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56章 擴建耳房,劃清界限
1953年的深冬,北平的風像帶著冰碴子,刮在臉上生疼。林建軍揣著剛發的100元“勞動模範”獎金,踩著厚厚的積雪,往街道辦走去。他的耳房隻有10平米,隨著試製專案的推進,圖紙和資料堆得滿地都是,連轉身都困難,擴建計劃必須提上日程了。
街道辦的李主任看到他來,笑著迎上來:“建軍同誌,今天怎麼有空過來?是不是院裡又有人給你添麻煩了?”
“李主任說笑了。”林建軍拿出早就寫好的申請報告,“是想申請擴建一下我的耳房,增加幾平米,做個書房,放技術資料用。”
李主任接過報告,翻看了幾頁,眉頭漸漸舒展:“擴建耳房啊,符合規定。你這是為了工作,街道肯定支援。不過得去房管所備案,測量一下尺寸,不能超出規定範圍。”
“謝謝李主任,我這就去房管所。”林建軍鬆了口氣,他就怕手續複雜,沒想到這麼順利。
“等一下。”李主任叫住他,壓低聲音,“我聽說賈張氏最近總在院裡唸叨,說你‘發了財就忘了本’,你擴建房子,怕是又要被她嚼舌根,做好準備。”
“我知道,謝謝您提醒。”林建軍心裡瞭然,賈張氏這種人,見不得彆人好,擴建的事肯定瞞不住。
三天後,房管所的人來測量了尺寸,批準擴建5平米,剛好把耳房旁邊的一小塊空地利用起來。林建軍找了廠裡基建科的三個老工人,按市場價付了工錢,請他們利用業餘時間幫忙施工,材料用的是廠裡淘汰的舊青磚和木板,既省錢又結實。
訊息很快傳到了四合院。賈張氏第一個跳出來,在中院裡叉著腰罵了半天:“哼,剛發了點獎金就燒得慌!擴建房子?我看是想在院裡擺譜!這院子的地皮是公家的,憑什麼他一個人占?”
閻埠貴扒著門框,算盤打得劈啪響,小聲跟老婆嘀咕:“5平米呢,按現在的市價,值不少錢。這小子倒是會算賬,借著工作的名義擴建,誰也挑不出錯。”
易中海坐在自家門口,看著林建軍的耳房方向,眉頭緊鎖。他原以為林建軍會像院裡其他人一樣,有事找他這個“一大爺”商量,沒想到人家直接找了街道和廠裡,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這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林建軍對院裡的議論充耳不聞,每天下班就去盯著施工,和工人一起搬磚、和泥,手上磨出了新的繭子,卻樂在其中。係統的提示音適時響起:
【檢測到宿主啟動“房屋擴建”專案,觸發“邊界確立”任務。】
【任務目標:通過擴建行為明確私人空間界限,拒絕鄰裡不合理侵占(如借住、存放物品等)。】
【任務獎勵:“簡易房屋加固方案”;“四合院私人空間界定指南”;“科技報國積分
50”。】
他看著係統麵板,嘴角勾起一抹笑。這獎勵來得正好,加固方案能讓擴建的房子更結實,而“空間界定指南”,簡直是為四合院量身定做的——這裡的人,最擅長模糊“公私界限”。
施工到第五天,該砌後牆了。林建軍特意早點下班,想盯著把牆角砌直。剛進中院,就見賈張氏拉著賈東旭,堵在他耳房門口,看到他回來,立刻換上一副熱絡的笑。
“建軍啊,你可回來了!”賈張氏指著賈東旭,“我讓東旭來給你搭把手,他年輕力壯,搬磚和泥都行,不用給工錢,管頓飯就行!”
賈東旭站在旁邊,一臉不情願,被他媽偷偷掐了一把,才含糊地說:“是啊,建軍,我……我幫你。”
林建軍心裡冷笑,這母子倆打得什麼主意,他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賈張氏是想借著“幫忙”的名義,天天來蹭飯,順便打探擴建的成本,說不定還想順手牽羊拿點材料;賈東旭雖然不情願,但架不住他媽攛掇,或許也想借著“幫忙”緩和關係——畢竟林建軍現在是廠裡的紅人。
【叮!】
係統的提示音響起:
【檢測到人物“賈張氏”實施“占便宜”行為,觸發“界限維護”事件。】
【人物動機分析:試圖通過“免費幫忙”介入施工,實現蹭飯、竊取材料、窺探隱私等多重目的;利用賈東旭的“同事關係”降低宿主戒心。】
【應對建議:明確拒絕
提供“合規理由”(如“廠裡規定”),避免糾纏。】
“不用了,三大爺。”林建軍看著賈張氏,語氣平淡卻堅定,“廠裡基建科的師傅們負責施工,他們有經驗,也懂技術規範,不用麻煩街坊。”
“哎,你這孩子,跟我客氣啥!”賈張氏上前一步,想拉林建軍的胳膊,被他不動聲色地避開,“都是一個院的,互相幫襯是應該的。東旭在車間也是乾體力活的,搬個磚還不是手到擒來?”
“真不用。”林建軍往後退了半步,拉開距離,“廠裡有規定,施工隊必須用備案的工人,外人不能隨便插手,出了安全事故不好交代。再說了,師傅們都是按工時算錢的,管飯也是廠裡統一安排,實在不方便留外人。”
他搬出“廠裡規定”和“安全事故”,把拒絕的理由擺在明麵上,讓賈張氏挑不出錯處。
賈張氏的臉瞬間沉了下來,三角眼瞪得溜圓:“你這意思是信不過我們?怕我們偷你東西?”
“三大爺想多了。”林建軍語氣依舊平靜,“我隻是按規矩辦事。誰也不想因為一頓飯、一把磚,違反廠裡的規定,對吧?”
這話堵得賈張氏啞口無言,站在原地,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像個泄了氣的皮球。周圍看熱鬨的鄰居忍不住竊笑,讓她臉上紅一陣白一陣,格外難堪。
賈東旭早就不想摻和這事,見狀連忙說:“媽,既然建軍不需要,咱就回去吧,彆在這兒添亂。”
“你個沒出息的!”賈張氏狠狠瞪了兒子一眼,又轉向林建軍,語氣帶著怨毒,“行!你能耐!不稀罕我們幫忙是吧?我倒要看看,你這房子能蓋得多結實!”
說完,她甩開賈東旭的手,氣衝衝地回了後院,嘴裡還嘟囔著“白眼狼”“忘本”之類的話。
林建軍沒理會她的咒罵,轉身對施工的師傅們說:“師傅們,受累了,咱們繼續吧。”
“這老太太,真是……”一個老師傅搖搖頭,“天天來轉悠,眼睛就沒離開過那堆青磚,我看她是想搬幾塊回家。”
林建軍笑了笑:“辛苦師傅們多留意,材料都是廠裡登記過的,少了不好交代。”
“放心吧!”老師傅拍著胸脯,“我們輪流守著,保證一根釘子都少不了!”
接下來的幾天,林建軍乾脆在廠裡宿舍住了兩晚,白天盯著施工,晚上就在宿舍整理技術資料。施工期間,他特意讓師傅們把材料堆在耳房門口,用帆布蓋好,臨走時鎖上院門(街道辦特批的臨時鎖),徹底斷絕了任何人“順手牽羊”的可能。
秦淮茹也來找過兩次,第一次說“家裡燉了肉湯,給師傅們送點”,被林建軍以“廠裡管飯”拒絕;第二次說“棒梗想看看新房子”,被他用“施工危險,小孩不能靠近”擋了回去。幾次碰壁後,她也識趣地不再來了。
閻埠貴倒是來過一次,拿著算盤假裝幫著算材料賬,實則想打聽擴建花了多少錢,被林建軍一句“廠裡統一采購,具體不清楚”糊弄過去,氣得他背地裡撥了半天算盤,也沒算出個所以然。
隻有傻柱,路過時看到師傅們在和泥,主動上前搭了把手,還從食堂帶了幾個白麵饅頭給師傅們墊肚子,臨走時對林建軍說:“彆跟那些人一般見識,好好蓋你的房子,有事吱聲。”
林建軍心裡暖暖的,點點頭:“謝了,傻柱哥。”
一週後,擴建工程順利完工。原本10平米的耳房變成了15平米,新接出來的部分做了書房,靠牆打了一排書架,正好放下所有的圖紙和資料;窗戶換成了雙層玻璃,糊上了新的窗紙,比以前亮堂了不少;門口還加了個小走廊,能放煤爐和工具,再也不用把煤球堆在屋裡了。
林建軍站在新房裡,看著整齊的書架和乾淨的地麵,心裡湧起一股踏實感。這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擴大,更是他在這個時代“邊界”的明確——他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生活,不允許任何人隨意侵占。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新屋裡響起,帶著一絲欣慰:
【檢測到宿主完成房屋擴建,成功確立私人空間界限,完成“邊界守護”核心任務!】
【任務評價:優秀。】
【獎勵發放:“冬季防寒改造方案”(含門窗密封、牆體保溫技巧);“四合院聲望值
100”(鄰居敬畏度提升);“科技報國積分
100”。】
林建軍走到窗邊,看著外麵飄起的雪花,嘴角露出一抹平靜的笑。擴建耳房不僅是為了實用,更是向整個四合院宣告:他的生活有自己的規矩,公私分明,界限清晰,誰也彆想再像以前那樣隨意打擾或占便宜。
後院的賈張氏看著新接出來的房頂,氣得直罵“敗家子”,卻再也不敢上門找茬;前院的閻埠貴扒著牆看了半天,算盤打得劈啪響,最終也隻能悻悻離開;中院的易中海站在自家門口,望著林建軍的新房,眼神複雜,或許他終於意識到,這個年輕人已經徹底脫離了他的“掌控”。
林建軍關上窗戶,把外麵的風雪和嘈雜都擋在門外。他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機械工程手冊》,坐在新做的木椅上(易中海送的那個小凳派上了用場),翻開書頁。
新的空間,新的開始。無縫鋼管的量產計劃、軍工級樣品的試製、來年的技術培訓……一堆事等著他做,哪有功夫理會院裡的雞毛蒜皮。
這擴建的不僅是房子,更是他在這個時代的立足之地。牆,不僅隔開了風雪,更劃清了界限——屬於他的生活和理想,從此有了更堅固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