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232章 係統獎勵“抗衝擊安全屋設計”
1967年暮春的雨,淅淅瀝瀝下了整整三天,把廠外平房的泥土泡得稀軟。林建軍穿著蓑衣,蹲在院子角落的菜窖旁,手裡的鐵鍬正往下掘進,每挖一下,泥水就順著鍬刃往下淌,在腳邊積成個小小的水窪。
“再往下挖半米,就到硬土層了。”他抹了把臉上的雨水,看著腳下已經初具雛形的方坑,心裡盤算著下一步的加固方案。三天前,係統突然彈出獎勵提示:【“勞動表現良好”觸發特殊獎勵,獲得“簡易安全屋圖紙”(抗衝擊版),可抵禦小規模衝擊及搜查,適配家庭地窖改造。】
這份圖紙來得正是時候。最近廠裡兩派造反派的矛盾越來越激化,昨天已經在廠區門口發生了小規模的武鬥,雖然很快被聯防隊製止,但空氣中彌漫的火藥味卻越來越濃。張廠長私下提醒他:“形勢不穩,家裡最好有個能藏身的地方,彆嫌麻煩,關鍵時刻能救命。”
菜窖原本隻有一米多深,用來儲存過冬的白菜和土豆。按照係統圖紙的要求,需要向下再挖兩米,形成三層結構:最上層是偽裝的菜窖,中間是儲物層,最下層纔是真正的安全屋,用鋼筋混凝土澆築,能同時容納一家三口。
“爸爸,我來幫你遞鐵鍬!”林衛國穿著件小雨衣,抱著一把小號的工兵鏟跑過來,這是林建軍特意給他做的玩具,沒想到真能派上用場。孩子的褲腳已經濕透,臉上沾著泥點,卻一臉興奮,彷彿在玩一場有趣的“挖地道”遊戲。
林建軍接過兒子遞來的工具,心裡一陣暖意。他沒告訴孩子這是安全屋,隻說是“擴建菜窖,能存更多土豆”。有些沉重的事,還不該讓十歲的孩子過早承擔。
蘇嵐端著一碗薑湯從屋裡出來,站在屋簷下喊:“先歇會兒,喝口薑湯暖暖身子,彆淋出病來。”她的手裡還拿著一卷油布,這是從廠裡倉庫找來的防水布,打算鋪在安全屋的牆壁上防潮。
林建軍爬上地麵,接過薑湯一飲而儘,辛辣的暖意從喉嚨一直燒到胃裡。“底下快挖好了,明天就能綁鋼筋。”他指著菜窖旁堆著的幾根廢鋼筋,“這是從車間廢料堆裡撿的,夠結實。”
這些鋼筋是他連著三個晚上加班後偷偷運回的,表麵雖然鏽跡斑斑,但裡麵的材質依然堅韌。係統圖紙上標注著“橫向間距20厘米,縱向15厘米”的配筋方案,他用粉筆在牆上畫了個簡易的網格圖,反複核對尺寸——安全屋的承重全靠這層鋼筋骨架,半點馬虎不得。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雨聲中顯得格外清晰:
【檢測到“安全屋基礎施工”進度達30%,觸發“技術輔助”:獲得“材料強度計演算法”(簡易版),可通過敲擊聽聲判斷混凝土密實度,確保澆築質量。】
林建軍的耳朵動了動,按照係統提示的方法,用鐵鍬輕輕敲擊旁邊的地麵,聽著不同土層發出的“空空”聲和“咚咚”聲,很快確定了硬土層的邊界。“蘇嵐,明天一早去買兩袋水泥,就說是修院牆用的。”他叮囑道,“再找幾塊厚實的木板,用來做澆築的模板。”
蘇嵐點點頭,把油布遞給林建軍:“我今天去醫務室,聽李大夫說,西邊廠區的造反派已經開始搜查‘黑五類’的家了,連床板都掀了。”她的聲音壓得很低,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咱們這安全屋,得儘快完工。”
“放心,最多五天就能弄好。”林建軍拍了拍妻子的肩膀,目光落在院門口——那裡堆著半米高的煤堆,按照圖紙設計,安全屋的緊急出口就藏在煤堆下麵,用一塊活動的石板蓋住,外麵再堆上煤塊,就算有人搜查,也很難發現。
接下來的幾天,林建軍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都投入到安全屋的建設中。白天在車間鍛打零件,晚上就借著煤油燈的光綁紮鋼筋、攪拌混凝土。蘇嵐則負責“打掩護”,每天往菜窖裡運白菜和土豆,把真正的建材藏在中間,鄰居就算看到,也隻會以為他們在儲存過冬的物資。
林衛國成了最得力的“小助手”。他按照爸爸的吩咐,把切割好的短鋼筋遞到窖底,還會用小刷子把鋼筋上的鏽跡刷掉。“爸爸,為什麼這些鋼筋要綁成格子?”他蹲在窖邊,看著林建軍用鐵絲將縱橫交錯的鋼筋捆紮結實。
“這樣才能結實啊。”林建軍用鐵絲在鋼筋交叉處擰了個死結,“就像人的骨頭,光有長骨頭不行,還得有關節連著,才能撐起整個身子。”他故意用兒子能聽懂的方式解釋,實則在傳授最基礎的結構力學知識。
【叮!】
【“安全屋鋼筋綁紮”完成度80%,林衛國“空間結構認知”小幅提升。】
【獎勵“隱蔽通風管設計”:可利用煙囪夾層佈置通風管道,既隱蔽又能過濾空氣。】
林建軍看著意識裡的通風管圖紙,眼睛一亮。他之前還在發愁通風問題,直接在牆上打洞容易暴露,現在有了這個方案,就能把通風管藏在煙囪裡——平時做飯的炊煙能掩蓋通風的痕跡,遇到緊急情況,還能通過調節風門控製空氣流通。
第五天傍晚,最後一車混凝土被倒入模板。林建軍站在窖底,用振搗棒(他用車間的廢鋼管改造的)反複插入混凝土中,排出裡麵的氣泡。按照係統教的“聽聲法”,他敲擊模板,聽著沉悶而均勻的“咚咚”聲,確認混凝土密實度達標,才放心地爬上來。
“明天拆模板,就能看出成型效果了。”他拍掉身上的水泥灰,看著蘇嵐用土把安全屋的入口重新蓋住,上麵堆上白菜,偽裝成普通菜窖的樣子,心裡終於鬆了口氣。
這天夜裡,林建軍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蘇嵐迅速吹滅煤油燈,林衛國嚇得鑽進被窩,緊緊攥著媽媽的衣角。林建軍摸起炕邊的三棱刮刀,走到門後低聲問:“誰?”
“林師傅,是我,閻解成!”門外傳來閻埠貴大兒子的聲音,帶著慌張,“西邊廠區打起來了,有人往這邊跑,你們快躲躲!”
林建軍心裡一緊,對蘇嵐使了個眼色,示意她帶衛國去安全屋。他開啟門,隻見閻解成渾身是泥,指著西邊的方向:“兩派拿著棍子和鐵鍬打起來了,說是要‘清理反革命’,我爸讓我來告訴你一聲,快藏好!”
“知道了,謝謝你。”林建軍關上門,插上插銷,又用頂門棍頂上。蘇嵐已經帶著衛國鑽進了菜窖,正按照預定的步驟掀開偽裝的木板,露出通往安全屋的入口。
“快下去!”林建軍把妻兒送進安全屋,又將幾包壓縮餅乾和水壺遞下去,“我在上麵看著,沒事彆出來。”
安全屋的門是用厚鋼板做的,上麵焊著兩個結實的門環,關上門後,外麵再堆上雜物,幾乎看不出任何痕跡。林建軍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破綻,纔回到屋裡,坐在桌旁,手裡緊握著刮刀,聽著外麵越來越近的嘈雜聲。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黑暗中響起,帶著一絲安定:
【“安全屋啟用”成功,防護等級生效。當前環境風險等級:中高,安全屋可有效隔絕外部衝擊。】
【提示:保持安靜,避免發出聲響,等待風險解除。】
林建軍屏住呼吸,聽著外麵的腳步聲和喊叫聲從院門前經過,有人在砸鄰居的門,傳來女人的哭喊聲。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直到天快亮時,外麵的動靜才漸漸平息。
天大亮後,林建軍小心翼翼地開啟門,隻見巷子裡一片狼藉,幾家的院門被砸壞了,地上散落著木棍和石塊。老王師傅正蹲在門口歎氣,他家的窗戶被石塊砸了個大洞。
“小林,你家沒事吧?”老王師傅看見他,連忙問,“昨晚那幫人跟瘋了似的,見門就砸,說是要找‘藏起來的反動派’。”
“沒事,我把門鎖死了。”林建軍含糊地說,心裡卻暗自慶幸安全屋的及時完工。如果昨晚真被闖進家,後果不堪設想。
他轉身回到院裡,掀開菜窖的木板,對著下麵喊:“安全了,上來吧。”
蘇嵐帶著衛國從安全屋裡爬出來,孩子的臉上還有點驚魂未定,卻沒哭。“下麵很安全,就是有點黑。”他對林建軍說,手裡還攥著那個黃銅齒輪,“我在下麵數齒輪玩,就不害怕了。”
林建軍摸了摸兒子的頭,眼眶有點發熱。這個他傾注了無數心血的安全屋,不僅是物理上的避難所,更給了家人麵對恐懼的勇氣。
【叮!】
【“安全屋實戰檢驗”通過,防護效果達標。】
【獎勵“應急物資清單”:包含長期躲藏所需的食品、藥品、工具清單,適配特殊時期物資匱乏場景。】
林建軍看著係統給出的清單,上麵詳細列出了“每人生存每天需200克壓縮餅乾”“食鹽可儲存3公斤防潮儲存”“常用藥品保質期及替代方案”等實用資訊,連忙讓蘇嵐按照清單開始儲備。
接下來的日子,安全屋成了一家人心中的定海神針。林建軍利用車間的邊角料,在安全屋裡加裝了一個小小的工作台,上麵放著他最核心的幾件工具和加密的技術筆記——這裡不僅能藏身,還是個隱蔽的“微型實驗室”。
蘇嵐則在通風管的出口處種了幾盆薄荷,既能掩蓋可能的氣味,又能在需要時提供一點新鮮的綠意。林衛國的“齒輪模型”也多了個新去處,安全屋的角落裡,擺著他用黏土和鐵皮做的“地下工廠”,小小的齒輪傳動裝置在昏暗的光線下轉動,像個永不疲倦的希望符號。
閻埠貴看著林建軍家院子裡的煤堆和菜窖,心裡跟明鏡似的。這天他藉故路過,低聲對林建軍說:“你這窖挖得深,有遠見。”他沒多問,隻是遞過來兩個新做的木楔,“門軸鬆了,用這個墊上,更嚴實。”
林建軍接過木楔,明白這是老頭的示好。在這風雨飄搖的年代,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安全感,而他的安全屋,就是用雙手和智慧築起的最後防線。
傍晚,夕陽透過雲層照在院子裡,給安全屋的入口鍍上了一層金邊。林建軍站在菜窖旁,看著蘇嵐在給白菜澆水,衛國在煤堆旁擺弄齒輪,心裡一片安寧。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會有更多的風雨,但隻要這個安全屋還在,隻要家人還在,就有底氣麵對一切未知。
而那個藏在地下的小小空間,不僅承載著生存的希望,更藏著技術的火種——那些用紅筆寫在《毛選》空白處的公式,那些畫在《工業學大慶》畫冊上的圖紙,都在黑暗中靜靜等待著,等待重見天日的那天。就像此刻天邊的晚霞,再濃重的烏雲,也擋不住光的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