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271章 重返技術科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271章 重返技術科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72年的春風,終於吹散了軋鋼廠上空彌漫多年的政治陰霾。廠區門口的“打倒一切”標語被悄悄撤下,換上了“抓革命,促生產”的新橫幅,字跡鮮紅卻少了幾分戾氣。林建軍站在技術科辦公室的門口,手裡捏著那張蓋著廠黨委公章的調令,指腹摩挲著“任命林建軍為技術科副主任”的字樣,眼眶有些發熱。

五年了。從1967年主動申請下放車間,到如今重返這個曾經奮鬥過的地方,他手裡的扳手換成了繪圖筆,磨出厚繭的掌心此刻竟有些發癢。辦公室的木門還是那扇舊鬆木的,隻是邊角被歲月啃出了淺痕,推開門時發出“吱呀”一聲輕響,像一句久違的問候。

“林師傅?”靠窗坐著的老技術員王工抬起頭,眼鏡滑到鼻尖上,看清來人後猛地站起來,手裡的三角尺“啪”地掉在繪圖板上,“真……真是你?”

林建軍笑著點頭,將調令放在積著薄塵的辦公桌上:“王工,好久不見,還在畫齒輪圖呢?”

“哎哎,剛畫了一半!”王工手忙腳亂地扶眼鏡,聲音裡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聽說要調個懂行的來當副主任,沒想到是你!這下好了,那些老掉牙的裝置有救了!”

辦公室裡的其他人也圍了過來,有當年一起共事的老同事,也有幾個麵生的年輕技術員。有人遞上搪瓷缸,有人忙著擦椅子,七嘴八舌的問候裡,透著對“實乾派”回歸的期待——這幾年技術科被造反派折騰得夠嗆,懂技術的被下放,留下的多是隻會喊口號的,車間裡的裝置壞了沒人修,生產效率掉了一大截。

“小林啊,可把你盼回來了。”張廠長踩著布鞋走進來,鬢角的白發比五年前多了些,眼神卻依舊清亮,“黨委研究了三次,一致同意讓你回來挑擔子。技術科不能再空轉了,廠裡的老舊裝置快扛不住了。”

林建軍給廠長搬過椅子:“廠長放心,我這五年在車間沒閒著,哪些裝置該換,哪些能改,心裡有數。”他從帆布包裡掏出個厚厚的筆記本,裡麵記滿了這幾年在車間勞動時的觀察:“三號軋機的傳動齒輪磨損嚴重,每班次得停三次換備件;鍋爐房的引風機效率太低,耗煤比設計值高三成……”

張廠長接過筆記本,越看眉頭皺得越緊,最後重重一拍桌子:“你說得對!再這麼拖下去,彆說完成軍工訂單,連民用鋼的指標都懸!黨委給你放權,技術科的事你說了算,要人給人,要料給料,務必把裝置改造搞起來!”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意識裡響起,帶著久違的輕快:【檢測到“重返技術核心崗位”事件,符合“技術守護與革新”主線。】

【簽到“技術科辦公室”成功,獎勵“裝置自動化改造初步方案”:包含5台關鍵裝置的半自動化升級圖紙、能耗優化引數,可提升生產效率40%。】

林建軍的腦海裡瞬間浮現出一套完整的改造藍圖:給老舊的銑床加裝伺服電機,讓進給量自動匹配工件硬度;在軋機的送料環節增加光電感測器,替代人工校準;將鍋爐房的手動風門換成電磁控製,通過溫度反饋自動調節……每一項改造都基於現有裝置,不需要大規模換新,正好貼合廠裡資金緊張的實際。

“廠長,我想先從三號軋機和鍋爐房的引風機下手。”林建軍指著筆記本上的標記,“這兩台是瓶頸,改造後能立竿見影。”他頓了頓,補充道,“不過得請回兩個老夥計——老周師傅懂機械傳動,小李對電路熟,他們現在還在車間當鉗工。”

張廠長立刻點頭:“沒問題,你列個名單,勞資科馬上辦調動。”他看著窗外正在運轉的高爐,語氣裡帶著感慨,“這幾年淨搞運動了,把好端端的廠子折騰得不像樣。小林,技術科就交給你了,讓大夥看看,咱們工人靠技術也能打翻身仗!”

接下來的半個月,技術科成了全廠最熱鬨的地方。林建軍帶著老周和小李,每天泡在車間裡,拿著捲尺量尺寸,用聽診器聽裝置雜音,晚上就在辦公室畫圖紙,煤油燈常常亮到後半夜。

“林主任,這伺服電機的功率夠嗎?”小李指著圖紙上的引數,有些擔心,“三號軋機的負載大,彆到時候帶不動。”

林建軍正在計算齒輪減速比,聞言抬頭笑了笑:“你看這裡,”他用筆在圖紙上畫了個齒輪組,“我加了一級減速,扭矩能放大三倍,足夠用了。而且加了過載保護,萬一卡料會自動停機,比人工操作安全。”

老周在一旁打磨著個小零件,是改造方案裡的關鍵連線件:“我看這方案中聽,就是廠裡的鋼材有點次,做齒輪怕是不耐磨。”

“我已經跟供應科說了,用咱們自己軋的65號錳鋼,淬火時我去盯著,保證硬度達標。”林建軍胸有成竹,“實在不行,就用我以前在車間攢的那幾塊特殊鋼邊角料,夠做三個齒輪的。”

技術科的年輕技術員們起初還有些疑慮,覺得“自動化”聽著太玄乎,可看著林建軍把複雜的原理拆解得明明白白,連如何繞製電磁線圈、如何校準感測器都手把手教,漸漸都沉下心來學。有個叫小馬的年輕人,以前是造反派的宣傳員,現在整天跟著林建軍跑車間,筆記本上記滿了公式,比喊口號時認真多了。

改造工程啟動那天,車間裡圍了不少人。當林建軍按下按鈕,三號軋機的送料輥開始自動運轉,光電管像隻眼睛,精準地將鋼板對準軋輥中心,原本需要三個人配合的工序,現在一個人監控就行,速度還快了近一倍。

“成了!”工人們爆發出熱烈的歡呼,有人甚至把安全帽拋到了空中。老軋鋼工老李抹了把眼淚:“多少年了,這機器總算能好好乾活了!”

一個月後,五台裝置改造全部完成。統計報表送到廠部,所有人都吃了一驚:三號軋機的班產量從80噸提到120噸,廢品率從5%降到1.2%;鍋爐房的耗煤量下降了30%,車間溫度也穩定多了。整體生產效率提升了42%,比係統預測的還高出兩個百分點。

張廠長在全廠大會上,把改造前後的報表拍在桌上:“同誌們看看!這就是技術的力量!林建軍同誌和技術科的同誌們,用事實告訴我們,光喊口號不行,得有真本事!”他親自給林建軍戴上大紅花,“從今天起,技術科主任的位置,就由林建軍同誌坐!”

台下掌聲雷動,鄭師傅從維修組擠到前排,扯著嗓子喊:“小林,好樣的!”林建軍看見他眼裡的淚光,想起五年前在車間一起啃窩頭的日子,心裡暖烘烘的。

散會後,林建軍回到技術科,發現辦公室的窗台上多了盆月季花,是小馬從家裡搬來的。“主任,以前……以前是我糊塗,淨乾些瞎起鬨的事。”小馬撓著頭,臉通紅,“以後我跟著您學技術,好好乾活!”

林建軍拍了拍他的肩膀:“過去的就過去了,好好乾,技術科的未來在你們年輕人身上。”他看著窗外,陽光透過樹葉灑在車間的屋頂上,泛著金色的光。

【叮!】

係統提示音再次響起:【“裝置自動化改造”超額完成,獲“技術權威認可度”
50,解鎖“複雜係統優化”許可權。】

【獎勵“技術科人才培養計劃”:包含分階段培訓課程、師徒結對機製,可快速提升團隊能力。】

林建軍翻開那份培養計劃,裡麵從基礎繪圖到數控原理,循序漸進,還標注了每個技術員的潛力方向——小馬擅長電路設計,小李對機械結構敏感,老周適合帶徒弟……他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有限,隻有把技術科打造成能打硬仗的團隊,才能應對未來更大的挑戰。

傍晚回家,蘇嵐正在廚房燉排骨,是廠裡發的福利,這在幾年前想都不敢想。“今天廠裡大喇叭喊你的名字了,說你升主任了?”她笑著給林建軍盛了碗湯,眼裡的笑意藏不住。

林衛國從裡屋跑出來,手裡拿著個新做的電機模型:“爸,我們技術小組想仿製你改的那種伺服電機,你能教教我們嗎?”

林建軍喝著熱湯,看著妻兒的笑臉,心裡一片安寧。重返技術科,不隻是回到一個崗位,更是回到了他堅守多年的初心——用技術讓工廠更好,讓國家更強。窗外的晚霞染紅了天際,像一幅正在展開的藍圖,他知道,屬於技術的春天,正在悄悄到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