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39章 係統獎勵:“簡易淨水裝置圖紙”
1959年的深冬,寒風卷著冰碴子,敲打著軋鋼廠的玻璃窗,發出細碎的響聲。林建軍站在車間的水龍頭前,看著渾濁的水流裡漂浮著細小的泥沙,眉頭微微蹙起——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次出現水質問題了。軍代表昨天剛來過,說戈壁試驗場的坦克兵出現了集體腹瀉,初步判斷是水源汙染,提醒工廠“務必保證飲用水安全”。
【叮!】
係統的提示音恰在此時響起,帶著明確的危機預警:
【檢測到“水源汙染”風險升級,符合第三階段“保障家人安全”核心目標,觸發“生存保障”獎勵,發放“簡易淨水裝置圖紙”(含材料清單、組裝步驟、濾芯更換週期)。】
【裝置特性:采用“三級過濾”(沉澱層
吸附層
消毒層),可去除水中90%的泥沙、微生物及部分重金屬,適用井水、河水等非自來水水源,濾芯可自製(砂石、活性炭、漂白粉),成本低於1元\\/套。】
【應用場景:家庭日常飲水、工廠應急儲備,配合“加熱煮沸”,可將飲水安全風險降至1%以下,有效預防痢疾、傷寒等水源性疾病。】
一股資訊流湧入腦海,從裝置的尺寸引數到濾芯的配比方案,清晰得如同親眼見過實物。林建軍的心跳微微加速——這正是他需要的!蘇嵐剛出月子,林衛國還在哺乳期,飲用水安全比什麼都重要,尤其在這醫療資源緊張的年代,預防疾病遠比治療更關鍵。
他立刻在車間找了塊廢棄的鋼板(1.2mm厚,防鏽效能好),用記號筆按圖紙畫出裝置的展開圖:直徑30cm的圓柱形容器,底部預留出水口,內部按“5:3:2”的比例劃分三層空間,分彆對應沉澱、吸附和消毒。
“科長,您這畫的啥?”趙小剛端著剛磨好的齒輪過來,看到圖紙上的結構,好奇地湊近,“像個大號的漏鬥。”
“淨水用的。”林建軍拿起鋼板,走到衝壓機旁,“最近水質太差,軍代表說戈壁那邊出了問題,咱們得提前準備。”他調整衝壓引數,鋼板在壓力下逐漸成型,邊緣的毛刺被精準地壓平,“你去倉庫找找,有沒有廢棄的活性炭(用於防毒麵具更換)和細砂石,再要兩斤漂白粉,記得登記用途。”
趙小剛應聲而去,心裡卻有些嘀咕——現在糧都不夠吃,哪還有心思管水?但看到林建軍專注的神情,他沒多問,轉身加快了腳步。
裝置的主體成型後,林建軍開始製作濾芯。沉澱層用洗淨的細砂石(篩選掉直徑大於2mm的顆粒),吸附層填充破碎的活性炭(從廢棄防毒麵具裡拆的,吸附能力未完全失效),消毒層則按“每升水5mg”的比例混合漂白粉與滑石粉(延緩溶解速度)。三層之間用紗布隔開,既透氣又能防止材料混合。
“科長,這樣真能管用?”趙小剛看著這個用廢料拚湊的裝置,心裡沒底,“廠裡的醫生說,井水最好燒開半小時,光過濾怕是……”
“這是輔助。”林建軍將裝置的出水口對準乾淨的水桶,倒入一桶渾濁的井水,水流緩緩滲透三層濾芯,從出水口滴落時,已經變得清澈透明,“過濾後再燒開,雙重保險。你看這泥沙,全被擋在第一層了。”他指著沉澱層的砂石,表麵已附著一層褐色的汙垢。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測試成功時響起,帶著效果判定:
【“簡易淨水裝置”測試合格,水質淨化效果:泥沙去除率95%,微生物殺滅率80%(配合煮沸可達99%),符合《軍隊飲用水衛生標準》(gjb
651-89)基礎要求。】
【獎勵升級:“濾芯再生方法”(活性炭暴曬72小時可恢複60%吸附能力)、“水質簡易檢測法”(用明礬觀察沉澱速度,判斷汙染程度)。】
林建軍將裝置帶回家時,蘇嵐正在給林衛國餵奶,小家夥的小臉有些發紅,像是輕微上火。“今天托兒所的王阿姨說,有兩個孩子拉肚子了,懷疑是井水的問題。”蘇嵐放下孩子,接過裝置,眼裡閃過一絲驚訝,“這是你做的?能管用嗎?”
“試過了,過濾後燒水,比直接喝安全。”林建軍拆開裝置,給她講解三層結構的作用,“明天我再做一個,送托兒所去,衛國還小,抵抗力弱,不能馬虎。”
蘇嵐的眼眶微微發熱,拿起一塊活性炭:“你總是想在前頭。昨天去街道領糧,聽王大媽說,南邊的河裡已經開始漂綠藻了,有人喝了水就上吐下瀉……”
“所以更得早做準備。”林建軍重新組裝好裝置,接了桶自來水,看著清澈的水流滴入水桶,“係統給的檢測法很簡單,放一勺明礬,要是半小時內沉澱出一層泥,就說明水不能直接喝,必須過濾。”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家庭使用時響起,帶著溫馨的加成:
【“家庭淨水”措施啟用,林衛國“患病風險”降低40%,蘇嵐“孕期健康”指標穩定,家庭安全係數提升至90%,觸發“安心”狀態,宿主技術推演效率提升5%。】
訊息傳到四合院時,閻埠貴正蹲在井台邊,看著渾濁的井水發愁。他的小兒子閻解曠昨天喝了生水,拉了一夜肚子,現在還躺在床上哼哼。聽到王師傅說林建軍做了“淨水的玩意兒”,老頭的眼睛瞬間亮了,揣著算盤就往廠外平房走。
“建軍,聽說你有淨水的好東西?”閻埠貴站在院門口,沒敢往裡進,手裡的算盤打得劈啪響,“我家老三鬨肚子,你看……能不能借我瞅瞅?”
林建軍正在除錯第二個裝置(給托兒所的),聞言指了指桌上的圖紙:“這是簡易淨水裝置的圖紙,你照著做就行,材料都是廠裡的廢料,不難弄。”
閻埠貴的眼睛像掃描器似的掃過圖紙,連尺寸標注都沒放過,嘴裡不停唸叨:“沉澱層5寸,吸附層3寸,消毒層2寸……滑石粉摻漂白粉,比例1:10……”他掏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飛快地記著,生怕漏了一個字。
“活性炭不夠的話,用燒透的木炭碾碎也行,暴曬後能用三次。”林建軍補充道,這些是係統獎勵的“再生方法”裡提到的,適合條件簡陋的家庭。
閻埠貴的筆頓了頓,抬頭看了林建軍一眼,眼神裡少了平時的算計,多了幾分真誠:“謝了,建軍。這圖紙……我給你算兩斤紅薯乾?”
“不用。”林建軍擺擺手,“鄰裡鄰居,這點事不算啥。你做好了,也告訴院裡其他人一聲,井水燒開前最好過濾一下,彆讓孩子生病。”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閻埠貴離開後響起:
【“技術共享”行為觸發“鄰裡互助”微弱效應,閻埠貴對宿主的“信任度”提升至70%,四合院“公共衛生意識”萌芽,集體患病風險降低20%。】
傻柱下班路過閻家,看到老頭正用鐵皮桶敲敲打打,旁邊擺著林建軍的圖紙,好奇地問:“三大爺,你這做的啥?”
“淨水裝置!”閻埠貴頭也沒抬,手裡的錘子敲得更響了,“林科長說能去泥沙,防拉肚子,你要不要一個?我算你便宜點,兩斤粗糧票就行。”
傻柱的臉漲得通紅:“我纔不花那冤枉錢!井水燒開不就行了?”話雖如此,卻忍不住多看了兩眼圖紙,心裡嘀咕——要是秦淮茹家的棒梗也用得上,或許該試試。
秦淮茹背著棒梗從生產隊回來,聽到兩人的對話,腳步頓了頓。她的水桶裡裝著剛從河邊挑的水,上麵漂浮著一層綠藻,是沉澱了半天纔敢挑回來的。聽到“淨水裝置”能去藻,她的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沒上前打聽——現在的她,早已習慣了“自己的事自己扛”,哪怕難一點,也不想再欠人情。
【叮!】
係統的提示音捕捉到四合院的動態:
【“淨水意識”初步擴散,傻柱“嘗試意願”30%(為棒梗),秦淮茹“獨立解決”傾向80%(計劃自己挖濾水井),閻埠貴“商業變現”思維顯現,四合院“生存策略”呈現多樣化,衝突風險進一步降低。】
林建軍將第二個淨水裝置送到托兒所時,王阿姨正拿著明礬測試井水,看到清澈的過濾水,激動得直抹眼淚:“林科長,您可救了我們了!這幾天孩子鬨肚子的太多,我正愁沒轍呢!”
“按這方法,每天換一次紗布,三天曬一次活性炭,能頂用。”林建軍演示著更換濾芯,“這是備用的砂石和漂白粉,不夠了再去廠裡找我。”
軍代表恰在此時視察路過,看到裝置,拿起過濾前後的水樣對比,連連點頭:“小林,這裝置太實用了!戈壁的試驗場正缺這個,你能不能給份圖紙?我們讓後勤兵也做一批!”
“沒問題。”林建軍從包裡掏出圖紙副本,“這是針對野外的改良版,用軍用水壺就能改,過濾層用紗布包著,方便攜帶。”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軍代表感謝時響起,帶著成果的拓展:
【“淨水裝置”軍用化應用啟動,獲“後勤保障貢獻獎”提名,係統獎勵“野外水源淨化手冊”(含有毒植物識彆、冰雪化水技巧),為後續軍工任務提供支援。】
傍晚回家,蘇嵐正在用淨水裝置過濾洗菜水,林衛國坐在搖車裡,抓著個小塑料杯(工廠廢料做的),喝著過濾後燒開的溫水,小臉紅撲撲的,精神好了不少。
“閻大爺剛才送了兩個紅薯,說謝你給圖紙。”蘇嵐笑著說,“他還說,要幫院裡人做裝置,一個收五毛錢手工費,算盤打得真精。”
林建軍接過紅薯,擦了擦上麵的泥土:“他能把裝置做出來,讓大家喝上乾淨水,收點手工費也應該。”他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心裡清楚,水源問題隻是開始,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麵,但隻要提前準備,總能找到應對的辦法。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晚餐時響起,帶著階段性總結:
【“簡易淨水裝置”事件完成第三階段“家庭防禦”初步任務,獎勵“食品脫水儲存技巧”(延長蔬菜保質期),為“困難時期”儲備再添保障。】
窗外的風越來越緊,工廠的方向傳來夜班的汽笛聲,沉穩而有力。林建軍看著桌上的淨水裝置,水流滴落的聲音規律而安心,像在為這個艱難的冬天,譜寫一曲踏實的生存之歌。四合院的燈次第亮起,閻埠貴家傳來敲打鐵皮的聲音,傻柱在井台邊徘徊(大概在猶豫要不要做裝置),秦淮茹家的煙囪升起筆直的煙(她大概真的挖了濾水井)。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應對著時代的挑戰,互不乾涉,卻又在無形**享著一份“活下去”的默契。林建軍知道,這就夠了。他的戰場不在四合院的是非裡,而在每一份保障家人安全的準備裡,在每一次為國家解決技術難題的突破裡,在這風雨欲來的年代裡,守住腳下的方寸安穩。
夜色漸深,淨水裝置的滴水聲融入寂靜,像一顆執著的秒針,為守護家庭的每一刻,精準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