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361章 “建軍科技”的全球化佈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361章 “建軍科技”的全球化佈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北京中關村的積雪還沒化透,建軍科技總部大樓的會議室裡卻暖意融融。林建軍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圖前,手裡的鐳射筆在德國慕尼黑和美國矽穀的位置畫了兩個圈,紅色的光點在地圖上跳動,像兩顆蓄勢待發的火種。

“慕尼黑研發中心主攻汽車電子晶片,矽穀團隊聚焦網際網路技術整合,這兩個點必須在年內落地。”他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會議室,台下坐著公司的核心管理層,林衛國坐在第一排,筆記本上已經畫滿了思維導圖,“從硬體到‘硬體
軟體’,這步轉型必須快,不能等彆人把市場占滿了再動手。”

台下響起一陣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負責海外業務的副總老周推了推眼鏡,語氣裡帶著猶豫:“林總,歐美市場的技術壁壘很高,咱們的晶片要通過他們的認證,至少得一年。而且當地工程師的薪資是國內的五倍,成本壓力不小……”

“成本可以分攤,但時間等不起。”林建軍切換到ppt,螢幕上顯示著係統獎勵的“網際網路技術整合方案”摘要,其中“硬體嵌入軟體生態”的思路被紅筆圈了出來,“諾基亞已經在做手機操作係統,英特爾和微軟的‘wintel聯盟’壟斷了pc市場,咱們如果還隻做硬體,遲早會被卡住脖子。”

他想起上個月去矽穀考察的情景:穀歌剛搬入新辦公室,十幾個人擠在車庫裡寫程式碼,卻已經琢磨著“用演算法整理全球資訊”;蘋果的喬布斯剛推出ipod,把硬體和音樂軟體綁在一起賣,排隊的人繞了半條街。那時他就對林衛國說:“未來的科技企業,不是賣單一產品,是賣‘產品
服務’的生態。”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林建軍意識裡響起,帶著跨洋傳輸的輕微電流感:【檢測到“全球化戰略啟動”,符合“科技企業國際化”主線。】

【獎勵“矽穀網際網路技術適配方案”:包含硬體裝置與搜尋引擎、電商平台的介麵標準,可快速實現“建軍手機”與早期網際網路服務的繫結。】

資訊流湧入腦海,他眼前瞬間清晰了具體路徑:在手機韌體裡預裝自主研發的瀏覽器,適配中文網頁編碼;開發“手機支付外掛”,對接國內的電商平台;甚至可以和剛起步的百度合作,把搜尋引擎入口整合到手機桌麵——這些現在看來簡單的功能,在2000年的中國,卻是打通“硬體-軟體-服務”閉環的關鍵。

“衛國,你帶技術團隊去矽穀,重點挖網際網路架構師。”林建軍的鐳射筆點在美國西海岸,“係統給的適配方案裡提到,要解決中文在網際網路上的顯示亂碼問題,這是咱們的優勢,得抓住。”

林衛國點頭,筆記本上立刻記下“中文編碼適配”“瀏覽器核心開發”等關鍵詞:“我已經聯係了斯坦福的老同學,他現在在亞馬遜負責推薦演算法,說願意帶著團隊加盟。他們看中的不是薪資,是咱們的硬體基礎——建軍手機的市場占有率,能讓他們的軟體快速落地。”

與此同時,鄭師傅的徒弟小王已經帶著先遣隊在慕尼黑租好了辦公室。視訊會議裡,他指著窗外的寶馬工廠,興奮地說:“林總,這邊的汽車廠商對咱們的車規級晶片很感興趣!博世集團的工程師來看過樣品,說精度比他們現在用的意法半導體產品還高5%!”

“彆急著高興。”林建軍提醒他,“德國人的認證標準苛刻得很,每一個測試報告都要經得起推敲。讓他們派三個工程師來北京總部培訓,熟悉咱們的生產流程,質量不能出半點差錯。”

全球化佈局的難度遠超預期。德國團隊剛成立就遇到了“文化休克”——中方工程師習慣了加班趕進度,德國員工卻嚴格遵守“朝九晚五”,到點就收拾東西走人;矽穀的研發會議上,美國工程師喜歡天馬行空地提想法,中方團隊卻更習慣“先做再說”,溝通效率大打折扣。

“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林建軍在視訊會議上對兩地負責人說,“德國人講規則,咱們就得把流程細化到每個節點;美國人重創新,咱們就建立‘創新提案獎勵製’,鼓勵他們大膽試錯。全球化不是把北京的模式照搬過去,是找到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約數。”

他讓蘇嵐製定了“跨文化溝通手冊”,裡麵甚至詳細到“和德國人開會要提前三天發議程”“和美國人溝通可以直接說‘不’,不用委婉”。手冊的最後一頁,印著鄭師傅的話:“不管在哪乾活,把東西做好是本分,這規矩到哪都不變。”

三個月後,慕尼黑研發中心傳來好訊息:他們開發的車規級mcu晶片通過了博世的認證,拿到了首批100萬顆的訂單。測試報告顯示,晶片在-40c到125c的極端溫度下,穩定性比行業標準高12%——這得益於林建軍當年從係統獲得的“耐高溫合金加工引數”,那種對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被沿用到了晶片設計中。

幾乎同時,矽穀團隊也有了突破。他們研發的“建軍瀏覽器”解決了中文顯示亂碼問題,在內部測試中,開啟國內網頁的速度比國際主流瀏覽器快3倍。林衛國在視訊裡演示時,瀏覽器首頁的“百度搜尋框”格外醒目——這是他們和百度達成的戰略合作,雙方共享使用者資料,百度負責內容,建軍科技負責硬體入口。

【叮!】

係統提示音帶著資料整合的流暢感:【“全球化研發網路”初步建成,實現跨洲際技術協同。】

【獎勵“全球供應鏈優化模型”:包含原材料全球采購策略、生產基地佈局建議,可降低綜合成本18%。】

根據模型建議,林建軍做出了更精準的佈局:把晶圓製造放在台灣,利用當地的成熟工藝;封裝測試放在東南亞,降低人力成本;最核心的晶片設計留在北京、慕尼黑和矽穀,形成“三地協同開發”模式——北京團隊做架構設計,慕尼黑團隊負責車規級認證,矽穀團隊專注網際網路適配,通過內部網路實時同步進度,效率提升了40%。

2000年聖誕節前,“建軍科技”的首款“硬體
軟體”產品——第三代智慧手機“建軍3號”在全球同步上市。這款手機不僅搭載了自主研發的瀏覽器,還首次實現了“手機上網看新聞”“線上預訂火車票”等功能,在國內引發搶購潮,連歐洲的科技媒體都報道了這款“來自中國的網際網路手機”。

站在總部大樓的落地窗前,林建軍看著樓下排隊購買新機的人群,手裡捏著慕尼黑和矽穀傳來的銷售報表——歐洲市場首月銷量突破5萬台,美國市場雖然剛起步,但科技部落格的評測清一色好評。

“爸,您看這個。”林衛國拿著一份《華爾街日報》走進來,上麵的報道標題是“中國科技企業的全球化突圍——建軍科技如何用‘硬體
軟體’開啟歐美市場”。

林建軍笑了,報紙的角落還登著他們在矽穀研發中心的照片,中美工程師圍坐在白板前討論程式碼,膚色不同,卻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他想起係統獎勵的“網際網路技術整合方案”最後一句:“全球化的本質,不是把產品賣遍全球,是讓全球的智慧為我所用。”

此刻,慕尼黑的團隊正在慶祝拿到賓士的訂單,矽穀的工程師還在為優化瀏覽器核心加班,北京總部的生產線則開足馬力,把融合了三國智慧的手機送往世界各地。不同的時區,不同的語言,卻被“科技報國”的初心和“創新共贏”的理念緊緊連在一起。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歲末響起,帶著全球化佈局初步成型的厚重:【“建軍科技”全球化戰略第一階段目標達成,從“中國的科技企業”向“全球的科技企業”邁出關鍵一步。】

【家族科技傳承進度:99%。提示:全球化是機遇,也是考驗,守住技術主權才能走得更遠。】

林建軍望著窗外的萬家燈火,中關村的夜色裡,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企業開始了全球化征程。他知道,這隻是開始,未來還會遇到專利壁壘、貿易摩擦等更大的挑戰,但隻要守住“自主創新”的根,開放合作的同時掌握核心技術,“建軍科技”這麵旗幟,就能在全球科技的舞台上,紮得更深,飄得更高。

遠處的研發中心依舊燈火通明,林衛國和團隊正在視訊會議上討論下一代晶片的架構,中文、英文、德文在會議室裡交織,像一首跨越國界的科技交響曲。林建軍知道,這場全球化的接力賽,他們已經穩穩地跑出了第一棒。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