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76章 軍工訂單的“特殊要求”
1962年的秋天,空氣裡彌漫著一股不同尋常的緊張。軋鋼廠的廣播不再播放農業新聞,取而代之的是“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的激昂口號,車間裡的紅色標語又新刷了一遍,連平時愛開玩笑的老工人,臉上都多了幾分凝重。林建軍正在除錯一台精密鏜床,床頭的收音機裡,播音員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嚴肅:“……邊境局勢持續緊張,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廠長劉建國突然推開車間門,軍綠色的檔案袋在他手裡晃出棱角,臉上的皺紋比平時深了好幾道:“建軍,馬上來辦公室!有緊急任務!”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急切,路過鏜床時,指節無意識地在床身上敲了兩下——這是廠裡有重大軍工任務時的暗號。
林建軍心裡咯噔一下。去年參與“61式坦克”履帶板生產時,廠長也是這個神情。他把扳手遞給徒弟趙小剛:“按引數再校一遍,我去去就回。”
廠長辦公室裡,煙霧繚繞。兩個穿軍裝的人坐在沙發上,肩章上的星徽在日光燈下泛著冷光,麵前的茶幾上攤著張圖紙,上麵畫著根粗壯的鋼管,標注著密密麻麻的資料:“高射炮炮管,材質30crmnsini2a,長度4.5米,壁厚均勻度誤差≤0.5mm,衝擊韌性≥110j\\/cm2。”
“林科長,這位是軍區裝備部的王參謀,這位是軍工研究所的李工。”劉建國搓著手,語氣裡帶著罕見的緊張,“上級給我們廠下了緊急訂單,要在一個月內生產出五十根高射炮炮管鋼材,這是……前線急需的。”
王參謀站起身,軍靴在地板上踏出沉重的聲響:“林科長,直說了吧,我們已經找了三家鋼廠,試生產的炮管都不合格,脆性太大,低溫下容易斷裂。研究所的李工說,你們廠在球墨鑄鐵工藝上有突破,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李工推了推眼鏡,指著圖紙上的斷裂截麵示意圖:“關鍵是衝擊韌性。30crmnsini2a這種合金鋼,焊接後容易產生應力集中,溫度控製稍微差一點,就達不到指標。我們的要求是,-40c低溫衝擊韌性必須達標,這對冶煉和熱處理都是極大的考驗。”
林建軍的手指劃過圖紙上的溫度曲線,眉頭漸漸皺起。這種高合金鋼的冶煉,難點在於合金元素的均勻分佈和焊接後的應力消除,尤其是低溫韌性,差一點都可能導致炮管在實戰中炸膛。一個月五十根,時間太緊張了。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腦海中響起,帶著金屬般的冷硬質感,與軍工任務的嚴肅性完美契合:
【檢測到“緊急軍工訂單”需求,觸發“國防技術攻關”任務,獎勵“30crmnsini2a鋼冶煉溫度控製曲線(優化版)”:
?\\t核心引數:電弧爐冶煉溫度1620c±5c(傳統工藝為1580c),保溫時間延長至90分鐘,確保合金元素完全溶解;
?\\t焊接工藝:采用“多層多道焊”,層間溫度控製在250c-300c,每道焊縫後立即進行200cx1小時低溫回火,消除80%焊接應力;
?\\t低溫處理:最終熱處理增加“-70c深冷處理”2小時,促進殘餘奧氏體轉變,使-40c衝擊韌性提升至130j\\/cm2以上。】
【任務要求:一個月內完成五十根炮管鋼材生產,合格率≥95%。完成獎勵“軍工技術許可權”(可查閱部分公開國防技術資料),失敗將影響“國家隱性貢獻點”積累。】
林建軍的眼神亮了。係統給出的溫度曲線,比李工帶來的標準高出40c,這正是解決脆性問題的關鍵!他拿起鉛筆,在圖紙上快速演算:“廠長,王參謀,這活兒我們接了!但需要兩個條件:第一,把電弧爐車間騰空,專人專爐;第二,熱處理車間加裝深冷裝置,我們自己改造也行。”
劉建國一拍桌子:“沒問題!我現在就去協調,電弧爐車間的民用訂單全部推遲,一切為軍工讓路!”
王參謀緊緊握住林建軍的手,指節因用力而發白:“林科長,前線的戰士能不能少流血,就看你們的了!需要什麼支援,儘管開口!”
接下來的一個月,軋鋼廠變成了不眠之城。林建軍把鋪蓋搬到了車間,吃住都在電弧爐旁邊。趙小剛負責監測冶煉溫度,眼睛熬得通紅,手裡的紅外測溫儀從不離手:“師傅,1618c,穩定住了!”
李建國守在熱處理爐前,每道焊縫的回火時間都精確到秒:“第七根炮管的層間溫度280c,符合要求!”
林建軍則盯著深冷處理裝置,這是用老式冷庫改造的,溫度能降到-80c。他裹著軍大衣,每隔半小時記錄一次資料:“深冷處理後,硬度hrc38,剛好在標準範圍內。”
蘇嵐每天晚上都來送夜宵,保溫桶裡裝著摻了肉乾的紅薯粥,看著丈夫布滿血絲的眼睛,心疼得直掉淚:“要不歇一小時?衛國在夢裡都喊爸爸。”
“等這批活兒完了,好好陪他。”林建軍扒了兩口粥,又撲回車間——第三十根炮管的衝擊韌性試驗結果出來了,125j\\/cm2,還差一點。他調整了深冷處理時間,從2小時延長到2.5小時。
閻埠貴聽說廠裡在趕製“打仗用的鋼管”,特意蒸了兩鍋紅薯窩窩頭送來,蹲在車間外的雪地裡,看著通紅的電弧爐,嘴裡唸叨:“這可是保家衛國的大事,咱幫不上彆的,送點熱乎的總該行。”他沒敢進去打擾,放下窩窩頭就走,算盤珠子在口袋裡硌得慌,卻覺得這次的賬算得最值。
傻柱從汽修廠下班後,也跑來幫忙搬運鋼材,雖然不懂冶煉,卻有的是力氣:“師傅,您指哪我搬哪,保證耽誤不了事!”他看著通紅的鋼水從爐子裡流出來,像一條火龍,心裡第一次覺得,自己離“保家衛國”這麼近。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第四十五根炮管檢測合格時響起,帶著任務完成的鏗鏘:
【“高射炮炮管鋼材”試生產成功,-40c低溫衝擊韌性達132j\\/cm2,遠超要求標準,合格率100%,提前5天完成訂單。觸發“軍工品質”效應,該廠被列為“國防軍工重點供應商”,宿主獲“軍工技術骨乾”認證,係統獎勵“炮管內膛精密加工工藝”。】
最後一根炮管裝上軍車那天,王參謀帶著戰士們向車間工人敬禮,軍禮整齊劃一,在寒風中透著股決絕。“林科長,我代表前線戰士謝謝你!”他遞過來一張紙條,上麵是個地址,“這是軍工研究所的地址,李工說,你有空可以去坐坐,那裡有很多技術資料或許對你有用。”
林建軍握緊紙條,看著軍車消失在路的儘頭,心裡突然湧起一股從未有過的豪情。車間的廣播裡,又響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蘇嵐裹著圍巾站在車間門口,眼裡閃著光:“衛國說,爸爸造的鋼管能打跑壞蛋,是大英雄。”
林建軍笑了,把妻子和趕來的兒子摟在懷裡。寒風卷著雪花掠過廠房,卻吹不散車間裡的熱氣和工人們臉上的驕傲。他知道,這隻是開始,邊境的局勢還很緊張,還有更多的軍工任務在等著他。但他不怕——手裡的技術,就是最堅硬的盾牌,能護住身後的家人,護住這片土地上的安寧。
夕陽把車間的影子拉得很長,像一柄巨大的鋼槍,直指蒼穹。林建軍看著手裡的“軍工技術骨乾”認證,突然明白,技術不僅能用來謀生,能用來改善生活,更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成為最有力的武器。而他,願意做這武器上最堅韌的那道鋒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