大聲和徒弟們交代:
“那把砍刀的刃口再磨利索點!”
“去看看張師傅那邊的木柄做了多少了?甭管做好多少,都拿回來先用上。”
“都仔細著點,儘快交差,村裡等著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