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281章 林建軍的“專利申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281章 林建軍的“專利申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74年的初夏,軋鋼廠技術科的窗台上多了一盆月季,是小馬從家裡移栽過來的,花瓣上還沾著晨露。林建軍站在窗前,手裡捏著一份剛從北京寄來的檔案,指尖因用力而微微發白——檔案抬頭印著“國家科委專利試點辦公室”,下麵蓋著鮮紅的公章,批準了他的“裝置自動化改造方案”專利申請,專利號是“”。

“林主任,這就是……專利?”鄭師傅湊過來,眼鏡滑到鼻尖上,看著檔案上的“專利權人:林建軍”幾個字,像看什麼稀罕物,“聽說這玩意兒跟獎狀不一樣,能證明這技術是你先想出來的?”

“差不多這個意思。”林建軍把檔案小心翼翼地摺好,放進牛皮紙信封,“國家剛搞試點,咱們廠就我這一個申請通過的。”他想起三個月前提交申請時的忐忑,當時連廠部都有人說“搞這虛頭巴腦的乾啥,能修好機器就行”,隻有張廠長拍板:“小林想試試就試試,說不定是好事。”

這事要從去年說起。林建軍主導的裝置自動化改造完成後,廠裡的生產效率提升了40%,附近幾個工廠聽說了,紛紛派人來取經,連外地的農機廠都寫信來要改造圖紙。起初林建軍沒在意,覺得技術共享是應該的,直到有次去兄弟廠交流,發現他們照搬的改造方案出了紕漏——對方沒理解伺服電機的過載保護設計,導致裝置燒毀,還反過來埋怨“林建軍的方案有問題”。

“技術這東西,得說清楚來龍去脈,不然容易出亂子。”林建軍當時就想,要是能有個正式檔案,明確方案的設計要點和注意事項,既能保護自己的成果,也能讓彆人用得放心。恰好老首長來信,說國家科委在搞專利製度試點,鼓勵技術人員申請,他才動了這個心思。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意識裡響起,帶著清晰的資料流:【檢測到“首項專利申請成功”,符合“技術保護與規範化”趨勢。】

【獎勵“專利檔案撰寫指南”:包含權利要求書、說明書的撰寫技巧,適配當前專利製度試點要求。】

【解鎖“技術成果轉化”許可權:可將專利技術應用於更廣泛的工業領域,獲得合理收益。】

林建軍的腦海裡瞬間浮現出詳細的撰寫規範:權利要求書要明確保護範圍,既不能太寬導致無法授權,也不能太窄起不到保護作用;說明書要“充分公開”,讓本領域技術人員能重複實施,這正是上次兄弟廠出問題的關鍵——他的原始方案裡省略了過載保護的具體引數,對方想當然地按經驗設定,纔出了岔子。

“林主任,專利批下來,廠裡給獎勵不?”小馬湊過來,眼裡閃著好奇,“聽說城裡的工程師申請專利,能得不少錢呢。”

“錢是次要的。”林建軍笑了笑,“重要的是,這方案以後誰想用,就得按規範來,出了問題也能說清責任。”話雖如此,他心裡也清楚,合理的獎勵能激勵更多人搞技術革新,這比空喊口號管用。

果然,沒過幾天,廠部就送來一張500元的獎金支票,是當時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資。張廠長親自送來的,還帶來了一份紅標頭檔案:“小林,這是廠裡給你的獎勵,以後誰搞出新技術,都按這個標準來!”

拿著支票,林建軍第一個念頭就是買書。他記得上週去市裡的新華書店,看到書架上擺著剛到的《機械工程手冊》,一套十二本,要價不菲,當時沒捨得買。還有林衛國唸叨了很久的《高等數學》,以及培訓班學員急需的《金屬切削原理》,算下來正好需要500元。

“你把獎金全買書?”蘇嵐看著他列的書單,有些驚訝,“不添點傢俱?家裡的桌子都快散架了。”

“桌子能湊合用。”林建軍在書單上又添了幾本《電子技術基礎》,“衛國馬上要考工農兵學員,培訓班的年輕人也需要參考書,這些書比傢俱重要。”他想起係統獎勵的“技術成果轉化”許可權,心裡有了更長遠的打算——現在積累知識,將來技術轉化時才能厚積薄發。

週末,林建軍帶著林衛國去市裡的新華書店,一口氣買下了所有想買的書,裝了滿滿兩大麻袋。書店的營業員看著他們,忍不住感歎:“現在還有人花這麼多錢買書,真是少見。”

回到廠裡,林建軍把《金屬切削原理》和《機械工人速查手冊》分給培訓班的學員,小馬拿到書時,激動得手都在抖:“林主任,這……這太貴重了!”

“好好學,將來你們搞出新技術,也去申請專利,到時候我請你們吃糖。”林建軍笑著說,把《機械工程手冊》搬到技術科的資料櫃裡,“這書放這兒,誰需要誰看,看完記著放回原位。”

最開心的是林衛國,抱著嶄新的《高等數學》,坐在書桌前看了一下午。“爸,這書上的微積分例題,跟你給我講的機床進給量計算對得上!”他興奮地喊,“原來數學真能用到修機器上!”

“不僅能用,還能指導你怎麼改進機器。”林建軍走過去,指著書上的曲線方程,“你看這個正弦曲線,要是用到衝床的凸輪設計上,滑塊的運動就能更平穩,減少衝擊。”

父子倆頭挨著頭討論,蘇嵐在旁邊縫補衣服,聽著他們的對話,嘴角忍不住上揚。她知道,丈夫買的不隻是書,是給兒子的未來,是給那些年輕人的希望,也是給這個工廠的技術火種。

專利申請成功的訊息很快傳開,連外廠都有人來取經。鄰市的農機廠派來技術員,拿著介紹信,想購買專利許可。林建軍沒要高價,隻收了200元作為“資料費”,卻詳細給他們講解了改造方案的關鍵點,尤其是過載保護的引數設定:“你們的農機負荷波動大,這個引數得調大到1.5倍,不然容易燒電機。”

技術員感激地說:“林師傅,您這真是授人以漁啊!我們廠長說,以後有技術難題,還來向您請教。”

【叮!】

係統提示音再次響起:【“專利技術首次許可”完成,獲“技術信譽值”
100。】

【獎勵“專利地圖繪製方法”:可分析特定技術領域的專利分佈,找到技術空白點,為後續研發提供方向。】

林建軍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幅“機床自動化”領域的專利地圖,紅色標記是已有專利,綠色區域是空白點,其中“plc控製替代繼電器”的空白點格外醒目——這正是未來自動化的發展方向。他心裡一動,把這個方向記在筆記本上,打算等時機成熟,就帶著學員們攻關。

年底,廠裡評選“技術革新能手”,林建軍全票當選。領獎台上,他手裡拿著專利證書和獎狀,對著台下的工人說:“這專利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大家一起乾出來的。我希望將來有更多人申請專利,讓咱們廠的技術走出去,讓全國都知道,軋鋼廠的工人有本事!”

台下掌聲雷動,培訓班的學員們看得眼睛發亮。小馬悄悄對身邊的小李說:“明年我也要搞個小發明,申請專利!”小李用力點頭,手裡的《金屬切削原理》被攥得緊緊的。

林建軍看著這一幕,心裡一片滾燙。他知道,這500元獎金花得值,這張專利證書的意義,遠不止證明一個技術方案那麼簡單——它像一粒種子,落在了年輕人心裡,將來註定會長成參天大樹。

夜色漸深,技術科的燈還亮著。林建軍坐在燈下,翻開嶄新的《機械工程手冊》,在扉頁寫下一行字:“技術有界,創新無疆。”他知道,專利製度的恢複隻是開始,未來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著他們去探索,而他能做的,就是帶著這群年輕人,一步一個腳印,把技術的火種傳下去,讓它在時代的春風裡,燃得更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