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81章 聾老太太的“最後掙紮”
深秋的陽光透過四合院的槐蔭,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聾老太太坐在易中海搬來的太師椅上,眯著眼睛曬太陽,手裡拄著的龍頭柺杖在青石板上輕輕敲擊,發出“篤篤”的聲響,像在丈量著什麼。她的耳朵雖聾,眼睛卻亮得很,尤其是在算計著什麼的時候,那目光能穿透人心。
“中海啊,”聾老太太的聲音沙啞,像被砂紙磨過,“你跟建軍那孩子說一聲,就說我這把老骨頭,想每月嘗嘗細糧的滋味。他現在出息了,當了科長,總不能忘了院裡的老人吧?”
易中海蹲在她麵前,臉上堆著恭順的笑:“大媽,您放心,我一定跟他說。建軍是個孝順孩子,肯定會答應的。”心裡卻暗暗叫苦——他太瞭解林建軍的性子,原則性強,最反感這種道德綁架,這事怕是不好辦。
聾老太太這要求可不是小數目。1954年的北平,細糧(白麵、大米)是緊俏物資,普通人家每月配給的細糧不過三五斤,還得省著給孩子和老人吃。她開口就要五斤,相當於林建軍小半個月的細糧配給,這哪是“嘗嘗”,分明是想把林建軍當成長期“飯票”。
這主意,是她琢磨了好幾天才定下來的。眼看著賈張氏被收拾、劉海中奪權失敗、許大茂倒台,院裡能拿捏的人越來越少,而林建軍的勢頭卻越來越旺——技術科副科長、軍屬模範、廠裡的紅人,手裡肯定不缺細糧。她覺得自己是“德高望重”的長輩,又是烈屬,林建軍不敢不給麵子,就算心裡不情願,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叮!】
林建軍正在車間核對“超高壓鍋爐管”的壓力測試資料,係統的提示音突然響起:
【檢測到人物“聾老太太”實施“道德綁架”,通過易中海傳遞不合理訴求(每月5斤細糧),觸發“敬老為名的剝削”事件。】
【人物動機分析:依托“烈屬”“長輩”身份,試圖通過“哭鬨威脅”(原文提示“就在院裡哭喪”)迫使宿主屈服,滿足自身物質需求,同時可能受易中海暗中慫恿(希望藉此拉近與聾老太太關係,鞏固自身地位)。】
【應對建議:利用“敬老院”這一時代產物作為反擊點,以“為老人好”為名義,將私人贍養轉化為社會福利範疇,既符合政策導向,又能有效化解道德綁架。】
林建軍皺了皺眉,筆尖在測試報告上頓了頓。聾老太太在院裡確實有些特殊地位——丈夫早年犧牲在抗日前線,算是烈屬,街道辦平時也多有照顧,院裡的人多少都讓她三分。易中海更是把她當成“靠山”,盼著老了能靠她的“名聲”讓傻柱養老。
但這不能成為她獅子大開口的理由。5斤細糧在當時是什麼概念?夠普通家庭吃半個月,足夠買十斤粗糧,能養活一個孩子。這種打著“敬老”旗號的剝削,比賈張氏的明搶更隱蔽,也更讓人難以拒絕。
“林科長,易師傅在外麵等你,說有急事。”學徒趙小剛走進來,手裡拿著個剛加工好的零件,“他臉色不太好看,好像有啥為難事。”
林建軍點點頭,放下筆:“知道了,我這就去。”他心裡清楚,該來的總會來,躲是躲不過的,不如當麵把話說清楚。
車間門口,易中海背著手來回踱步,眉頭緊鎖,看到林建軍出來,連忙迎上去,臉上擠出為難的笑:“建軍,有個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一大爺,您說。”林建軍的語氣平靜,心裡已經有了應對的腹稿。
“是……是聾老太太的事。”易中海搓了搓手,聲音壓得低低的,“老人家年紀大了,牙口不好,想吃點細糧。她讓我跟你說,能不能……每月給她五斤?就當是……晚輩孝敬長輩了。”
他頓了頓,補充道:“老太太說了,你要是不答應,她……她就在院裡哭喪,說自己無兒無女,被晚輩欺負,到時候……影響不好。”
果然是“哭喪”威脅。林建軍心裡冷笑,臉上卻沒表露出來,隻是歎了口氣:“一大爺,不是我不孝順,實在是有難處。您也知道,我的細糧配給是廠裡按規定發的,每月就十斤,除了我自己吃,還得給小雅留一些,真沒多餘的。”
“就五斤……”易中海還想勸說,被林建軍打斷了。
“而且,”林建軍話鋒一轉,語氣變得鄭重,“聾老太太是烈屬,按政策應該由政府照顧。我覺得她年紀大了,院裡環境嘈雜,不利於休養,不如我幫她向街道辦申請,送她去市裡的敬老院?那裡有專業的護工,每天都有細糧吃,還有其他老人作伴,比在院裡強多了。”
易中海愣住了,像是沒料到林建軍會提出這個方案。敬老院是政府辦的福利機構,條件確實不錯,但那意味著聾老太太要離開四合院,他精心維係的“養老牌”就沒了,以後想讓傻柱“名正言順”地養老,難度就大了。
“這……這不太好吧?”易中海的聲音有些發虛,“老太太住慣了院裡,去敬老院怕是不習慣。”
“習慣不習慣,得看對她好不好。”林建軍的語氣不容置疑,“敬老院有醫生定期檢查身體,夥食也有保障,這都是院裡比不了的。我這就給街道辦打電話,問問具體政策,要是符合條件,這可是為老太太好,誰也挑不出錯處。”
他說著就要往廠辦走,被易中海一把拉住:“彆彆彆!建軍,這事……再商量商量,彆驚動街道辦。”
易中海徹底慌了。他太清楚林建軍的性子,說一不二,真要是聯係了街道辦,以聾老太太的烈屬身份,十有**能進敬老院,到時候他哭都來不及。比起讓林建軍每月出五斤細糧,失去聾老太太這個“靠山”,損失更大。
【叮!】
係統的提示音適時響起:
【檢測到宿主成功運用“政策工具”化解道德綁架,觸發“規則反製”效果。】
【效果解析:將私人之間的不合理訴求,轉化為符合政策導向的社會福利範疇,既占據道德高地(為老人好),又切斷對方的威脅手段(哭喪失去意義)。】
【當前威懾力評估:對易中海、聾老太太等依賴“人情道德”施壓者,威懾力提升30%。】
林建軍看著易中海慌亂的樣子,心裡清楚,這一步棋走對了。對付這種倚老賣老、拿道德當武器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更“政治正確”、更符合政策的方式來回應,讓他們的算計無處遁形。
“一大爺,這事沒什麼好商量的。”林建軍的語氣平靜卻堅定,“要麼,我按規定向街道辦反映老太太的困難,申請敬老院名額,這是合規的路子;要麼,就按院裡的規矩來,誰也彆搞特殊,我沒義務額外‘孝敬’誰五斤細糧,廠裡的其他烈屬也沒這待遇。”
他頓了頓,補充道:“您也知道,我的細糧是廠裡給的技術津貼,不是大風刮來的,要真有多餘的,我會捐給廠裡的互助基金,幫助更困難的工友,而不是用來滿足這種不合理的要求。”
易中海張了張嘴,想反駁卻找不到合適的話。林建軍把話說得太透徹了——既搬出了政策,又強調了原則,還占了“為公”的道德高地,讓他根本無法反駁。他知道,這事徹底黃了,不僅沒幫上聾老太太,反而可能把自己搭進去。
“行……我知道了。”易中海的聲音像泄了氣的皮球,有氣無力,“我回去跟老太太說一聲,你……你彆往心裡去。”
林建軍看著他落寞的背影,心裡沒有絲毫得意,隻有一種沉重的釋然。他知道,拒絕一個“烈屬老人”的要求,可能會被人說“冷血”“不孝”,但他更清楚,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以後麻煩會接踵而至——易中海會用“敬老”的名義提更多要求,院裡的其他人也會跟風效仿,到時候他就算有再多細糧,也填不滿這個無底洞。
當天傍晚,林建軍回四合院時,特意繞到後院聾老太太家門口,看到易中海正蹲在門口唉聲歎氣,聾老太太坐在屋裡,雖然聽不見,但看錶情就知道很不高興,時不時用柺杖使勁敲地。
看到林建軍,聾老太太猛地站起身,想衝出來理論,卻被易中海死死拉住。易中海對著林建軍連連擺手,示意他快走,臉上滿是哀求。
林建軍沒有上前,也沒有躲開,隻是平靜地站在原地,目光坦然地看著他們,像是在無聲地宣告自己的決定。半晌,他轉身回了自己的耳房,身後傳來聾老太太模糊的怒罵聲和柺杖敲擊地麵的“篤篤”聲,卻再也沒了之前的氣勢。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腦海裡響起,帶著總結性的判定:
【檢測到“道德綁架”事件已化解,聾老太太放棄不合理訴求,觸發“權威鞏固”效果。】
【事件影響:四合院眾人意識到宿主“原則堅定,不易被道德綁架”,潛在試探行為減少;易中海的“中間人”威信受損;聾老太太的“特殊地位”受到衝擊。】
【獎勵發放:“烈屬政策詳解(1954年版)”;“四合院聲望值
100”;“科技報國積分
200”。】
林建軍翻開“烈屬政策詳解”,裡麵明確規定了烈屬可享受的福利待遇:每月撫卹金、醫療優先、困難補助申請流程等,其中並沒有“可向鄰居索要細糧”這一條。他將手冊收好,這不僅是這次事件的“戰利品”,更是未來應對類似糾紛的“護身符”。
窗外,閻埠貴家的燈亮著,隱約能聽到算盤珠子的響聲,比平時更急促,像是在計算著什麼。林建軍知道,今天的事肯定會在院裡傳開,閻埠貴這種精於算計的人,一定會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和“惹不起”的程度。
傻柱從食堂回來,路過林建軍門口時,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了過來,撓了撓頭:“建軍,聽說……你沒答應老太太?”
“嗯。”林建軍點頭,“不是不敬老,是她的要求太過分,不符合規定。真有困難,可以找街道辦申請補助,這纔是正道。”
傻柱重重地點點頭:“你說得對!以前院裡就是太慣著他們了,才讓他們覺得理所當然。我支援你!”他頓了頓,補充道,“老太太剛纔想衝出來鬨,被易大爺攔住了,說再鬨就真送她去敬老院,她……她就沒敢再鬨。”
林建軍笑了笑,沒再說什麼。他知道,聾老太太的“最後掙紮”失敗了,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勝利,更是規則對“特權”的勝利。在這個越來越講規矩的時代,任何試圖淩駕於規則之上的算計,終將被現實擊碎。
夜色漸深,林建軍坐在燈下,繼續修改“超高壓鍋爐管”的測試報告。窗外的月光透過玻璃照進來,落在報告上“合格率98.5%”的字樣上,清晰而堅定。他知道,比起四合院的紛紛擾擾,車間裡的技術攻關、國家的工業化程序,纔是更值得他投入精力的事。
至於那些試圖用“道德”“人情”來綁架他的人,他會繼續用規則和原則來回應,既守住本心,也守住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寧與尊嚴。這或許很難,但他彆無選擇,也從未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