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73章 水利灌溉的“抗旱突破”
1963年的夏天,雨水格外少。剛過芒種,地裡的土就裂了縫,玉米苗蔫頭耷腦的,葉子捲成了細條。閻埠貴蹲在生產隊的機井旁,看著那台老水泵,急得直搓手——這玩意兒抽三分鐘就得歇五分鐘,出水量還沒水桶提得多,昨天抽了一整天,才澆了半畝地,井沿上的土都被太陽曬得發白。
“三大爺,要不咱還是挑水吧?”年輕社員扛著扁擔,桶繩勒得肩膀通紅,“這泵還不如人挑得快,昨兒二柱子挑了十趟,比泵澆的地還多。”
“挑水?你算過賬沒?”閻埠貴扒拉著算盤,珠子打得劈啪響,“一畝地要澆三百桶水,咱隊裡還有八十畝玉米,這得挑多少趟?光挑水的工分,夠買五十斤粗糧了!”可他沒轍,水泵的葉輪早就磨禿了,公社農機站沒配件,想修都沒地方修。
老頭揣著個布包,往廠外平房走。布包裡是他從舊貨攤淘來的《老式水泵修理手冊》,紙頁都發黃了,上麵畫著葉輪的樣子。上次改播種機時,林建軍說過“老物件裡有門道”,說不定這手冊能換點實在技術。
林建軍正在車間擺弄個小水泵,是用摩托車舊零件改的,葉輪上焊了幾塊硬鐵片,轉起來呼呼帶風。蘇嵐端著碗綠豆湯進來,扇著蒲扇:“天這麼熱,歇會兒吧。衛國在托兒所畫水泵,說要給爸爸送‘涼快圖紙’呢。”
“快好了。”林建軍擦了把汗,指著葉輪,“這玩意兒原來出水量小,加了這幾塊鐵片,水流能集中,效率能提三成。”
院門外傳來閻埠貴的咳嗽聲,帶著點不好意思:“建軍,忙著呢?”
林建軍開啟門,見老頭手裡攥著本舊書,心裡就明白了。“三大爺,有事?”
“不瞞你說,”閻埠貴把書遞過去,“隊裡水泵快罷工了,天旱得厲害,再澆不上水,玉米就得絕收。你看這書上的葉輪,能不能照著改改?”
林建軍翻了翻手冊,指著葉輪圖:“這葉輪太老了,弧度不對,費電還不出水。你讓人找塊厚鐵皮,我畫個圖,照著做個新葉輪,保準出水量翻一倍。”
閻埠貴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我讓隊裡的鐵匠來學,材料我們出,就用這書換,成不?”
“成。”林建軍拿起筆畫圖,“葉輪弧度得是三十度,邊緣加圈小鋸齒,能把水‘咬’住,不容易打滑。”
第二天,生產隊的鐵匠就背著工具箱來了。林建軍在鐵皮上畫好線,教他怎麼用鏨子鑿,怎麼用錘子敲弧度:“邊角要磨圓,彆割手。裝上後先試半分鐘,聽著沒怪響再開久點。”
鐵匠學得認真,中午啃著自帶的窩頭,蹲在地上琢磨。閻埠貴守在旁邊,算盤打得不停:“改好這泵,一天能多澆五畝地,比雇人挑水省二十個工分,半個月就能回本……”
新葉輪裝上那天,全隊人都來看熱鬨。合閘通電,水泵“嗡”地轉起來,水柱比原來粗了一倍,噴得又高又遠,澆在乾渴的玉米地裡,發出“滋滋”的聲響。隊長捧著水喝了一口,笑得露出牙:“比井水都甜!林科長,你這手藝,救了咱全隊的命啊!”
閻埠貴跑前跑後指揮澆水,見人就說:“這是林科長教的法子,鐵片加鋸齒,簡單得很!”
訊息傳到彆的村,都扛著水泵來請教。林建軍乾脆畫了張簡易圖,讓閻埠貴拿去影印:“照著做,錯不了。材料不夠就用舊犁片,磨亮了一樣用。”
傻柱從汽修廠回來,路過生產隊的地,見水泵嘩嘩澆水,玉米苗都直起了腰。聽說是林建軍改的,心裡挺佩服。他現在修拖拉機也愛琢磨,上次給水箱加了個彎管,水溫降得快,師傅還誇他“有林科長那股勁”。
秦淮茹在地裡薅草,見水流順著壟溝跑,玉米葉慢慢舒展開,心裡鬆了口氣。她攢了點工分,想給棒梗買個新鉛筆盒,不用再借彆人的了。路過林建軍家門口時,她加快了腳步——現在靠自己掙飯吃,踏實。
賈張氏坐在門檻上,聽鄰居說水泵澆了地,玉米能豐收,嘴裡嘟囔:“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個破水泵嗎?有本事給我送袋玉米麵來!”可沒人理她,連秦淮茹都懶得接話。
過了幾天,閻埠貴送來一筐新摘的黃瓜,帶著露水:“這是隊裡頭茬黃瓜,給你嘗嘗。鐵匠說想拜你為師,以後隊裡農機壞了,自己就能修。”
林建軍留他吃了碗綠豆湯,指著桌上的手冊:“這書裡的老法子,有些能用上。比如這個皮帶鬆緊調節,調好了能省電,你讓鐵匠也學學。”
閻埠貴點頭如搗蒜,把這話記在煙盒紙上:“一定一定,這都是救命的學問。”
【叮!】係統提示音在閻埠貴走後響起:【水泵改良技術推廣,灌溉效率提升50%,全縣節省灌溉用電1200度,相當於600斤粗糧。獲“農業支援”隱性積分40,家庭蔬菜供應穩定度提升。】
傍晚,林建軍給衛國講水泵原理,用筷子蘸水在桌上畫葉輪:“你看,這樣轉起來,水就跟著跑了。”衛國用小手轉著筷子,咯咯直笑。蘇嵐端來涼拌黃瓜,脆生生的:“隊裡送的黃瓜真新鮮,比菜市場的強。”
窗外,水泵的嗡嗡聲遠遠傳來,混著玉米生長的沙沙聲。林建軍知道,這不起眼的小改良,能讓地裡多打糧食,讓莊戶人少受點罪。日子就是這樣,一點點變好的。
四合院裡,閻家在醃黃瓜,傻柱在修自行車,秦淮茹在給棒梗補衣服。風從田野裡吹來,帶著水汽和青草的味,讓人心裡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