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57章 無縫鋼管量產,軍工訂單
臘月的北風卷著雪沫子,狠狠抽在紅星軋鋼廠的鐵皮屋頂上,發出“嘩啦啦”的聲響。但車間裡卻熱氣騰騰,機器的轟鳴聲蓋過了風雪聲,工人們穿著單薄的工裝,額頭上滲著細密的汗珠,正有條不紊地操作著裝置——無縫鋼管的量產終於開始了。
林建軍站在生產線的關鍵位置,手裡拿著溫度計,緊盯加熱爐的溫度變化。經過半個月的除錯,裝置終於磨合到位,係統獎勵的“無縫鋼管生產工藝優化指南”幫他解決了最後幾個難題:軋製速度提升到每分鐘15米,廢品率控製在5%以內,完全達到了量產標準。
“溫度1050c,穩定!”
“軋製壓力800mpa,正常!”
“張力6kn,沒問題!”
各崗位的工人依次報出引數,聲音裡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第一根量產的無縫鋼管從軋機裡出來時,車間裡爆發出一陣歡呼,連平時嚴肅的張科長都忍不住咧開了嘴,眼角泛起了淚花。
“不容易啊……”張科長拍著林建軍的肩膀,聲音有些哽咽,“咱們廠盼這一天,盼了多少年了!”
林建軍心裡也湧起一股熱流。從最初的試製失敗,到攻克壁厚不均的難題,再到現在實現量產,這一路走來,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他看著那些光亮的鋼管整齊地堆放在一起,像列隊的士兵,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腦海裡響起:
【檢測到宿主成功推動無縫鋼管量產,完成“工業化突破”裡程碑任務!】
【任務評價:優秀。】
【獎勵發放:“無縫鋼管量產質量控製手冊”;“高速鋼刀具使用壽命延長方案”;“科技報國積分
500”。】
這份獎勵來得正是時候。質量控製手冊能確保量產的穩定性,刀具方案則能降低生產成本,林建軍連忙把手冊交給質檢組長,讓他組織工人學習。
量產的訊息很快傳到了市工業局,局長親自帶隊來視察,看到流水線源源不斷產出的無縫鋼管,激動地對劉廠長說:“老劉,你們立大功了!這不僅是你們廠的勝利,更是咱們市工業的突破!我已經向省裡彙報了,爭取把你們的經驗在全省推廣!”
劉廠長笑得合不攏嘴,拉著林建軍的手介紹:“這都是小林的功勞,年輕人有衝勁,技術硬,是咱們廠的寶貝!”
局長拍了拍林建軍的肩膀:“好小子,年輕有為!好好乾,國家需要你這樣的技術人才!”
林建軍剛想謙虛幾句,就見廠辦的乾事急匆匆跑進來,手裡拿著一份紅色的檔案袋,臉上帶著難以置信的興奮:“廠長!林技術員!軍……軍工部的訂單!”
“什麼?!”劉廠長一把搶過檔案袋,手抖得差點把袋子掉在地上。車間裡瞬間安靜下來,所有工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份檔案上——軍工訂單,對他們這樣的地方軋鋼廠來說,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榮耀。
檔案袋裡是一份正式的采購合同:訂購500根直徑57毫米的無縫鋼管,用於迫擊炮炮管試製,要求精度誤差不超過0.1毫米,硬度達到hb200,一個月內交貨。落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蓋著鮮紅的公章。
“真……真的是軍工訂單!”劉廠長的聲音都在發顫,他從軍械廠退休,比誰都清楚這份訂單的分量,“這是要用來造炮啊!”
車間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工人們激動地互相擁抱,有人甚至流下了眼淚。他們這輩子都在軋普通鋼材,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軋出的鋼管能用來造武器,保衛國家。
林建軍接過合同,手指撫過“軍械部”三個字,心裡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責任感。在朝鮮戰場,他見過太多因裝備落後而犧牲的戰友,現在,他親手軋出的鋼管能變成保家衛國的武器,這比任何榮譽都讓他自豪。
【叮!】
係統的提示音莊嚴響起:
【檢測到宿主團隊獲得“軍工訂單”,完成“科技報國”關鍵裡程碑任務!】
【任務意義:標誌著國產無縫鋼管進入軍工領域,填補技術空白,為國防工業提供支撐。】
【任務獎勵:“軍工級無縫鋼管生產核心引數”;“軍械部技術對接渠道”;“科技報國積分
1000”;“國家級技術人才庫提名資格”。】
一股更精密的引數資訊流湧入腦海:軍工級鋼管的加熱時間需延長至15分鐘(確保奧氏體均勻化),軋製壓力分段控製(前段750mpa,後段850mpa),冷卻采用“水-空交替”方式(避免應力集中)……這些引數比民用標準嚴苛數倍,卻讓林建軍心裡更有底了。
“同誌們!”林建軍舉起合同,聲音透過轟鳴的機器,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軍工訂單是榮譽,更是責任!咱們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確保每一根鋼管都合格,絕不能給國家丟臉!”
“保證完成任務!”工人們齊聲喊道,聲音震得車間頂上的灰塵都簌簌往下掉。
訊息像長了翅膀,很快傳遍了整個北平工業係統。市報的記者特意來采訪,寫了一篇《紅星軋鋼廠攻克無縫鋼管技術難關,產品將用於國防建設》的報道,還配了一張林建軍在車間指導生產的照片。
林建軍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市級媒體上,被列入“軍工配套先進個人”候選名單。廠裡專門給他開了慶功會,劉廠長在會上宣佈:“給試製小組每人記三等功一次,林建軍同誌記二等功,獎金翻倍!”
四合院也被這訊息攪動了。賈張氏站在中院裡,望著林建軍緊閉的屋門,三角眼瞪得溜圓,嘴裡不乾不淨地唸叨:“哼,真是走了狗屎運!軋根破鋼管還能上報紙,我看是走了後門!”
“媽,你少說兩句吧。”秦淮茹拉著她,臉上帶著焦慮,“人家現在是軍工專案負責人,跟以前不一樣了,彆再惹禍。”
“我惹禍?”賈張氏甩開她的手,“我看你是被他迷昏了頭!忘了他怎麼拒咱們於千裡之外的?現在發達了,更不會搭理咱們了!”
閻埠貴拿著那張市報,翻來覆去地看,算盤珠子在心裡打得劈啪響。他拉著閻解成,語重心長地說:“看到沒?跟著林師傅好好學,將來能參與軍工專案,那纔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傻柱從食堂打了肉菜回來,路過中院,聽到賈張氏的抱怨,忍不住懟了一句:“人家憑本事掙來的榮譽,你有本事也上報紙啊?整天瞎唸叨,不嫌寒磣!”
“你個傻廚子懂個屁!”賈張氏跳起來就要罵,被秦淮茹死死拉住。
林建軍對院裡的爭吵充耳不聞。他下班後直接回了廠宿舍,那裡更安靜,能專心研究軍工級引數。偶爾回四合院拿東西,也隻是匆匆來去,對賈張氏的冷嘲熱諷、閻埠貴的套近乎都一概不理。
這天晚上,他剛從宿舍回院取圖紙,就被易中海攔住了。一大爺手裡拿著個布包,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建軍啊,聽說你得了軍工訂單,叔給你道喜了。這是我攢的幾斤細糧,給你補補身子,熬夜畫圖傷神。”
林建軍看著那布包,心裡清楚易中海的用意——無非是想借“道喜”拉近關係,將來好在軍工專案上沾點光,甚至把傻柱塞進來。他搖了搖頭,語氣平靜:“謝謝您一大爺,廠裡發了補助,細糧不缺。您留著自己吃吧,天冷,注意身體。”
拒絕得乾脆又不失禮貌,讓易中海伸出去的手僵在半空,臉上的笑容有些掛不住。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被林建軍接下來的話堵了回去:“我得趕緊回宿舍,軍工訂單催得緊,圖紙還沒改完。”
看著林建軍匆匆離去的背影,易中海歎了口氣,捏緊了手裡的布包。他突然意識到,這個年輕人早已不是他能拿捏的了,他的世界早已超出了四合院的方寸之地,奔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車間裡的燈火亮到後半夜。林建軍趴在繪圖桌上,修改著軍工級鋼管的工藝圖紙,筆尖在紙上劃過,留下清晰的線條。窗外的風雪還在呼嘯,但他心裡卻一片火熱。
係統空間裡,“軍工級無縫鋼管生產核心引數”閃爍著微光,旁邊的“科技報國積分”已經累積到2800分,足夠解鎖更高階的技術藍圖了。林建軍知道,這隻是開始,迫擊炮炮管隻是第一步,將來,他要造出更精密的鋼管,用於坦克炮、高射炮,用於國家需要的每一個地方。
臘月二十這天,第一批100根軍工級無縫鋼管下線,經軍械部專家檢測,合格率100%,精度甚至超過了蘇聯進口的同類產品。專家在反饋單上寫道:“紅星軋鋼廠的產品質量過硬,為我國軍械國產化提供了可靠保障,建議擴大合作規模。”
劉廠長拿著反饋單,激動地給林建軍鞠了一躬:“小林,我代表全廠謝謝你!你不僅為咱們廠掙了光,更為國家爭了氣!”
林建軍看著那些即將送往軍械廠的鋼管,它們被整齊地裝在木箱裡,像即將奔赴戰場的士兵。他想起了朝鮮戰場上犧牲的戰友,想起了趙大勇臨彆時說的“等你造出好武器”,眼眶微微發熱。
【叮!】
係統的提示音帶著欣慰響起:
【檢測到首批發貨完成,“軍工訂單”任務階段性達成。】
【獎勵:“1954年國家重點工業專案名錄(部分)”;“蘇聯專家技術交流會入場券”;“體質強化液(中級)”。】
林建軍握緊拳頭,望著車間外初升的朝陽。風雪已經停了,陽光穿過雲層,給冰冷的鋼管鍍上了一層金色。他知道,屬於他的“科技報國”之路,才剛剛走過最堅實的第一步,更艱巨的挑戰、更光榮的使命,還在前方等著他。而他,已經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