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350章 係統階段總結
1999年的最後一個夜晚,中關村的夜空被跨年的煙火照亮,絢爛的光軌在深藍的幕布上劃出轉瞬即逝的圖案。建軍科技的辦公樓上,隻有林建軍的辦公室還亮著燈,窗玻璃映出他伏案的身影,桌上攤著厚厚的一疊報表,從1984年的精密儀器廠初創賬目,到1999年的集團財務年報,像一部攤開的曆史書。
“爸,還沒休息?”林衛國端著杯熱茶走進來,身上還帶著研發中心的寒氣。第三代行動通訊晶片的流片剛成功,團隊正在樓下的食堂慶祝,跨年的歡呼聲隱約可聞,“曉陽剛纔打電話來,說他們少年班搞了個ai跨年晚會,他編的程式能自動生成對聯。”
林建軍抬起頭,揉了揉發酸的眼睛,鏡片後的目光依舊清亮。他拿起桌上的一張老照片,是1984年在舊廠房前拍的,他和鄭師傅、小馬等人站在“建軍精密儀器廠”的木牌下,身後是鏽跡斑斑的機床,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青澀的憧憬。“你看這張照片,那時咱們最大的夢想是月產500把千分尺,現在卻在做5g晶片,連孫子都開始搞人工智慧了。”
林衛國接過照片,指尖拂過父親年輕的臉龐。1984年他剛上大學,還記得每次回家,父親都會興奮地展示新做出的量具,說“這精度又提高了0.01毫米”。那時的他不懂,這些冰冷的金屬零件裡,藏著一個父親對技術的滾燙初心。“時代推著咱們往前走,也多虧了您當年的堅持。”
“不是我一個人的堅持。”林建軍搖搖頭,目光掃過牆上的榮譽榜——“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863計劃突出貢獻單位”“中國半導體領軍企業”……每一塊獎牌背後,都是團隊的汗水,是時代的機遇,也少不了那個神秘係統的默默助力。從1977年的高考考點預測,到1999年的ai趨勢預判,係統像一位隱形的導師,在每個關鍵節點都給出恰到好處的指引,卻從不過度乾預,始終讓他自己掌舵。
就在這時,熟悉的提示音在意識深處響起,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沉穩,帶著跨越二十多年的厚重感。
【叮!】
【檢測到宿主完成第五階段核心任務“改革春風,大展宏圖”(1977-1999),進入階段性總結環節。】
【任務完成度評估:90%。】
【關鍵節點達成情況:】
【1.
科技創業:從精密儀器廠到建軍科技集團,完成從0到1的突破,自主技術覆蓋量具、半導體、行動通訊等領域,達成“填補技術空白”目標。】
【2.
家庭傳承:林衛國從留學歸國到當選院士,完成技術接力;林曉陽進入中科大少年班,開啟第三代傳承,達成“三代接力”目標。】
【3.
時代融入:深度參與改革開放程序,從應對價格雙軌製到抵禦亞洲金融危機,從參與863計劃到企業上市,達成“順勢而為”目標。】
【4.
過往了結:四合院舊人各得其所,恩怨徹底封存,達成“因果閉環”目標。】
林建軍靜靜地聽著,過往的畫麵像電影般在腦海中閃過:1977年林衛國挑燈夜讀的燈光,1984年舊廠房裡第一台磨床的轟鳴,1989年研發光刻膠時實驗室的徹夜通明,1997年香港回歸時全廠收看直播的沸騰,1999年林曉陽拿著少年班錄取通知書的笑臉……這些碎片拚在一起,就是他這二十多年的人生軌跡。
【未達成項分析:】
【1.
國際市場占有率未達預期(當前12%),需加強全球化佈局。】
【2.
基礎理論研究投入占比不足(當前8%),需平衡應用與基礎研究。】
【3.
家族傳承細節待完善(如林曉陽的國情認知需深化)。】
“看來還有不少功課要補。”林建軍低聲自語。他從不認為係統的評估是最終標準,但這些提示確實點出了問題所在——過於專注國內市場,對基礎研究的耐心不足,這些都是企業邁向更高階段的阻礙。
【階段獎勵發放:】
【1.
核心獎勵:《國家科技戰略前瞻報告(2000-2020)》】
【內容涵蓋:行動通訊升級路徑(3g到5g)、網際網路技術融合機遇、新能源材料突破方向、人工智慧倫理規範建議等,為企業戰略佈局提供頂層指引。】
資訊流如潮水般湧入腦海,林建軍眼前瞬間展開一幅清晰的未來圖景:2000年代的3g標準之爭,2010年代的智慧手機浪潮,新能源汽車對半導體的新需求,人工智慧在醫療、農業領域的落地場景……這些不是模糊的猜測,而是帶著具體資料和時間節點的預判,像一張精準的航海圖。
【2.
解鎖獎勵:“家族傳承”終極獎勵——“科技家風”凝聚】
【效果:強化家族成員對“科技報國”理唸的認同感,提升跨代協作效率,使林氏家族的技術傳承形成自驅機製。】
一股溫暖的資訊流漫過意識,林建軍彷彿能感受到這種“家風”的實體化——是他對林衛國說的“技術沒有國界,但技術人有祖國”,是林衛國對林曉陽講的“演算法要懂國情”,是三代人共同遵守的“踏實做事,不務虛名”,這些無形的精神財富,此刻被係統賦予了可傳承的生命力。
【總結:第五階段任務超額完成核心目標,宿主從技術骨乾成長為科技企業家,家族傳承體係初步建成,企業成為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
【下一階段主線任務:“引領未來”(2000-
),具體內容將在新世紀開啟後解鎖。】
係統提示音消失後,辦公室裡陷入短暫的寂靜,隻有窗外傳來的跨年倒數聲:“10,9,8……”
“爸,您怎麼了?”林衛國注意到父親的神情異樣,關切地問。
林建軍回過神,拿起那份“前瞻報告”的虛擬摘要,遞給兒子看——在現實中,它化作了一份列印整齊的文件,標題用加粗的黑體字寫著“建軍科技2000-2020戰略規劃”。“你看這個,下一代行動通訊的核心專利佈局,我們得提前動手,不能再像gsm時代那樣跟在彆人後麵。”
林衛國接過報告,越看越心驚,上麵的技術路線圖與他和團隊的預判高度吻合,卻更細致,更具前瞻性。“爸,這是……”
“是咱們未來十年的路。”林建軍走到窗前,煙火正好在此時綻放,照亮了他鬢角的白發,卻照不熄他眼裡的光,“係統剛才做了階段總結,說咱們完成了90%的任務。剩下的10%,還有下個階段的‘引領未來’,得靠咱們父子,加上曉陽那代人一起完成。”
他想起係統對“未達成項”的分析,對林衛國說:“明年在德國建個研發中心,把歐洲的通訊技術人才挖過來;再拿出營收的15%投基礎研究,特彆是材料和演算法領域,彆怕短期看不到回報;曉陽那邊,寒假讓他去農村待陣子,看看ai怎麼幫農民乾活,彆讓他在實驗室裡待傻了。”
林衛國連連點頭,他知道父親這些決定背後,是對係統提示的深刻理解——真正的科技強國,不僅要做應用創新的跟隨者,更要做基礎研究的引領者;真正的家族傳承,不僅要傳遞技術,更要傳遞“技術為誰服務”的初心。
跨年的鐘聲敲響時,鄭師傅帶著一群老夥計湧進辦公室,每個人手裡都舉著酒杯,車間的轟鳴聲和遠處的煙花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特彆的交響曲。“林總,林工,新年好啊!”鄭師傅的嗓門依舊洪亮,“咱們的晶片明年肯定大賣,產值突破200億!”
“不止200億。”林建軍接過酒杯,和大家一一碰杯,酒液在杯中搖晃,映出窗外璀璨的煙火,“咱們要讓中國的晶片,裝在全世界的手機裡;要讓中國的ai,幫全世界的農民種地;要讓‘建軍科技’這四個字,成為‘中國創造’的招牌!”
歡呼聲淹沒了他的話音,年輕的工程師們唱起了廠歌,旋律裡有軋鋼廠的鏗鏘,有實驗室的靈動,還有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林建軍看著眼前的景象,突然覺得係統的“90%完成度”或許另有深意——它不是終點,而是提醒,提醒他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還有更高的山要爬。
夜深了,人群漸漸散去,林建軍獨自站在辦公室,看著牆上的時鐘跳過零點,進入2000年。桌上的新舊報表疊在一起,舊的紙張已經泛黃,新的還帶著油墨香,卻同樣記錄著奮鬥的足跡。他拿起筆,在“2000-2020戰略規劃”的扉頁寫下:
“科技報國,不是一代人的事,是代代相傳的接力。我們這代人打下了基礎,你們要實現突破,曉陽他們要走向引領。記住:技術會過時,裝置會淘汰,但那顆‘要讓國家變強’的心,永遠不能變。”
放下筆,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實。係統的獎勵很珍貴,但更珍貴的是這二十多年來錘煉出的信念,是家族三代人凝聚的共識,是團隊上下一心的力量。這些,纔是應對未來挑戰的真正底氣。
窗外的煙火已經落幕,天邊泛起微光,新的千年在寂靜中拉開序幕。林建軍知道,第五卷“改革春風”的故事結束了,但屬於他們的“引領未來”之路,才剛剛開始。而這條路,註定比過去的二十年,更寬廣,也更壯闊。
【主線任務“科技強國”階段性完成,下一階段:“引領未來”。】
意識裡的提示音彷彿是新世紀的號角,林建軍站起身,推開辦公室的門,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大步走向研發中心——那裡,林衛國和團隊已經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鍵盤敲擊聲在寂靜的走廊裡回蕩,像在為新的征程,奏響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