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31章 糧食緊張的初步跡象
1959年的春天來得猝不及防,凍土剛化,空氣裡還飄著料峭的寒意,糧站的公告欄前就圍滿了人。林建軍擠在人群後,看著那張泛黃的佈告——“城鎮居民糧票供應標準調整:成人每月24斤(粗糧占比70%),兒童12斤”,比去年冬天又少了2斤,細糧比例從30%降到20%,連玉米麵都成了緊俏貨。
“這日子沒法過了!”一個大媽的哭喊聲刺破嘈雜,“我家老頭子有胃病,吃不了粗糧,這讓他咋活?”
“黑市上細糧都漲到一塊五一斤了,頂三天工資!”有人接話,聲音裡帶著絕望,“聽說南邊都開始吃觀音土了……”
林建軍的眉頭擰成了疙瘩。他退出人群,手裡的糧本被攥得發皺——係統三天前就發布了“危機預警”,提示“糧食供應將持續收緊,需提前儲備三個月以上的應急物資”,看來不是虛言。他轉身往城郊的供銷社走,那裡有從鄉下收購的土豆和紅薯,不需要糧票,隻收現金。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土路上響起,帶著物資清單的清晰:
【“糧食危機初步應對”任務啟用,建議儲備:1
粗糧(玉米、高粱)500斤;2
耐儲存蔬菜(土豆、蘿卜、白菜)300斤;3
油脂(棉籽油、豬油)20斤;4
鹽、糖等調味品(按半年用量)。】
【獲取渠道:城郊供銷社(土豆\\/紅薯)、工廠互助組(內部粗糧調劑)、鄉下親戚(兌換紅薯乾),規避黑市高價風險。】
供銷社的院子裡堆著小山似的土豆,沾著新鮮的泥土。售貨員正用麻袋分裝,額頭上的汗珠混著灰往下淌:“林科長?您也來買?這土豆剛從壩上拉來的,能存到夏天,五分錢一斤,不講價。”
“先來兩百斤。”林建軍指著牆角的紅薯,“那個也來一百斤,挑硬實的。”他掏出錢包,裡麵的工資和獎金大多換成了現金——係統提示“特殊時期,現金比票證更靈活”。
售貨員的眼睛亮了,連忙招呼夥計幫忙裝袋:“還是您有遠見!這兩天來囤貨的都是工廠的技術骨乾,都說聽您的準沒錯。”他壓低聲音,“後麵倉庫還有些陳麥麩,磨成麵摻著能頂餓,您要不要?”
林建軍跟著去倉庫,刺鼻的黴味撲麵而來。陳麥麩雖然粗糙,卻是實打實的澱粉,摻在玉米麵裡能增加飽腹感。“全要了。”他看著夥計過秤,心裡清楚,這些不起眼的粗糧,再過幾個月可能就是救命糧。
【叮!】
【“基礎物資儲備”完成30%,觸發“儲存技巧”獎勵:“地窖通風防潮指南”(可延長土豆儲存期至6個月)、“粗糧混合食用配方”(提升口感與營養均衡)。】
雇了輛板車把糧食拉回家,蘇嵐正在院子裡翻地。她穿著打補丁的舊棉襖,手裡的鋤頭掄得有力,看到堆成小山的土豆紅薯,驚訝地張大了嘴:“買這麼多?吃不完會壞的。”
“壞不了。”林建軍挽起袖子幫忙卸車,“我按係統指南挖了地窖,能存到冬天。你看這麥麩,摻著玉米麵蒸窩窩頭,頂飽。”他把“儲存指南”遞給蘇嵐,“按這個通風,土豆不會發芽。”
蘇嵐翻看著指南,眉頭漸漸舒展:“還是你想得周到。昨天托兒所的王阿姨說,有孩子開始餓肚子了,下個月可能要減少供應……”她的聲音低下去,“院裡怕是更不安生了。”
林建軍的動作頓了頓。他能猜到四合院的光景——賈張氏的手腳估計更不乾淨了,秦淮茹的日子會更難,閻埠貴的算盤得打得更精,傻柱那點工資,怕是填不滿賈家的窟窿。
【叮!】
係統的提示音帶著預警:
【檢測到“糧食緊張”引發的“生存焦慮”在四合院擴散,賈張氏“偷竊風險”升至80%,秦淮茹“求助概率”90%,傻柱“接濟壓力”突破閾值,可能引發激烈衝突。】
果然,當天傍晚,秦淮茹就抱著棒梗找上門。孩子的小臉蠟黃,嘴唇乾裂,看到林建軍家窗台上曬的紅薯乾,眼睛直勾勾的,小舌頭忍不住舔嘴唇。
“建軍,求你了……”秦淮茹的聲音帶著哭腔,膝蓋一軟就想跪下,被林建軍扶住,“棒梗三天沒正經吃東西了,糧站的粗糧還沒批下來,你勻我五斤……不,三斤就行,我以後一定還!”
林建軍看著棒梗,心裡掠過一絲不忍。這孩子是無辜的,不該跟著大人遭罪。但他更清楚,這不是三斤糧能解決的問題,開了這個頭,就會有無數個“以後”。
“秦姐,”他從糧袋裡舀出五斤玉米麵,又抓了兩把紅薯乾,“這些你拿著,不用還。”他的語氣平靜卻堅定,“但這是最後一次。糧站的救濟糧三天內就會下來,你去街道辦開個‘特困證明’,能多領五斤,比找我管用。”
秦淮茹接過糧食,手抖得厲害,眼淚掉在玉米麵裡,暈開一小片濕痕。她張了張嘴,想說什麼,最終隻是抱著棒梗深深鞠了一躬,轉身快步離開,腳步踉蹌,卻再沒回頭糾纏。
【叮!】
【“有限接濟”策略成功,既保留人道主義底線,又明確“最後一次”的界限,秦淮茹“依賴心理”受到衝擊,求助意願降至60%。】
林建軍關上門時,看到閻埠貴的二兒子閻解放鬼鬼祟祟地從牆角探出頭,看到他,慌忙縮了回去。不用想也知道,老頭肯定讓兒子來“打探情報”,看看他囤了多少糧。
“這閻老西,鼻子比狗還靈。”蘇嵐端來熱水,語氣裡帶著無奈,“他不會也來借糧吧?”
“他不會。”林建軍喝了口熱水,“閻埠貴的算盤打得精,知道我不會白給,他更願意用東西換。昨天我看到他往院裡的空地上撒菜籽,估計是想種菜自救。”
這倒是符合閻埠貴的性子——占便宜可以,吃虧絕對不乾。用“等價交換”的方式相處,反而更長久。
【叮!】
【“閻埠貴生存策略”分析:從“算計他人”轉向“自給自足”,對宿主的“儲備行為”產生認同,可能形成“互助默契”(如交換種子、工具)。】
接下來的幾天,林建軍趁著下班時間,把地窖收拾得井井有條。底層鋪著乾燥的稻草,土豆碼成通風的金字塔形,紅薯乾掛在橫梁上,玉米和高粱用麻袋封好,貼著牆根碼齊,像一座踏實的小糧倉。係統提示“儲備量可滿足一家三口八個月基本需求”,他才鬆了口氣。
工廠裡的氣氛也越來越緊張。食堂的菜湯裡見不到油星,饅頭越做越小,工人們見麵打招呼,三句話不離“糧”字。有人開始偷偷在廠區的空地上開荒,種上蘿卜白菜,連廠長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林建軍在車間的角落也開辟了一小塊地,種上係統獎勵的“抗旱土豆種”。趙小剛看著他翻地,笑著說:“科長,您這是把家搬車間來了?”
“有備無患。”林建軍擦了擦汗,“等這些土豆熟了,讓食堂給大家加個菜。”他知道,越是困難時期,越要穩住人心,而穩住人心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希望。
【叮!】
【“車間種植”行為提升團隊凝聚力,工人對宿主的“信賴度”提升20%,“技術攻關”效率保持穩定,不受糧食危機影響。】
傍晚回家,路過四合院時,林建軍看到秦淮茹背著簍子從外麵回來,裡麵裝著半簍野菜,綠油油的,像是能掐出水。她看到林建軍,愣了一下,這次沒有躲開,反而低聲說了句“謝謝”,聲音輕得像風吹過。
賈張氏蹲在門口,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閻家的菜地,手裡的麻袋癟癟的,大概是偷東西被抓了現行。閻埠貴坐在門檻上,手裡的算盤打得劈啪響,嘴裡念念有詞,像是在算“菜地防盜”的賬。
傻柱背著工具包從廠裡回來,工裝口袋鼓鼓的,大概是食堂發的粗糧饅頭。他看到林建軍,難得地笑了笑:“建軍,你那《機械基礎》借我看看唄?我想考個技術等級。”
“拿去。”林建軍從自行車筐裡拿出書,遞給傻柱時,特意多放了兩個紅薯乾,“給你自己補補,彆總想著彆人。”
傻柱的臉漲得通紅,接過書和紅薯乾,攥得緊緊的,轉身快步回了屋,腳步比平時輕快。
【叮!】
【“四合院生存模式”轉變:從“互相算計”到“各自求生”,宿主的“規則示範”效應顯現,“訓禽”進度提升至99%。】
林建軍推著自行車,看著夕陽下的四合院,心裡一片平靜。糧食緊張的日子才剛剛開始,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麵,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地窖裡的糧食、車間的土豆種、手裡的技術,還有身邊的家人,這些都是他對抗風浪的底氣。
至於四合院裡那些還在掙紮的人,林建軍知道,能幫的他已經幫了,剩下的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走。就像這春天的野菜,看著柔弱,卻能在石縫裡紮根,隻要肯彎下腰去采,總能找到活下去的辦法。
他不再停留,加快腳步往家走。蘇嵐和林衛國還在等他,鍋裡的玉米粥應該快熟了,香氣順著風飄過來,溫暖而踏實,像極了他此刻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