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70章 代食品升級的“意外之喜”
1962年的冬天來得早,第一場雪在臘月初二就落了下來,給軋鋼廠的廠房蓋了層薄棉絮。食堂的煙囪裡冒出的煙比往常更濃,因為代食品車間又添了新裝置——林建軍主導設計的“雙螺桿擠壓機”,能把玉米芯、麥麩這些廢料壓成類似餅乾的塊狀,不僅頂飽,還帶著點烘烤的香味,比之前的糊糊受歡迎多了。
“林科長,您嘗嘗這個!”炊事班長老王端著盤剛出爐的“壓縮餅”,臉上的褶子都笑開了,“按您給的配方,加了點紅薯澱粉和野菜粉,職工們說比供銷社的粗餅乾還好吃!昨天給子弟學校送了兩筐,孩子們搶著要!”
林建軍拿起一塊,餅體金黃,咬下去哢嚓作響,帶著淡淡的麥香和野菜的清苦,確實比之前的“人造肉”口感好太多。“硬度怎麼樣?彆硌壞了牙。”他最擔心的是老人和孩子的接受度,這壓縮餅需要足夠酥脆,又不能太鬆散。
“您放心,”老王指著旁邊的檢測報告,“硬度計測了,比標準餅乾低20%,牙口不好的也能吃。就是產量有點跟不上,職工們天天來問,能不能多產點。”
這確實是個問題。現有的裝置每天隻能產500斤,而全廠職工加上家屬近三千人,根本不夠分。林建軍看著擠壓機的進料口,玉米芯粉在螺旋推進下被擠壓成均勻的條狀,突然想到了係統上週獎勵的“原料預處理工藝”——如果先對玉米芯進行蒸汽爆破,破壞纖維結構,或許能提高出粉率和擠壓效率。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蒸汽的嘶鳴聲中響起,界麵上的工藝流程圖泛著淡藍色的光:
【檢測到“代食品產量不足”導致的供需矛盾,觸發“工藝優化”任務,獎勵“玉米芯蒸汽爆破預處理技術”:
?\\t引數:1.2mpa蒸汽壓力下保持3分鐘,瞬間釋放壓力使纖維斷裂,出粉率從60%提升至85%;
?\\t優勢:預處理後的原料更易擠壓成型,能耗降低30%,產品蛋白質消化率提升15%;
?\\t附加價值:爆破後的廢料可用於培養食用菌(如平菇),實現“一料多用”,係統判定“資源利用率提升”
60點。】
林建軍的眼睛亮了。蒸汽爆破技術不僅能提高產量,還能廢物利用,簡直是為當前的資源短缺量身定做的!他立刻對老王說:“明天讓機修車間改裝置,加個蒸汽預處理罐,我保證產量至少翻一倍,還能多出種‘新菜’。”
訊息傳到廠長辦公室,劉建國當天就批了條子:“全力配合!代食品是職工的命根子,裝置改造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改造裝置的那幾天,林建軍幾乎泡在了車間。趙小剛負責繪製預處理罐的圖紙,李建國除錯壓力控製係統,林建軍則盯著關鍵的密封結構——蒸汽壓力罐的密封性直接關係到安全,一絲馬虎都可能出事故。蘇嵐每天晚上都來送晚飯,用保溫桶提著摻了肉渣的紅薯粥,看著丈夫布滿油汙的工裝,眼裡既有心疼也有驕傲:“衛國今天在托兒所跟小朋友說,爸爸是‘變廢為寶的魔術師’呢。”
林建軍舀著粥,笑了:“等裝置改好,讓食堂給托兒所多送點壓縮餅,讓孩子們嘗嘗‘魔術師’的手藝。”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裝置試執行成功時響起:
【“蒸汽爆破預處理”工藝落地,代食品日產量提升至1200斤,單位成本下降25%,產品獲評“市級優質代食品”,觸發“意外效應”——該工藝被輕工業部注意到,擬在全國推廣,宿主獲“技術推廣優先權”(可優先獲得相關原料配額)。】
更讓人驚喜的是爆破後的廢料。林建軍按係統提示,讓車間在角落搭了幾個培養架,鋪上廢料,噴上菌種,沒過幾天就長出了雪白的平菇,肥厚多汁,炒出來帶著股鮮香味。第一次給職工分平菇時,食堂排起了長隊,老王舉著鍋鏟喊:“都彆擠!每人兩斤,這是林科長給咱們的‘福利菜’!”
訊息像長了翅膀似的飛到四合院。閻埠貴正算著家裡的糧票夠不夠撐到開春,聽到軋鋼廠用廢料種出了蘑菇,算盤“啪”地一拍:“這法子好啊!咱家的煤渣堆也能改改!”他揣著上次換技術時林建軍給的“食用菌培育手冊”,直奔廠外平房,這次沒帶糧票,而是拎了一筐自家醃的蘿卜乾——按“等價交換”的規矩,這是請教技術的“入門禮”。
“建軍,你看這手冊上寫的‘碳氮比’,咱家裡的煤渣能達到不?”閻埠貴的手指在“20:1”的數字上劃著,眼裡滿是急切,“要是能種出蘑菇,開春就不用愁菜吃了。”
林建軍正在給林衛國做木陀螺,聞言放下刻刀,拿起手冊:“煤渣不行,得用草木灰混合秸稈,我給你改個配方,家裡的灶台就能滿足溫度要求。”他順手畫了個簡易培養箱的圖紙,“用木箱加棉絮保溫,溫度控製在15c左右,保證能長出來。”
閻埠貴拿著圖紙,笑得見牙不見眼,把蘿卜乾往桌上一放:“這是老婆子醃了三個月的,下飯!你可千萬彆嫌棄!”轉身就跑,生怕晚了一步就被彆人學了去。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閻埠貴跑遠後響起:
【“食用菌技術”擴散至家庭層麵,閻埠貴“技術追隨者”角色鞏固,其家庭“蔬菜自給率”將提升至40%,間接降低對公共資源的依賴,符合“災年分散風險”原則。】
傻柱從汽修廠回來,路過食堂時領了兩斤壓縮餅和一包平菇,是代食品車間按“技術骨乾家屬”標準發的。他提著東西往家走,路過四合院時,看到秦淮茹正蹲在牆角翻曬野菜乾,便把平菇分了一半給她:“林科長說這東西好養活,你也試試種點,比野菜有營養。”
秦淮茹接過平菇,手指有些發顫。自從上次借糧被拒後,她還是第一次跟傻柱平靜地說話。“謝謝。”她低著頭,聲音很輕,“我聽說……你快轉正了?”
“嗯,下個月。”傻柱的語氣也緩和了,“汽修廠缺人手,林科長幫我遞了推薦信,說我技術過關。”他頓了頓,補充道,“你也好好過日子,棒梗快上學了,得攢點學費。”
秦淮茹點點頭,沒再說什麼,隻是看著手裡的平菇,心裡像被什麼東西暖了一下。她知道,這平靜是林建軍帶來的——他沒逼著誰做什麼,卻用自己的活法,讓院裡的人都慢慢找到了該走的路。
賈張氏在屋裡聽到外麵的說話聲,拄著柺杖挪到窗邊,看到秦淮茹手裡的平菇,又開始罵:“小賤人!肯定是勾搭傻柱換來的!有本事彆藏著,分我一半!”罵了半天沒人理,隻能悻悻地回炕頭,看著空碗發呆——秦淮茹現在把糧本鎖得嚴實,她連粗糧麵都摸不到了。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雪夜裡響起,帶著全域性評估:
【“代食品升級”產生多重連鎖效應:
?\\t工廠層麵:職工日均熱量攝入提升至2100大卡,出勤率達98%,軍工訂單進度提前5天;
?\\t家庭層麵:林建軍家通過“技術優先權”獲得額外原料配額,代食品儲備可滿足18個月需求,平菇種植實現“蔬菜自給”;
?\\t四合院層麵:閻埠貴試種平菇成功,帶動院裡三戶人家效仿;傻柱與秦淮茹的關係從“糾纏”轉為“平和”;賈張氏的“騷擾行為”因無人響應徹底終止;
?\\t社會層麵:該技術被推廣至三個鄰近工廠,緩解區域食品壓力,宿主獲“市級勞動模範”正式表彰,獎金50元,細糧票30斤。】
除夕夜,林建軍家的小屋裡暖意融融。蘇嵐正在煎平菇,香味混著壓縮餅的麥香飄滿了屋,林衛國拿著新做的木陀螺,在地上轉得歡。“廠裡發了年終獎,我買了塊布,給你和衛國做件新棉襖。”林建軍從包裡掏出塊藏藍色的卡其布,是憑工業券買的緊俏貨。
蘇嵐的眼睛亮了:“我還以為你隻記得你的圖紙呢。”她擦了擦手,拿起布比劃著,“衛國這件要做帶兜的,能裝他的小彈珠。”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把四合院的屋頂蓋得嚴嚴實實。閻家傳來算盤聲和孩子們的笑鬨——他們的平菇第一次豐收,今晚加了道菜;傻柱家的燈亮到很晚,他在給繼女縫新書包,明天要去報名上學;秦淮茹在給棒梗講故事,火塘裡的柴火燒得正旺,映得母子倆的臉通紅。
林建軍站在窗前,看著這一切,心裡一片澄明。他知道,代食品的升級、平菇的種植,都隻是些微小的改變,卻像投入湖麵的石子,慢慢漾開漣漪,讓艱難的日子有了溫度。而他要做的,就是繼續握緊手裡的工具,守住這份踏實,在這風雪飄搖的年月裡,護著家人,也護著身邊這一點點來之不易的安穩。
車間的方向傳來新年的鐘聲,悠長而有力,像是在為這個充滿希望的冬天,唱一首關於堅韌與共生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