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202章 軍工“兩彈一星”的間接貢獻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202章 軍工“兩彈一星”的間接貢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65年的深冬,北風卷著雪沫子抽打在軋鋼廠新建的保密車間窗上,發出“嗚嗚”的聲響,像極了遠處山穀裡的狼嚎。車間裡卻暖得很,恒溫25度的空氣裡彌漫著機油和冷卻液的混合氣味,幾十盞白熾燈把每一寸角落都照得如同白晝,連地上掉落的一根鐵屑都看得清清楚楚。

林建軍穿著一身白色的防靜電服,口罩遮住了大半張臉,隻露出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睛。他正趴在一台精密磨床前,手裡捏著個放大鏡,盯著砂輪下正在加工的零件——那是個指甲蓋大小的銅質齒輪,齒牙比頭發絲粗不了多少,公差要求控製在0.01毫米以內,相當於一根頭發直徑的六分之一。

“還是不行。”旁邊的老工程師王教授歎了口氣,把剛測量完的零件放在檢驗台上,“第17個了,齒麵粗糙度超標,達不到鏡麵要求。”他摘下老花鏡,揉了揉發紅的眼眶,“這導彈製導係統的‘心臟’要是出問題,整個試驗都得黃。”

林建軍直起身,後背的汗水已經浸濕了防靜電服。這是他被臨時抽調進“543工程”協作組的第三個月,任務是加工導彈慣性製導係統裡的核心精密零件——一個由78個微型齒輪組成的傳動元件。這玩意兒看著不起眼,卻是導彈飛行時控製姿態的“神經中樞”,哪怕有一絲偏差,都可能導致導彈偏離預定軌道。

車間牆上的標語紅得刺眼——“顆顆螺絲釘,連著**的心”。可眼下,這“螺絲釘”成了攔路虎。半個月來,他們加工了120個零件,合格率隻有60%,遠遠達不到軍工驗收標準。再這樣下去,下個月的導彈試驗就得推遲。

“林主任,要不歇歇?”年輕的技術員小趙遞過來一杯熱水,“您都熬了兩個通宵了。”

林建軍擺擺手,接過水杯卻沒喝,目光又落回圖紙上。圖紙是用藍曬法複製的,上麵的線條細如發絲,標注的技術引數密密麻麻,光“表麵處理”一項就列了整整三頁。他的手指在“齒麵磨削工藝”那一行劃過,腦子裡像有台高速運轉的計算機,反複推演著可能的解決方案。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嘈雜的車間裡顯得格外清晰,界麵上瞬間彈出一行資料:

【檢測到“導彈製導係統精密零件”加工任務,符合“兩彈一星”配套專案特征,觸發“軍工攻堅”模式。】

【簽到“導彈研究院(協作單位)”成功,獲“精密加工誤差補償方案”:

1.\\t砂輪修整:采用金剛石筆“十字交叉修整法”,消除砂輪徑向跳動誤差(可降低粗糙度ra值30%);

2.\\t冷卻係統:改用“油霧冷卻”替代傳統乳化液,避免磨削熱導致的零件微變形(尺寸穩定性提升40%);

3.\\t測量校準:建立“溫度補償公式”,將環境溫度對測量儀器的影響納入修正引數(測量精度提升至0.005毫米)。】

【方案可行性:95%,適配現有裝置,需3小時除錯。】

林建軍的眼睛猛地亮了。他之前也考慮過冷卻方式的問題,但沒想到油霧冷卻的具體引數,更沒意識到溫度對測量的影響——車間雖然恒溫,但磨床運轉時產生的區域性熱量,足以讓千分尺產生微小的誤差,累積起來剛好超過公差範圍。

“王教授,有辦法了!”林建軍一把抓住老工程師的胳膊,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發顫,“咱們改冷卻方式,再重新校準測量儀器!”

王教授愣了愣:“油霧冷卻?那套裝置咱們剛除錯好,又要改?”他看著林建軍手裡的草圖,眉頭皺得更緊,“還有這溫度補償公式……靠譜嗎?”

“您看這個。”林建軍拉著他走到電腦前——這是車間裡唯一一台從蘇聯進口的電子計算機,用來做資料模擬。他快速輸入引數,螢幕上立刻跳出兩條曲線:傳統工藝的誤差曲線像條波浪線,而新方案的曲線幾乎是條直線,穩穩地控製在公差範圍內。

“這……”王教授推了推老花鏡,眼睛瞪得溜圓,“小林,你這是……神了!”

接下來的三個小時,車間裡一片忙碌。林建軍帶著工人調整砂輪角度,小趙他們則忙著改裝冷卻係統,王教授親自盯著校準測量儀器。當第一台改裝後的磨床重新啟動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連空氣似乎都凝固了。

砂輪旋轉的“嗡嗡”聲比之前低沉了許多,油霧冷卻係統噴出的細密油霧在零件周圍形成一層保護膜,像給齒輪罩上了一層透明的鎧甲。林建軍全神貫注地操控著操縱杆,手心的汗透過手套滲了出來——這不僅是對技術的考驗,更是對心理的煎熬。

第一個零件加工完成。王教授拿著經過溫度補償校準的千分尺,測量了足足五分鐘,手都在微微發抖。“合格!”他突然大喊一聲,聲音在車間裡回蕩,“粗糙度ra0.08,尺寸誤差0.007毫米,全部達標!”

“太好了!”小趙激動得跳了起來,旁邊的工人們也紛紛鼓掌,眼角都有些濕潤。這半個月的壓抑和焦慮,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林建軍長長地舒了口氣,靠在磨床上,感覺渾身的力氣都被抽空了。他摘下口罩,露出被勒出紅印的臉頰,笑了笑:“繼續,再加工十個,批量測試穩定性。”

當天晚上,當第十個合格零件擺在檢驗台上時,保密車間的電話響了。是北京來的長途,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王教授,林主任,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你們提供的第一批零件裝機測試成功,製導精度達到設計要求的120%!總部決定,下個月的試驗按原計劃進行!”

掛了電話,王教授老淚縱橫,緊緊握住林建軍的手:“小林,你立大功了!這可是能改變國家命運的大事啊!”

林建軍的心裡也熱乎乎的。他想起小時候聽父親說的“落後就要捱打”,想起三線建設時看到的邊境地圖,想起蘇嵐信裡寫的“衛國說長大要當科學家”。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齒輪,連線的是一個國家的尊嚴和未來。

【叮!】

係統的提示音帶著前所未有的莊重:

【“導彈製導零件”任務超額完成,零件合格率從60%提升至90%,為“兩彈一星”工程提供關鍵支撐,獲“國家隱性貢獻點”
1000,解鎖“精密製造”高階技術樹。】

【獎勵“慣性導航係統原理圖解(簡化版)”,助力後續軍工專案理解。】

林建軍看著意識裡那幅複雜的圖解,上麵的陀螺儀、加速度計和他加工的齒輪元件完美咬合,構成一個完整的製導係統。他突然明白,自己就像這齒輪,雖然渺小,卻在國家這部大機器裡,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接下來的日子,林建軍帶領車間工人日夜奮戰,批量生產的零件合格率穩定在92%以上,遠超預期。軍工驗收組的同誌來檢查時,看著整齊排列在恒溫箱裡的零件,感慨地說:“這些玩意兒,比瑞士手錶的零件還精貴,有了它們,咱們的導彈就能指哪打哪!”

驗收通過那天,車間裡放了一掛鞭炮,劈啪聲在雪地裡傳得很遠。但沒有慶功宴,沒有表彰大會,甚至連新聞裡都不會提到他們的名字。林建軍收到的隻有一張蓋著保密章的嘉獎令,上麵寫著“協作單位人員林建軍同誌,在國防科研專案中表現突出,記二等功一次,獎金500元”,連單位名稱都是代號。

他把獎金寄回家,附了張紙條:“蘇嵐,錢收到了彆亂花,存起來。衛國的科學實驗箱該換套新的了,買最好的。”他沒說這錢是怎麼來的,蘇嵐也沒問——夫妻間的默契,就是知道哪些話該問,哪些話該藏在心裡。

蘇嵐收到錢時,正在給賈梗的學習班縫坐墊。賈梗這陣子表現不錯,王老師說他“算數進步快,能幫著登記學員出勤了”。她把錢鎖進保險櫃,看著那張沒頭沒尾的紙條,心裡卻像明鏡似的——能讓林建軍用“最好的”三個字,肯定是做了了不起的事。

【叮!】

蘇嵐的意識裡也響起了係統提示,這在以前很少見:

【檢測到配偶參與“國家核心專案”並作出貢獻,“家庭榮譽值”
500,解鎖“家屬保密素養”被動技能:可在日常交流中自然規避敏感資訊。】

蘇嵐笑了笑,把坐墊翻過來,用藏青色的線縫了個簡單的齒輪圖案。她知道,這齒輪裡藏著的,是丈夫的汗水,是國家的希望,也是這個家安穩的底氣。

深冬的一個傍晚,林建軍站在保密車間的窗前,望著外麵飄揚的雪花。遠處的廣播裡傳來新聞,說“我國在國防科研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沒有具體內容,卻讓他心裡湧起一股暖流。他想起剛進協作組時,王教授跟他說的話:“咱們做的事,可能這輩子都沒人知道,但幾十年後,當孩子們仰望星空,知道咱們國家有了自己的導彈、衛星,就值了。”

口袋裡的筆記本上,他用加密符號寫著今天的心得:“精密製造的關鍵,在於對‘微小’的敬畏。0.01毫米的誤差,在戰場上就是生與死的距離。”這不僅是技術總結,更是他對責任的理解。

雪越下越大,把車間的屋頂蓋得嚴嚴實實,像一床厚厚的棉被。林建軍緊了緊身上的大衣,轉身回到磨床旁。還有一批零件等著加工,不能有絲毫鬆懈。他知道,“兩彈一星”的事業,就像這漫長的冬天,需要無數人默默燃燒自己,才能換來春天的綻放。

而他,願意做那燃燒的火種之一,哪怕隻是微光,也要照亮前行的路。

夜裡,林建軍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加工的齒輪飛上了天,帶著導彈穿過雲層,準確命中目標;夢見衛國指著天上的衛星,驕傲地對同學說“這是我爸爸做的零件”;夢見蘇嵐站在院子裡,笑著朝他揮手,手裡拿著他寄回家的那張沒頭沒尾的紙條。

醒來時,天已經亮了。雪停了,陽光透過窗戶照在磨床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林建軍揉了揉眼睛,拿起工具,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車間裡的機器又開始運轉,發出規律的“嗡嗡”聲,像一首寫給無名英雄的讚歌,在寂靜的清晨,低低地唱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