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鏡:文明躍遷 第3章 甘泉宮麵聖 龍顏初震
-
趙高的審訊室設在鹹陽宮偏殿,牆壁上掛著刑具,銅鉗、鐵烙在燭火下泛著冷光。林越被綁在刑架上,手腕被麻繩勒得生疼,卻死死攥著懷裡的《基礎科學手冊》——防水塑封的封麵被汗水浸得發潮,卻依舊護住了裡麵的紙頁。
“說!你這鏡子從何而來?是不是六國餘孽派來的奸細?”趙高手裡把玩著透光鏡,指節因用力而發白。他身後的小吏捧著竹簡,筆尖懸著,隨時準備記錄“供詞”。
林越抬起頭,嘴角扯出一抹冷笑:“中丞大人,此鏡乃‘格物之器’,非奸細所有。若大人真想知道來曆,不如帶在下見陛下,當麵演示其原理。”
“放肆!”趙高猛地將鏡子砸在案上,鏡麵與青銅案碰撞,發出刺耳的聲響,“一個刑徒也敢提見陛下?再不說,就用烙鐵給你醒醒腦!”他說著,就要去拿牆上的鐵烙。
“大人且慢!”殿外突然傳來一聲喝止,隻見蒙毅手持符節,大步走了進來。他身著鎧甲,腰間佩劍,眉宇間帶著軍人的剛毅:“陛下有旨,宣持有異寶者即刻前往甘泉宮覲見。”
趙高臉色一變,隨即堆起笑容:“蒙將軍來得正好,此人身形可疑,恐對陛下不利……”
“陛下自有判斷,”蒙毅打斷他,示意士兵解開林越的繩索,“林先生,請隨我來。”
林越揉了揉發麻的手腕,跟著蒙毅走出偏殿。穿過層層宮闕,越往裡走,宮殿越顯威嚴。甘泉宮坐落在鹹陽宮深處,殿門由整塊玉石雕琢而成,門上刻著四海臣服的浮雕——東海的巨鯨、西海的崑崙、南海的珊瑚、北海的冰原,栩栩如生。
踏入殿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十二根青銅燈柱,柱上雕刻著蟠龍,燈油燃燒的香氣混合著丹藥的硫磺味,瀰漫在空氣中。殿中央的玉案後,坐著一個身穿玄色龍袍的男人,正是秦始皇嬴政。
林越偷眼打量——始皇帝年近五十,鬢角已染霜白,額頭上刻著深深的皺紋,眼神卻銳利如鷹,彷彿能洞穿人心。他的手指因長期批閱竹簡而關節粗大,指節上還沾著墨跡,案上堆著半人高的奏疏,旁邊放著一個煉丹用的藥鼎,鼎下的炭火還在微微發紅。
“你就是持有異寶的刑徒?”嬴政的聲音帶著金屬般的冷硬,不怒自威。
林越躬身行禮:“草民林越,並非刑徒,隻是偶然流落驪山工地。此鏡並非異寶,而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製成的青銅鏡。”
“光的折射?”嬴政皺起眉頭,“何為光的折射?”
林越抬頭,正好看見殿外的陽光透過窗欞,在地上投下光斑。他快步走到光斑旁,從懷裡掏出透光鏡,對著陽光一照——鏡背“受命於天”的篆文清晰地投射在玉案上,筆畫分明,連蟠螭紋的細節都看得一清二楚。
記殿文武都驚呆了,連李斯都忍不住湊上前,仔細打量著鏡麵:“這……這是如何讓到的?”
“鏡麵看似平整,實則薄厚不均,”林越指著鏡麵,“光線穿過薄處和厚處的速度不通,便會發生‘彎折’,將鏡背的紋飾投射出來。就像水流過石頭會轉彎,光線遇到不通厚度的青銅,也會改變方向。”
嬴政盯著地上的篆文,沉默了許久,突然問道:“你說你懂‘格物之術’,那你可知阿房宮的梁柱,為何總被風吹得搖晃?”
林越心裡一喜——終於有機會展現真本事了。他走到殿角,指著一根支撐屋頂的木柱:“陛下請看,這根柱子直插地基,卻冇有托架。風一吹,柱子就像無根的草,自然會搖晃。若在柱子與橫梁之間加一個‘三角托架’,便能穩如泰山。”
他說著,從地上撿起一根木炭,在玉案上畫出三角形:“三角形有個特性,一旦三邊固定,形狀就不會改變——這便是‘穩定性’。用木頭或青銅讓一個三角托架,一端連柱子,一端連橫梁,阿房宮的梁柱就再也不會被風吹動了。”
嬴政盯著木炭畫的三角形,眼神裡閃過一絲疑惑:“僅憑這三根線,就能穩住萬斤梁柱?”
“陛下若不信,可派人試製,”林越自信地說,“草民願以性命擔保。”
趙高在一旁陰陽怪氣地說:“陛下,此人來曆不明,恐是信口雌黃。不如先治他個欺君之罪……”
“住口!”嬴政打斷他,“朕自有決斷。蒙毅,你帶他去上林苑,讓他演示‘格物之術’。若真有用,便留他一命;若無用,再治罪不遲。”
蒙毅躬身領旨:“臣遵旨。”
林越跟著蒙毅走出甘泉宮,回頭望了一眼那座威嚴的宮殿,心裡暗暗鬆了口氣——第一步,總算邁出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