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302章 家庭的“新希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302章 家庭的“新希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81年的春陽透過乾部樓的窗欞,在地板上織出細碎的光斑。林建軍剛從車間回來,工裝外套還帶著機油的氣息,一進門就聽見裡屋傳來嬰兒細嫩的啼哭,像顆裹著蜜糖的石子,在他心湖裡漾開圈圈漣漪。

“回來了?”蘇嵐係著圍裙從廚房出來,眼角的細紋裡都浸著笑意,白大褂搭在客廳的椅背上,口袋裡露出半截鋼筆——那是醫院給她升任副院長時發的紀念筆。“曉陽剛醒,正找你呢。”

林建軍洗了把手,輕手輕腳走進裡屋。搖籃裡的小家夥攥著拳頭,小臉皺成個紅蘋果,看見他湊過來,突然停止啼哭,烏溜溜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他胸前的勞動模範獎章。“這小子,跟他爸小時候一個樣,就愛盯亮閃閃的東西。”他小心翼翼地抱起孫子,動作生澀得像第一次除錯精密機床。

“衛國今天回來吃飯,說有好訊息。”蘇嵐端著剛溫好的米湯進來,看著祖孫倆的模樣,嘴角彎得更厲害了。她上個月剛被任命為市醫院副院長,分管兒科和婦幼保健,忙得腳不沾地,卻總說“現在的忙碌,比當年躲批鬥時踏實一百倍”。

正說著,門鎖“哢噠”一聲響,林衛國背著帆布包走進來,臉上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爸,媽,我回來了!”他把包往沙發上一放,伸手就要抱兒子,“讓我看看我大兒!”

“洗手去!”蘇嵐笑著拍開他的手,“剛從實驗室回來,一身細菌。”

林衛國嘿嘿笑著去洗手,回來時手裡多了本燙金證書:“給你們看這個——我的研究生畢業論文被評為‘清華大學優秀論文’,還得了留校任教的資格,下個月就能轉正了!”

證書上“半導體材料表麵改性研究”幾個字格外醒目,林建軍拿在手裡,指尖撫過燙金的校徽,突然想起兒子當年在四合院煤油燈下啃書本的模樣。“好小子,有出息。”他聲音有些發緊,把證書遞還給兒子,“以後在學校,既要教好書,更要搞出真東西,彆學那些光說不練的。”

“知道!”林衛國接過證書,小心翼翼地放進包裡,“我跟導師申請了個課題,研究‘矽基外延生長技術’,跟您廠裡的晶片專案能接上,以後說不定能合作呢。”

“那感情好。”林建軍眼睛一亮,“廠裡正缺這方麵的技術,等你課題有進展,我去跟廠長說說,搞個廠校聯合攻關。”

祖孫三代的笑聲驚動了搖籃裡的林曉陽,小家夥又開始哼哼,蘇嵐趕緊抱起來餵奶。看著妻子熟練的動作,林建軍突然想起她剛懷孕時的緊張——那會兒還在風波裡,她總擔心孩子生下來沒好日子過,現在卻能安安穩穩地當副院長,抱著孫子笑出聲。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意識裡響起,帶著泉水般的清潤:【檢測到“家族傳承節點達成”:蘇嵐事業進階、林衛國學術立足、第三代降生,綜合進度50%。】

【獎勵“嬰幼兒智力開發全套方案(0-3歲)”:包含感官刺激訓練、親子互動遊戲、早期邏輯啟蒙等模組,適配時代條件,可顯著提升嬰幼兒認知發展速度。】

林建軍的腦海裡瞬間清晰起來:方案裡沒有花哨的理論,全是實打實的法子——用不同材質的布料(棉布、絨布、粗麻布)讓嬰兒觸控,開發觸覺;用紅黃綠三色紙板做旋轉玩具,訓練視覺追蹤;甚至還有用算盤珠子串成的簡易教具,教孩子分辨數量……每一條都標注著“每日15分鐘,循序漸進”,像一份精準的工藝圖紙。

“爸,您發啥呆呢?”林衛國推了推他,“晚上我請你們出去吃,廠門口新開的飯館,據說有您愛吃的紅燒肉。”

“不去外麵吃,家裡好。”林建軍回過神,指著廚房,“讓你媽燉排骨,我給曉陽做個新玩具。”他轉身找出工具箱,裡麵有幾塊邊角料木板,是上次改造機床剩下的,紋理細膩,沒毛刺。

“您又要動手啊?”蘇嵐笑著說,“上個月給曉陽做的撥浪鼓還沒壞呢。”

“這次做個不一樣的。”林建軍拿起鋸子,按照係統方案裡的圖紙,開始切割木板,“做個‘形狀配對盒’,正方體、圓柱體、三角體,讓他從小就認形狀,將來學幾何不費勁。”

林衛國湊過去看,圖紙上的尺寸精確到毫米,忍不住笑:“爸,您這做玩具都跟畫圖紙似的,也太較真了。”

“對孩子的事,就得較真。”林建軍頭也不抬,“你小時候那輛鐵皮青蛙,我除錯了七次才讓它跳得穩,不然哪能讓你對機械感興趣?”

蘇嵐抱著孩子,看著父子倆一個鋸木頭、一個遞工具,突然覺得這場景格外踏實。牆上的掛曆翻到了1981年5月,旁邊貼著林衛國的三好學生獎狀、林建軍的勞動模範證書,還有她自己的晉升通知書,像一串飽滿的果實,掛在歲月的枝頭。

晚飯時,燉排骨的香氣飄滿了屋子。林曉陽在搖籃裡睡得正香,林衛國給父親倒了杯酒,又給母親盛了碗湯,說起學校的趣事——哪個教授的課講得好,哪個實驗室的裝置最先進,哪個學生像他當年一樣愛問問題。

“曉陽這名字起得好。”蘇嵐突然說,“曉陽,曉陽,既是早晨的太陽,也跟‘小楊’諧音,你爸當年在車間拜的師傅不就姓楊嗎?也算沒忘本。”

林建軍愣了一下,隨即笑了。他確實想起了那位教他鉗工手藝的楊師傅,可惜在60年代就去世了,沒想到妻子還記得。“是該記得。”他喝了口酒,“人這一輩子,往上數有師傅傳藝,往下數有兒女傳承,纔算沒白活。”

飯後,林建軍把做好的形狀配對盒放進搖籃邊,木頭的清香混著嬰兒的奶味,有種說不出的安寧。林衛國幫著收拾碗筷,蘇嵐坐在燈下看醫院的檔案,偶爾抬頭看看搖籃,眼裡滿是溫柔。

夜深了,林衛國住回了以前的房間,蘇嵐也哄睡了孩子。林建軍坐在客廳,翻看著係統獎勵的智力開發方案,突然覺得這比任何技術圖紙都珍貴。他在扉頁上寫下“曉陽成長記錄”,打算從明天起,每天按方案陪孫子玩一會兒——就像當年教兒子學物理那樣,不急不躁,慢慢來。

窗外的月光照亮了對麵樓的窗戶,不少人家還亮著燈,隱約傳來電視裡的歌聲。林建軍想起剛搬來時,鄰居們總說“林主任家是乾部樓最忙的”,現在才明白,這種忙不是瞎忙,是為日子奔忙,為後代鋪路,忙得踏實,忙得有盼頭。

他走到窗邊,看著廠裡的方向,高爐的輪廓在夜色裡像座沉默的豐碑。三十年了,從無縫鋼管到坦克發動機,從手工鍛造到數控改造,他把最好的年華給了工廠;而現在,看著家裡的燈光,看著熟睡的孫子,他突然明白,最好的傳承不隻是技術,是一家人平平安安,一代更比一代強。

明天,他要把那個形狀配對盒的邊角再打磨一遍,不能有絲毫毛刺——就像他對待任何一個零件那樣,用心,較真,因為這是給未來的禮物,容不得半點馬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