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189章 長期簽到與“化肥密碼”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189章 長期簽到與“化肥密碼”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63年的夏至,太陽把軋鋼廠的鐵皮屋頂曬得發燙,技術科的吊扇有氣無力地轉著,揚起空氣中的粉筆灰。林建軍趴在繪圖板上,正在修改農機變速箱的齒輪引數,筆尖在圖紙上劃出細密的線條。桌角的日曆被紅筆圈了個圈——今天是他在技術科連續簽到的第365天。

“師傅,喝口水吧,都快中暑了。”趙小剛端來一杯涼茶水,看著林建軍額頭上的汗珠,忍不住勸道,“這圖紙不急在一時,您都連著盯了三天了。”

林建軍頭也沒抬,筆尖在“模數3.5”的標注旁打了個勾:“這批齒輪要裝在春耕農機上,差一絲一毫都可能出故障,不能馬虎。”他放下鉛筆,端起茶杯一飲而儘,喉結滾動的瞬間,腦海裡突然響起熟悉的提示音。

【叮!】

係統的提示音帶著前所未有的厚重感,界麵上炸開一片金色的光點:

【恭喜宿主“技術科連續簽到365天”,達成“長期堅守”成就,解鎖“長期簽到”特殊功能!】

【功能說明:

?\\t每日簽到獎勵調整為“技術積分”(每日1-3分,根據工作專注度浮動);

?\\t積分累計至100分,可兌換“技術推演次數”x1(用於模擬技術方案可行性);

?\\t積分累計至1000分,可解鎖“跨領域技術遷移”許可權(如將機械原理應用於化工裝置)。】

【當前初始積分:100分(連續簽到獎勵),可立即兌換1次技術推演。】

林建軍的手指在桌麵上頓了頓,心臟莫名地漏跳了一拍。這個功能比他想象的更有價值——技術推演相當於“虛擬實驗”,能在實際操作前排除80%的錯誤,這對需要嚴謹性的工業生產來說,簡直是神來之筆。他幾乎立刻就想到了一個方向:化肥生產裝置。

前陣子去公社支援春耕時,他親眼見過農民們用土法漚肥的艱難——一擔農家肥隻能管半畝地,肥力還不足,玉米苗長得又黃又瘦。化工部的通報裡說,全國化肥產量還不到需求的三成,尤其是氮肥裝置,故障率高達40%,很多化肥廠都在半停產狀態。

“兌換技術推演,目標:化肥生產裝置優化。”林建軍在心裡默唸。

【叮!】

係統界麵瞬間切換,浮現出一套複雜的裝置三維模型,標注著“氨合成塔”“迴圈壓縮機”等關鍵部件。資料流像瀑布一樣重新整理:

【技術推演啟動,目標:降低氮肥裝置故障率,提升合成效率10%。】

【推演過程:

1.\\t氨合成塔內件改良:將傳統冷管改為“u型列管”,增加換熱麵積30%,解決區域性過熱問題(當前故障率最高的環節);

2.\\t迴圈壓縮機密封升級:采用“波紋管機械密封”替代填料密封,泄漏率從1.2%降至0.3%,節省原料消耗;

3.\\t控製係統簡化:將複雜的氣動調節改為“液壓
機械聯動”,適應農村電網不穩定的現狀,維護難度降低60%。】

【推演結果:優化方案可行,適用於中小型化肥廠改造,單廠年增產氮肥約500噸,裝置壽命延長2年。】

【是否消耗100積分兌換完整方案?】

“兌換。”林建軍毫不猶豫。

一份詳細的《中小型氮肥廠裝置優化方案》立刻展現在意識裡,從零件尺寸到材料選擇,甚至連扳手的型號都標注得清清楚楚。最難得的是,所有改良都基於現有裝置,不用更換主體結構,改造費用每畝地僅需200元,正好契合當前“低成本技改”的國家需求。

“趙小剛,把這份圖紙歸檔。”林建軍將農機齒輪的圖紙推給徒弟,起身走到檔案櫃前,從最底層抽出一個空白信封。他沒有直接在廠裡提交這份方案——化肥屬於化工領域,跨部門提交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關注,甚至可能暴露係統的存在。

最好的方式,是匿名寄給化工部。

他回到座位,用左手模仿陌生的筆跡,在信封上寫下“化工部技術司(收)”,地址是從《人民日報》的通訊欄裡抄的。方案本身則用打字機列印,刻意避開了自己常用的字型習慣。做完這一切,他把信封塞進公文包,打算下班後順路投進郵局的“機要郵件”信箱。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信封封緘時響起:

【“匿名技術貢獻”行為符合“鋒芒暗藏”策略,獎勵“化工裝置材料手冊(1960版)”,補充化肥裝置相關知識儲備。】

傍晚路過四合院時,林建軍特意繞了條路,卻還是被蹲在門口的閻埠貴看見了。老頭手裡的算盤打得劈啪響,見他背著公文包,眼睛亮得像探照燈:“建軍,今天下班挺早?我看你這一年到頭天天往車間跑,比廠長來得都勤,廠裡沒給你發個‘全勤獎’?”

林建軍笑了笑,沒接話。他知道閻埠貴的性子,這話裡藏著試探——自從閻解成進了廠,老頭就總想來打探技術科的事,想找機會讓二兒子也學點“能掙工分的本事”。

“三大爺,您這算盤又在算啥?”林建軍故意轉移話題。

“算今年的收成唄,”閻埠貴扒拉著算珠,“公社說要推廣新化肥,就是太貴,一畝地得三斤糧票換。我琢磨著,要是能自己造點……”話說到一半,他突然捂住嘴,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我就隨口說說,不算投機倒把吧?”

林建軍心裡一動,閻埠貴這話倒是歪打正著。他從包裡掏出個小本子,撕下一頁畫了個簡易的“堆肥加速法”:“不用自己造,把秸稈和糞肥分層堆,每層撒把草木灰,能比普通堆肥快半個月腐熟,肥力也不差。”這是係統獎勵的“土法肥改良”小技巧,正好適合農村條件。

閻埠貴接過紙,眼睛瞪得溜圓,算盤珠子差點捏碎:“這……這法子真管用?”

“你試試就知道了。”林建軍拍了拍他的肩膀,“比等著化肥實在。”

看著閻埠貴火急火燎往生產隊跑的背影,林建軍嘴角彎了彎。或許這就是技術的意義——既要有高階的裝置優化,也得有接地氣的土辦法,能實實在在幫到人的,就是好技術。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郵局門口響起:

【“土法肥技巧”擴散,預計可使閻埠貴所在公社堆肥效率提升30%,獲“基層農業貢獻”微積分
5,長期簽到功能進入“正向迴圈”。】

將信封投進機要信箱時,林建軍的手指頓了頓。信封很輕,裡麵卻裝著能讓數千萬畝土地增產的“密碼”。他沒有留下任何落款,隻在方案末尾寫了句“來自一線技術人員的建議”。在這個年代,個人的名字不重要,能讓糧食多打幾成,讓農民少受點累,纔是最實在的事。

回到家,蘇嵐正在廚房蒸紅薯,蒸汽把窗戶蒙上了層白霧。林衛國趴在小板凳上,用木塊拚著林建軍給他做的“齒輪拖拉機”,嘴裡唸叨著“爸爸的機器能讓紅薯長大”。

“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早?”蘇嵐掀開鍋蓋,紅薯的甜香彌漫了整個屋子,“王醫生說,醫務室的維生素片快用完了,問你能不能再給個配方。”

“明天我寫出來。”林建軍洗了把手,接過兒子遞來的木塊,“衛國剛才說啥?知道爸爸做的機器能種紅薯了?”

“托兒所老師說的,”蘇嵐笑著擦去兒子臉上的灰,“說爸爸是‘讓土地變厲害的魔術師’。”

林建軍抱起兒子,在他軟乎乎的臉上親了口。窗外的晚霞染紅了半邊天,遠處的田野裡,隱約能看到農民們引水灌溉的身影。他知道,自己提交的那份方案,要等幾個月甚至半年纔能有迴音,或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是誰提出的。但這沒關係——就像這鍋裡的紅薯,默默吸收著陽光和雨水,到了秋天,自然會結出沉甸甸的果實。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飯香中響起,帶著溫和的總結:

【“長期簽到”功能首周執行良好,宿主每日平均專注度92%,獲技術積分21分,累計121分。】

【“化肥裝置優化方案”提交成功,觸發“隱性任務鏈”,係統判定“國家農業貢獻潛力”啟用,後續相關技術獎勵將優先傾斜。】

晚飯時,林建軍給蘇嵐講了閻埠貴算化肥賬的事,蘇嵐聽得直笑:“三大爺這輩子就圍著算盤轉,不過這次要是真用了你的法子,倒能省不少事。”

“能幫一把是一把。”林建軍給兒子剝了個煮雞蛋,“不管是工廠的機器,還是地裡的莊稼,都得一步一步來。就像這長期簽到,一天兩天看不出啥,攢夠了日子,總能兌出點有用的東西。”

夜漸漸深了,技術科的燈還亮著——趙小剛在加班完善齒輪圖紙,他在圖紙一角畫了個小小的齒輪,旁邊標著“師傅說,差一絲都不行”。林建軍站在窗前,看著那盞燈,心裡清楚,技術的積累就像長期簽到,沒有捷徑可走,唯有日複一日的堅守。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當東北的黑土地上長出飽滿的玉米,當江南的稻田裡結出沉甸甸的稻穗,沒人會記得這份化肥方案的源頭。但林建軍知道,自己曾為這片土地播下過一顆小小的種子,這就夠了。

車間的夜班汽笛聲準時響起,悠長的聲音穿過寂靜的夜色,像是在為每一個堅守崗位的人伴奏。林建軍關掉燈,輕輕帶上房門,心裡盤算著明天的簽到——又是新的一天,又能攢下一分積分,離下一次技術推演,又近了一步。這平凡的積累裡,藏著讓日子慢慢變好的底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