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306章 林建軍的“提前佈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306章 林建軍的“提前佈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82年的仲夏,中關村的衚衕裡還彌漫著莊稼地的泥土氣。林建軍騎著自行車,車筐裡放著個軍綠色帆布包,裡麵裝著剛取的存摺——上麵有他攢了五年的積蓄,還有那筆“全國科學大會獎”的獎金,總共三千塊,在當時算得上一筆钜款。

“同誌,您確定要找這邊的平房?”帶路的街道大媽挎著菜籃子,腳步輕快地在前頭引路,“這地方偏,離公交站遠,除了幾所大學,啥都沒有。要我說,不如買城裡的老房子,熱鬨。”

林建軍笑著搖搖頭:“就找這邊的,越安靜越好。”他的目光掃過路邊的農田,幾個農民正揮著鋤頭除草,遠處的中科院宿舍樓剛蓋到三層,腳手架在陽光下閃著銀光。這景象在彆人眼裡是偏僻,在他眼裡卻是黃金寶地——係統獎勵的“科技園區發展規劃圖”上,這片土地被標為“未來電子資訊產業核心區”,用醒目的紅筆寫著“1990年代後價值將增長百倍”。

上個月係統發布第五階段任務後,林建軍就一直在琢磨“技術成果產業化”的落腳點。廠裡的研發中心固然重要,但要搞前沿的半導體、計算機研究,還得離高校和科研院所近。林衛國在電話裡說,清華的實驗室裝置雖然先進,但場地有限,很多中試專案沒法落地——這讓他下定決心,在中關村附近買套房,將來改造成小型實驗室,既能給兒子的團隊用,也能作為廠校合作的中轉站。

“到了,就是這兒。”大媽指著衚衕深處的一個小院,“獨門獨院,三間平房,帶個小院子,原主人移民了,著急出手,要價兩千八。”

林建軍推開虛掩的木門,院子裡的石榴樹正結著青澀的果子,青磚鋪的地麵有些斑駁,三間房的窗欞刷著暗紅色的漆,看著雖舊卻結實。他走進正屋,陽光透過糊著報紙的窗戶照進來,在地上投下格子狀的光斑,牆角的土炕還保留著,顯然很久沒人住了。

“這房年頭不短了吧?”他敲了敲牆壁,聲音渾厚,說明是實心磚。

“解放前的老房了,結實著呢。”大媽說,“就是得重新拾掇拾掇,水電都得換。”

林建軍沒多說,心裡已經開始規劃:正屋改造成辦公室,西廂房做實驗室,東廂房當儲藏室,院子裡搭個棚子放裝置。離清華、北大都在步行範圍內,將來兒子和學生們過來方便,廠裡派技術員交流也近。

“兩千五,我今天就能交錢。”他直接報了價,比心理預期低了三百。

大媽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他這麼痛快:“我得問問房主……估計差不多,他就想儘快脫手。”

去街道辦過戶時,工作人員看著林建軍填的“軋鋼廠技術科主任”職業,忍不住多問了句:“您買這偏地方乾啥?廠裡分的乾部樓不是挺好?”

“給孩子用。”林建軍筆鋒不停,“他在清華搞研究,離得近。”

“搞研究?”工作人員笑了,“這地方除了學校就是莊稼地,搞研究能有啥前途?不如買西單、王府井的鋪子,租出去都掙錢。”

林建軍沒解釋,隻是在心裡笑了笑。這年頭,沒人能想到,這片莊稼地裡將來會長出中國最值錢的科技公司。他想起係統規劃圖上的標注:1984年,中科院計算所會在附近創辦“華夏矽穀”;1988年,中關村科技園區正式成立;到2000年,這裡的寫字樓租金將是現在的五十倍……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意識裡響起,帶著投資成功的輕快節奏:【檢測到“前瞻性地產佈局”完成,符合“科技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要求。】

【獎勵“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規劃圖(1982-2000)”:包含各階段產業佈局、重點企業分佈、交通配套升級節點,可輔助優化實驗室選址與發展策略。】

林建軍的腦海裡瞬間展開一張動態地圖:1985年,附近會通有線電視;1988年,地鐵10號線規劃經過這裡;1995年,周邊將建成三個大型電子市場……他注意到,自己買的這個小院,正好在“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帶”的邊緣,既安靜又不偏僻,

perfect。

拿著房產證回到家,蘇嵐正在給林曉陽織毛衣,看見他手裡的紅本本,嚇了一跳:“你真買了?兩千多塊呢!萬一將來沒用,不是打水漂了?”

“放心,肯定有用。”林建軍把房產證放在桌上,拿起紙筆開始畫改造草圖,“衛國他們研究半導體,總得有個地方做實驗。廠裡的裝置太笨重,不適合搞精細的;學校的實驗室又緊張,咱們這房剛好補上這個缺。”他指著草圖,“西廂房隔成兩間,一間做潔淨區,放顯微鏡和晶圓測試儀;一間做除錯區,放示波器和電源……花不了多少錢,廠裡的廢料堆裡就能撿不少能用的零件。”

蘇嵐看著丈夫眼裡的光,知道他又琢磨出了新門道。這些年,他的決定從沒錯過:當年堅持儲存技術資料,後來果然派上用場;鼓勵衛國放棄工農兵學員名額,結果考上清華;現在搞承包製,廠裡的效益越來越好……“要修房跟我說,我讓我弟來幫忙,他現在不光會修電器,瓦工活也學得差不多了。”

“那感情好。”林建軍笑著說,“蘇強現在是個體戶裡的能人,讓他給房改改電路,保證又好又省錢。”

訊息傳到廠裡,鄭師傅提著瓶酒來家裡:“小林,你這是咋了?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往那窮地方砸錢?要不我借你點,你把錢投廠裡的承包組,年底分紅比買房強。”

“鄭師傅,這房不是普通的房。”林建軍給他倒了杯酒,“將來啊,咱們廠的晶片專案,說不定就得靠這地方搞成。您等著瞧,十年後,這房比啥都值錢。”

鄭師傅半信半疑地走了,嘴裡嘟囔著“搞不懂你們文化人”。林建軍沒解釋,他知道,有些事隻能靠時間證明。

八月初,蘇強帶著兩個徒弟來修房。拆舊電線時,蘇強看著院子裡的石榴樹,笑著說:“姐夫,您這房買得值,這樹少說也結幾十斤果,夠曉陽吃的。”

“不止吃果。”林建軍遞給他們一瓶冰鎮汽水,“將來這院子裡,要長出比石榴值錢百倍的東西。”他望著遠處清華大學的方向,彷彿已經看到幾年後,林衛國帶著學生們在這裡除錯晶片,小馬他們從廠裡運來裝置,老教授們坐在院子裡討論方案……那景象,比任何財富都讓他心動。

係統規劃圖的最後一頁寫著:“科技的種子,需要合適的土壤。”林建軍知道,自己買下的不隻是一套房,更是一片孕育未來的土壤。這片土地上,將長出中國自己的半導體、計算機,長出不輸世界的科技成果——而他,隻是提前播下了一顆種子。

夕陽西下,給老房的屋頂鍍上一層金邊。林建軍鎖好院門,騎車往公交站走,帆布包裡的房產證沉甸甸的。他沒回頭,但他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小院,終將在時代的浪潮裡,綻放出耀眼的光芒。而他和兒子,將在這裡,接過技術報國的接力棒,朝著更遙遠的未來,穩穩地跑下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