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345章 年的“香港回歸”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345章 年的“香港回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1997年6月30日的傍晚,建軍科技的大禮堂裡燈火通明,紅綢布裝飾的主席台正中央掛著巨幅五星紅旗,旁邊是香港特彆行政區區旗的圖案。員工們早早搬來小板凳,連車間的老鄭師傅都拄著柺杖來了,手裡還攥著個半導體收音機,生怕錯過半點聲響。

“小林,你看這佈置中不中?”傻柱穿著嶄新的白襯衫,正指揮食堂的夥計往桌上擺西瓜,他現在是廠裡的“後勤顧問”,這種集體活動總少不了他操心,“我特意多買了兩箱汽水,今晚讓大夥喝個痛快!”

林建軍笑著點頭,目光掃過人群。林衛國帶著研發部的同事坐在前排,手裡還拿著份晶片測試報告,卻頻頻看錶;蘇嵐正幫著除錯投影儀,螢幕上已經出現了央視直播的預熱畫麵;最顯眼的是林曉陽,這孩子剛放暑假,穿著少先隊的紅領巾,坐在第一排正中央,小腰挺得筆直,眼睛瞪得溜圓。

“爺爺,香港以前為什麼是英國的?”曉陽仰起臉,手裡攥著本《香港的曆史》,那是林建軍特意給他買的。

“因為以前國家弱,被人欺負了。”林建軍摸了摸孫子的頭,指著螢幕上的維多利亞港,“你看那裡的高樓,很多都是中國人建的,但管理權卻在彆人手裡。今天之後,就不一樣了。”

曉陽似懂非懂地點頭,突然指著螢幕喊:“爸爸!你看!英國的軍艦!”

林衛國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鏡頭裡的皇家海軍艦艇正緩緩駛離港口,甲板上的米字旗在晚風中獵獵作響。他放下測試報告,語氣沉重:“等你長大了就知道,國家不強,連自己的土地都守不住。咱們搞晶片,搞高科技,就是為了讓國家不再受欺負。”

晚上11點,禮堂裡漸漸安靜下來,隻剩下投影儀的嗡鳴。當英國國旗開始緩緩降下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連掉根針都能聽見。鄭師傅的收音機裡傳來清晰的報時聲,和螢幕上的倒計時重合:“10,9,8……”

“升!”不知是誰喊了一聲。

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在香港會展中心冉冉升起,螢幕上的解放軍儀仗隊步伐鏗鏘,每一步都像踩在所有人的心跳上。禮堂裡突然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有人激動地哭了,有人互相擁抱,傻柱舉著汽水喊道:“回家了!終於回家了!”

林建軍看著螢幕上的升旗畫麵,眼眶也有些發熱。他想起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自己還是個孩子,聽父親說“中國人站起來了”;想起1978年改革開放,他在軋鋼廠第一次接觸到進口裝置,心裡憋著股“一定要趕上”的勁;想起1995年“建軍1號”手機下線,看著“中國芯”三個字時的自豪……原來這幾十年的奮鬥,都藏在“國家強大”這四個字裡。

“爸,您看。”林衛國碰了碰他的胳膊,螢幕上正在播放香港市民揮舞國旗的畫麵,“他們舉的標語是‘祖國萬歲’。”

“是啊,祖國萬歲。”林建軍感慨道,“以前咱們覺得香港遙不可及,現在它回來了,就像失散多年的孩子終於回家。這背後,是國家一天天強大給的底氣。”

直播結束時,天已經矇矇亮。林建軍讓蘇嵐帶著老人和孩子先回去休息,自己則和林衛國留在禮堂,兩人坐在空蕩蕩的會場裡,看著螢幕上反複播放的升旗畫麵。

“爸,我突然明白您為什麼堅持要搞自主研發了。”林衛國的聲音有些沙啞,“以前總覺得把技術做好就行,現在才懂,咱們做的不隻是晶片,是國家的底氣。就像香港回歸,沒有強大的國力,談何容易?”

林建軍點頭:“當年我在斯坦福訪問,外國教授總問‘中國能造出高精度量具嗎’,那語氣裡的輕視,我這輩子都忘不了。現在咱們的手機晶片能在國際市場立足,他們再不敢小看中國技術了。”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意識裡響起,帶著穿越時空的厚重感:【檢測到“國家主權回歸重大時刻”,符合“家國同頻”主線。】

【獎勵“量子通訊基礎理論”:包含糾纏態光子傳輸原理、量子金鑰分發協議,為下一代通訊技術儲備核心知識。】

資訊流湧入腦海,林建軍眼前瞬間展開一幅全新的技術圖景:量子位元的疊加態特性可實現超光速通訊,糾纏粒子對的“非局域性”能突破傳統加密技術的瓶頸……這些理論晦澀難懂,卻指向一個清晰的未來——誰掌握了量子通訊,誰就掌握了下一代資訊保安的命脈。

“衛國,你看這個。”林建軍從口袋裡掏出筆記本,憑著記憶寫下“量子糾纏”“金鑰分發”等關鍵詞,“這是未來通訊技術的方向,比gsm先進得多,咱們得提前佈局。”

林衛國看著這些術語,眼睛猛地亮了:“我在斯坦福聽過相關講座,但一直沒找到突破點。爸,您這些思路……像是捅破了窗戶紙!”他立刻拿出筆,在旁邊補充公式,“如果能實現單光子探測,量子金鑰的安全性就能達到理論極限,這對國防通訊太重要了!”

父子倆在晨光中討論了很久,直到曉陽蹦蹦跳跳地跑進來:“爺爺,爸爸,奶奶讓你們回家吃早飯!”他手裡拿著麵小國旗,在兩人麵前揮舞,“老師說,今天全中國的小朋友都要升國旗!”

“對,升國旗。”林建軍站起身,牽著孫子的手,“曉陽,你記住今天這個日子。香港回歸,是因為國家強了;國家要強,就得靠科技,靠你們這代人。”

曉陽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認真:“爺爺,我以後要發明比量子通訊更厲害的技術,讓中國永遠是最強大的國家!”

回家的路上,街道兩旁的店鋪都掛起了國旗,晨練的老人哼著《歌唱祖國》,賣早點的攤主用塑料袋給顧客包著小國旗,整個北京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悅裡。鄭師傅拄著柺杖站在廠門口,看見林建軍就喊:“林總,今天食堂加菜,我做了紅燒肉,管夠!”

“好,讓大夥都嘗嘗你的手藝。”林建軍笑著回應,心裡卻在琢磨係統獎勵的理論。他知道,量子通訊的研發週期可能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但今天這個日子讓他更加確定——國家的發展需要長遠佈局,科技工作者的眼光,必須越過眼前的成績,看向更遠的未來。

上午9點,廠裡舉行了升旗儀式。林建軍作為董事長,親手升起了五星紅旗。看著國旗在朝陽中舒展,他想起1951年剛到四合院時,院裡掛的還是“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標語;如今,標語變成了“科技強國,民族複興”,而他和兒子、孫子,正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字刻進時代的年輪裡。

儀式結束後,林衛國把量子通訊的初步研究計劃放在了林建軍桌上。方案裡寫著:“第一年攻克單光子源技術,第二年完成實驗室級金鑰分發,第三年……”每一步都清晰紮實,像他們當年攻克光刻膠技術時一樣。

“我讓小張牽頭,成立個專項組。”林衛國指著方案,“咱們的半導體技術積累能用上,尤其是高精度探測器,正好和量子通訊的需求匹配。”

林建軍拿起方案,在“十年規劃”那頁簽下名字。陽光透過窗戶照在簽名上,墨跡很快變乾,像一個鄭重的承諾。他知道,從高精度量具到半導體晶片,再到量子通訊,這條路沒有終點,但隻要每代人都邁出堅實的一步,國家的科技大樹就會越來越茂盛。

傍晚,全家坐在電視機前,回看香港回歸的盛況。曉陽趴在地毯上,用積木拚“香港會展中心”,嘴裡念念有詞:“這裡是升旗台,這裡是解放軍叔叔……”林衛國在旁邊修改量子通訊的方案,蘇嵐在廚房忙碌,鍋裡的紅燒肉香氣飄滿客廳。

林建軍靠在沙發上,看著眼前的景象,突然覺得無比踏實。香港回歸,是國家統一的裡程碑;而他們一家三代的科技接力,是民族複興的縮影。係統獎勵的理論還在腦海裡盤旋,他知道,這不僅是技術的傳承,更是精神的延續——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每個時代的中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尊嚴與未來。

窗外的晚霞染紅了天空,像一幅壯麗的油畫。林建軍想起小時候聽父親講的香港故事,那時覺得遙遠而模糊;而現在,這個故事有了嶄新的篇章,而他和家人,有幸成為書寫新篇章的人。

“爺爺,你看我拚的會展中心!”曉陽舉著積木模型跑過來,眼裡的光比晚霞還亮。

林建軍接過模型,彷彿看到了幾十年後的中國——量子通訊網路覆蓋全國,自主晶片驅動著各行各業,而像曉陽這樣的年輕人,正帶著更先進的技術,讓祖國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這個夜晚,註定被銘記。不僅因為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更因為無數像林建軍一家這樣的中國人,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更加堅定了“科技報國”的信念。而這信念,將像種子一樣,在歲月的澆灌下,長成支撐民族複興的參天大樹。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