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 第83章 與王師傅的師徒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情滿四合院之簽到人生 第83章 與王師傅的師徒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初冬的陽光透過軋鋼廠食堂的玻璃窗,在油膩的水泥地上投下溫暖的光斑。今天的食堂比往常熱鬨幾分,三張餐桌被拚在一起,上麵擺著搪瓷盆裝的紅燒肉、燉粉條、炒青菜,還有一壇散裝白酒——這是林建軍特意為師傅王師傅操辦的退休宴。

王師傅坐在主位,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工裝,胸前彆著一朵小紅花,那是工會發的“光榮退休”紀念章。他頭發花白,臉上刻滿了皺紋,那雙布滿老繭的手曾教林建軍握穩第一把銼刀,此刻正有些侷促地搓著,看著滿桌的菜,眼眶微微發紅:“建軍,你這孩子,太破費了……”

“師傅,您退休是大事,該熱鬨熱鬨。”林建軍給王師傅倒上酒,酒瓶碰撞發出清脆的響聲,“這三年您教我的,不是一桌菜能報答的。今天廠裡的老夥計都在,咱們好好喝一杯。”

圍坐的十幾個人都是車間的老工人,有看著林建軍從學徒成長起來的李師傅,有一起攻克過技術難關的老張,還有林建軍帶的兩個徒弟趙小剛和劉衛國。大家紛紛舉杯,向王師傅致敬:

“王師傅,您這手藝,咱們廠沒人能比!”

“退休了可得常回來看看,我們還等著請教您呢!”

“林科長能有今天,您功不可沒啊!”

王師傅端起酒杯,手微微顫抖,抿了一口酒,辣得直咂嘴,臉上卻笑開了花:“我這手藝算啥,能教出建軍這樣的徒弟,比拿啥獎狀都強。”他看向林建軍,眼神裡滿是欣慰,“這小子剛進廠時,瘦得跟豆芽菜似的,卻能蹲在車床旁看一天,眼神亮得很,我就知道是塊好料。”

林建軍心裡一暖,想起剛穿越時的窘迫。那時他對這個時代的機械加工一竅不通,是王師傅手把手教他認圖紙、磨刀具,在他被賈東旭刁難時護著他,在他因思念現代而迷茫時開導他:“手藝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真本事,走到哪兒都不怕。”

【叮!】

係統的提示音在腦海裡響起,帶著溫情的波動:

【檢測到“師徒情”關鍵事件(王師傅退休),觸發“傳承”效果。】

【人物關係解析:王師傅為宿主的“技術啟蒙者”,傳授基礎技能(鉗工工藝、裝置維護)、行業規矩(師徒禮儀、匠人精神),是宿主融入時代的重要支撐。】

【當前事件影響:強化“技術傳承”認知,提升試製小組凝聚力,獲車間工人普遍認可(聲望值
200)。】

林建軍站起身,端著酒杯走到王師傅麵前,深深鞠了一躬:“師傅,謝謝您。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這杯酒,我敬您,祝您退休後身體健康,安享晚年。”

“好孩子,快起來。”王師傅連忙扶起他,眼眶有些濕潤,“我知道你是乾大事的人,以後廠裡的技術攻關,還得靠你們年輕人。但有句話我得囑咐你——”

他拉著林建軍的手,聲音壓低了些,卻字字清晰:“院裡的人複雜,易中海、劉海中那些人,看著和氣,心裡的算盤打得精著呢。你性子直,又太專注技術,得防著點。守住本心,多為國家做事,彆被那些雞毛蒜皮絆住腳。”

這番話像一股暖流,淌過林建軍的心田。王師傅不僅教他技術,更在替他操心四合院的是非,這份關懷,遠超普通師徒。“師傅,我記住了。”林建軍重重點頭,“您放心,我不會讓您失望的。”

酒過三巡,王師傅從隨身的布包裡拿出一個沉甸甸的木盒,遞給林建軍:“這是我年輕時用的一套木工工具,锛子、鑿子、刨子都齊,是我師傅傳我的。現在我用不上了,給你吧,說不定哪天能用上。”

林建軍開啟木盒,裡麵的工具被打磨得鋥亮,木柄上布滿了細密的包漿,顯然是用了幾十年的寶貝。他拿起一把小巧的鑿子,刃口鋒利如新,能清晰地看到上麵刻著一個“王”字——這是手藝人的“傳家寶”。

“師傅,這太貴重了,我不能要。”林建軍想推回去,被王師傅按住了。

“拿著。”王師傅的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手藝這東西,得傳下去。我沒兒子,你就當是我的半個兒子,這工具給你,合該如此。以後遇到解不開的難題,摸摸它們,想想老祖宗的規矩,或許就有思路了。”

林建軍握緊工具,木柄的溫度透過掌心傳來,沉甸甸的,像接過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套工具,更是一份信任,一份“匠人精神”的傳承。

【叮!】

係統的提示音再次響起,帶著鄭重的判定:

【檢測到“技術傳承”關鍵物品(王師傅的木工工具),觸發“匠心”特效。】

【特效解析:持有該物品時,“技術推演”功能精度提升10%,對傳統工藝的理解速度加快,可更好融合現代技術與傳統經驗。】

【獎勵發放:“王師傅的私房筆記”(含40年機械故障處理心得);“車間老工人信任度
300”;科技報國積分
500。】

林建軍翻開係統獎勵的筆記,泛黃的紙頁上用毛筆字寫著密密麻麻的心得:“車床異響先查皮帶鬆緊,再看齒輪間隙”“淬火後的零件要‘慢冷’,急冷易裂”“對付難纏的工件,要像揉麵團,剛柔並濟”……每一條都帶著老工人的智慧,比任何教科書都實用。

“師傅,您放心,這工具我一定收好,好好學手藝,不辜負您的期望。”林建軍的聲音有些哽咽,這是他穿越到這個時代,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厚重的“親情”。

旁邊的李師傅看著這一幕,忍不住抹了抹眼睛:“老王,你這徒弟沒白教。想當年你總說‘手藝不傳懶人’,現在看來,你是把壓箱底的本事都教給建軍了。”

“好東西就得給懂行的人。”王師傅笑了笑,又喝了一口酒,“建軍這孩子,不僅手藝學得快,心也正。上次賈東旭想偷學無縫鋼管技術,是他攔住的;許大茂倒賣電影票,也是他反映給保衛科的。守規矩,有原則,這比手藝更重要。”

眾人紛紛點頭,看向林建軍的眼神裡多了幾分敬佩。傻柱今天也被邀請來了,他端著酒杯,走到林建軍麵前,難得地認真:“建軍,以前我總覺得你太較真,今天聽王師傅一說,才明白你這是守住了‘工匠的本分’。這杯酒,我敬你。”

林建軍和他碰了碰杯,兩人一飲而儘,過去的隔閡在酒液中悄然消融。

宴席過半,王師傅拿出一個用油布包著的東西,遞給林建軍:“這是我年輕時在上海學的‘劃線盤’,精度比廠裡的高,給你帶徒弟用,彆讓孩子們走彎路。”

林建軍接過劃線盤,黃銅的指標鋒利如新,手柄被摩挲得發亮,能感受到歲月的溫度。他知道,這是王師傅最珍視的工具,平時都鎖在工具箱裡,從不外借。

【叮!“傳承”效果強化,獲得“老工人人脈網路”初步許可權(可向退休老工人請教技術難題)。】

係統的提示音讓林建軍心裡一震。這意味著他不僅能從王師傅這裡學到東西,還能通過他聯係到更多行業內的老專家,獲取那些未被記錄在書本上的“絕活”——這在技術資料匱乏的1954年,是不可估量的財富。

夕陽西下時,宴席才散。林建軍攙扶著微醺的王師傅往廠門口走,老工人的腳步有些蹣跚,卻走得很穩。路過車間時,王師傅指著那台新安裝的精密軋機,對林建軍說:“這機器是好,但彆太依賴它。真正的好工匠,手裡的銼刀就是尺子,眼睛就是水平儀,機器壞了,手藝不能丟。”

“我記住了,師傅。”林建軍點頭,“等您有空,我帶您看我們新軋的高壓鍋爐管,保證比蘇聯專家要求的還精度高。”

“好,好……”王師傅笑得合不攏嘴,拍了拍林建軍的胳膊,“我等著。對了,院裡那幾個‘能人’,你彆硬碰硬,他們要的是麵子,你守好你的裡子(手藝和原則),時間長了,他們自然不敢惹你。”

這話戳中了林建軍的心事。他知道,王師傅不僅關心他的工作,連四合院的是非都看在眼裡,這叮囑裡藏著老人的細致和關愛。

送王師傅上了回家的馬車,林建軍站在廠門口,看著馬車漸漸遠去,手裡還握著那套木工工具,沉甸甸的。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與車間的輪廓交織在一起,像一幅傳承的剪影。

回到四合院時,天色已暗。閻埠貴看到林建軍手裡的工具箱,好奇地問:“建軍,這是啥寶貝?看著挺老的。”

“我師傅給的,他今天退休了。”林建軍的語氣裡帶著自豪,“是套木工工具,用了幾十年了。”

閻埠貴的眼睛在工具上轉了兩圈,算盤珠子在心裡打得劈啪響——這小子不僅自己出息了,還得了老工人的真傳,以後在廠裡的地位怕是更穩了,看來得跟他處得更近乎些。

林建軍沒理會他的打量,徑直回了耳房。他把王師傅給的劃線盤和木工工具小心翼翼地放進保險櫃,和那些軍工圖紙放在一起——在他心裡,這些承載著匠心和傳承的工具,與國家機密一樣重要。

【叮!完成“師徒情”關鍵事件,綜合評價:優秀。】

【最終獎勵:“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融合指南”;“科技報國積分
300”;“王師傅的終身信任”(可無條件求助)。】

林建軍翻開指南,裡麵詳細介紹瞭如何將老工匠的“手感”“經驗”轉化為可量化的技術引數,如何用現代裝置驗證傳統工藝的合理性。他忽然明白,王師傅傳給他的不僅是工具和手藝,更是一種“守正創新”的精神——既要尊重傳統,又要勇於突破,這纔是技術進步的真諦。

窗外的月光透過護欄照進來,落在工具箱上,泛著溫暖的光澤。林建軍知道,王師傅的退休不是結束,而是傳承的開始。他會帶著師傅的叮囑和期望,在“科技報國”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讓那些藏在歲月裡的匠心,在新的時代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至於四合院裡的紛擾,正如王師傅所說,守住“裡子”就好。隻要手藝過硬、原則堅定,那些算計和是非,終將像車間裡的鐵屑,被時間的風吹散,留不下絲毫痕跡。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