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80章 軋鋼廠的“技術科主任”
1963年的深秋,軋鋼廠的梧桐葉落了滿地,被風卷著在廠區主乾道上打著旋。林建軍站在技術科新辦公室的窗前,手裡捏著份任命書,紙頁邊緣還帶著油墨的溫度——上麵印著“任命林建軍同誌為技術科主任(正科級)”,落款是市工業局的鮮紅印章。
窗外,趙小剛和李建國正在給新掛的牌子係紅綢,“技術科”三個金漆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以前的技術科擠在車間角落的兩間小平房裡,現在搬進了剛翻新的二層小樓,不僅有獨立的繪圖室,還隔出了一間十平米的檔案室,這是林建軍特意要求的——他早就覺得廠裡的技術資料管理太混亂,圖紙亂扔,引數記錄不全,上次生產高射炮炮管時,就因為找不到前批鋼材的熱處理記錄,差點出了紕漏。
“師傅,您快下來看看!”趙小剛在樓下喊,聲音裡透著興奮,“廠長帶著人來剪綵了!”
林建軍把任命書放進抽屜,鎖好。這不是他第一次獲提拔,但這次意義不同——技術科主任不僅要管技術攻關,還要負責全廠的技術資料歸檔、裝置維護計劃和技術人員培訓,手裡握著實實在在的管理權。他下樓時,廠長劉建國正和幾位副廠長站在樓前,見他過來,笑著捶了捶他的肩膀:“建軍,這下可把重擔給你壓上了!我跟局裡保證過,一年內讓咱們廠的技術管理水平上個大台階!”
“請廠長放心,”林建軍立正敬禮,“保證完成任務!”
剪綵儀式很簡單,劉建國剪斷紅綢後,特意指著檔案室的方向:“我聽說建軍同誌要建全廠第一個技術檔案室?這想法好!技術資料就是工廠的家底,得管好、用好,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了!”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喧鬨的人聲中響起,帶著許可權解鎖的提示音:
【檢測到宿主“職務提升至正科級”,觸發“管理許可權”解鎖,獎勵“技術檔案管理係統(簡易版)”:
?\\t分類標準:按“產品型別(農機\\/軍工\\/民用)-
工藝環節(冶煉\\/鍛造\\/熱處理)-
技術等級(公開\\/內部\\/保密)”三級分類,檢索效率提升80%;
?\\t保密措施:核心軍工資料采用“雙鑰管理”,需主任與保密員共同簽字方可借閱,複製需廠長批準;
?\\t係統特色:附帶“技術引數趨勢分析”功能,可自動比對曆年資料,預警工藝偏差,係統判定“管理效率提升”
50點。】
當天下午,林建軍就帶著人整理舊資料。以前的圖紙堆在倉庫的角落裡,被老鼠咬了不少,有些參數列上的字跡都模糊了。他讓人把能用的圖紙逐一掃描(廠裡剛進的掃描器),分類編號,再用牛皮紙袋封裝,外麵貼滿標簽。“軍工圖紙單獨放,”他指著最裡麵的鐵櫃,“這個櫃子裝高射炮、坦克履帶相關的資料,鑰匙我和王保密員各拿一把。”
王保密員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太太,以前在檔案館工作,做事一絲不苟,她拿著登記簿,每入櫃一份資料就認真記錄:“林主任,您這分類法真清楚,以後找資料再也不用翻箱倒櫃了。”
林建軍看著她登記,突然想起係統獎勵的“檔案加密技術”,從抽屜裡拿出個小本子,上麵畫著簡單的密碼鎖結構:“王大姐,你看這個,給保密櫃加個這玩意兒,密碼由咱倆各記一半,安全性更高。”
老太太眼睛一亮:“這法子好!我以前在檔案館見過類似的,叫‘雙鑰密碼鎖’,就按你說的辦!”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密碼鎖安裝除錯時響起:
【“檔案加密技術”應用成功,核心資料保密等級提升至“廠級絕密”,符合軍工生產保密要求,觸發“隱性許可權”——可申請調閱市級工業檔案館的曆史技術資料,為後續研發提供參考。】
訊息傳到四合院時,傻柱特意買了瓶二鍋頭,拎著兩斤醬牛肉來道賀。他現在是汽修廠的小組長,說話辦事都比以前沉穩多了:“師傅,您這可是正科級了,比街道主任官還大!以後可得多指點指點我。”
林建軍笑著給他倒酒:“你現在技術也不錯,上次修解放牌卡車的變速箱,不是被廠裡評了技術革新獎嗎?”
“那還不是師傅您教的‘間隙調節法’?”傻柱撓撓頭,喝了口酒,“我打算明年考工程師,到時候還得請您當推薦人。”
“沒問題。”林建軍給他夾了塊牛肉,“等你把汽修廠那套電路係統吃透了,我再給你找幾本專業書。”
閻埠貴也跑來看熱鬨,手裡攥著本《工業企業管理大全》,說是“給林主任送參考資料”,眼睛卻在新辦公室裡轉來轉去,算盤打得劈啪響:“建軍,你這辦公室可得配個通訊員啊,跑腿送檔案啥的,我家解成正好有空……”
“技術科不養閒人。”林建軍一句話堵了回去,指著桌上的圖紙,“三大爺要是真有空,幫我看看這組農機齒輪的引數,上次你說的‘省煤法’給了我不少啟發。”
閻埠貴的算盤聲戛然而止,接過圖紙認真看起來——他知道,林建軍這是變相提醒他,想沾光得拿技術來換,空手套白狼可不行。
秦淮茹在院裡曬被子,聽到傻柱和閻埠貴的對話,隻是默默地把被子抻平。她現在在生產隊當記工員,每月能掙三十個工分,棒梗也上了小學,日子雖然清苦,卻不用再看彆人臉色。林建軍的提拔對她來說,隻是院裡又多了件新鮮事,與自己沒太大關係。
賈張氏坐在門檻上,聽著鄰居們議論林建軍的官運,嘴裡又開始唸叨:“有啥了不起?不就是運氣好嗎?想當年我家東旭在廠裡……”話沒說完就被秦淮茹打斷:“媽,該吃藥了。”老太太悻悻地閉了嘴,看著牆根下的雜草發呆——她的中風越來越重,連罵人的力氣都快沒了。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傍晚響起,帶著全域性評估:
【“技術科主任”任職事件產生多重影響:
?\\t工廠層麵:技術管理體係初步建立,近三個月工藝偏差率下降40%,軍工訂單交付週期縮短15%,獲“市級技術管理先進單位”提名;
?\\t個人層麵:林建軍的“技術權威”與“管理許可權”結合,在廠內影響力輻射至生產、裝置等部門,為後續“軍工技術深耕”奠定基礎;
?\\t四合院層麵:傻柱的“上進”與林建軍的“提拔”形成正向激勵,閻埠貴的“依附”更趨技術化,其餘人則因“階層差距擴大”,主動減少與林建軍的非必要接觸,符合“防線鞏固”策略;
?\\t係統判定:“技術深耕”階段正式啟動,獎勵“技術人才培養計劃”(可識彆並培養有潛力的技術工人)。】
林建軍下班回家時,蘇嵐正在給林衛國講“保密”的重要性,小家夥舉著個玩具密碼鎖,奶聲奶氣地說:“爸爸的圖紙不能給壞人看!”
“對,”林建軍抱起兒子,在他臉上親了一口,“衛國以後也要學技術,做個守規矩、懂保密的技術員。”
蘇嵐端來晚飯,桌上擺著紅燒肉,是廠裡發的福利:“今天醫務室的同事都說,你當了主任,以後咱們廠的技術水平肯定能上一大截。”
“光靠我一個人不行,”林建軍夾了塊肉給兒子,“得靠大家一起努力。明天我打算開個技術培訓會,讓老工人把經驗都講出來,整理成資料存檔,這樣技術才能傳下去。”
窗外的月光灑進來,落在牆上的任命書上,泛著柔和的光。林建軍知道,當上技術科主任,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他要做的不僅是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技術傳承體係,讓工廠的技術水平能穩步提升,在未來的風雨裡站穩腳跟。
車間的夜班汽笛聲響起,悠長而有力,像是在為這個新的開始喝彩。林建軍看著窗外廠區的燈火,心裡清楚,這隻是“技術深耕”的第一步,前麵還有更複雜的軍工專案等著他,還有更嚴峻的挑戰在醞釀。但他不怕——手裡有技術,身邊有信任的同事,家裡有支援他的親人,這就足夠了。
四合院的燈一盞盞熄了,隻有風穿過衚衕的聲音,帶著深秋的涼意。林建軍知道,從今天起,他的舞台更大了,責任也更重了。而他能做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把技術科打造成全廠的“技術心臟”,讓這顆心臟強勁跳動,為工廠,為國家,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