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問天 第91章 丹道精修
三日後,丹師閣偏殿。
縷縷輕煙自四角蟠螭紋青銅香爐中嫋嫋升起,並非凡俗廟宇中那種濃烈到嗆人的香火氣,而是數十種靈植藥材微妙調和後,經慢火煨出的清淨藥香。它不霸道,卻極有存在感地彌漫在殿宇的每一寸空間,沁入肺腑,試圖撫平每一位來此求索丹師內心的焦躁與塵埃。
晨曦透過雕花窗欞,被切割成細碎的光柱,柔和地灑落。二三十位丹師端坐在蒲團之上,修為多在築基期,胸前佩戴的三階徽章在光線下閃爍著各異的光澤,如同他們此刻複雜的心境。光影交錯間,映照出眾人各異的神態:有沉穩如古井者,亦有焦灼彷徨者;有帶著世家子弟特有的從容者,也有如林凡般,眉宇間帶著一絲生存磨礪出的審慎與堅韌者。一股無形的、混合著求知、比較、評估乃至一絲不易察覺的競爭與戒備的氛圍,在這看似祥和的藥香中暗流湧動。
林凡擇了一個中排靠邊的位置坐下,目光平靜地掃過全場。(這哪裡是單純的傳道授業之所,分明是丹道界的微縮江湖。資源、人脈、聲望、理念…一切現實中的糾葛,在這裡都以更精緻、更隱晦的方式存在著。我來此,非為融入某個圈子,亦非為爭一時長短,所求唯二:一為真知,提升安身立命之本;二為識人,辨清可交之輩、需防之人,在這天機城方能走得更穩。)
剛坐定,身旁的低語便印證了他的想法。
“聽說這次下了血本,真有準四階大師來?”
“難說。即便來了,講的也未必是咱能立刻用上的。不如想想課後如何能搭上孫丹師的線,他那‘凝神香’雖貴,但若真能提升半點築基丹成丹率,這投資便值了。”
“唉,我等散修,資源有限,每一步都得精打細算,錯不起啊。”
言語間,是**裸的現實考量,是對投入產出的精細計算,帶著修行路上常見的焦慮與功利。
正說著,殿門無聲滑開,錢銘老者步入。殿內瞬間安靜。沒有寒暄,直接開始。一尊丹爐,數味靈草,便是全部道具。
“今日講授‘淬元丹’之文武火轉換契機。”錢老聲音平穩,開門見山,“火候之差,僅在毫厘。失之毫厘,謬以千裡,輕則丹品下降,重則靈材儘毀。此非虛言,乃無數教訓所得。”
他指尖燃火,動作簡潔至極,沒有任何花哨。控火、投藥、觀察…每一個動作都高效、精準,帶著一種將損耗降到最低、將藥效提到最高的實用主義風格。這並非藝術表演,而是生產力核心技術的展示。
(林凡暗想:)
這纔是真正寶貴的東西!沒有玄乎其玄的理念,隻有能直接轉化為靈石和修為的實操技術。每一分靈力的精準運用,每一息火候的恰到好處,背後都是巨大的成本節約和成功率提升。這省下來的、賺到的,纔是實實在在能支撐我走下去的資源。他立刻集中全部心神,手中掐訣模擬,神識更是高度集中,試圖將每一個細節拆解、吸收、烙印在腦海,同時袖中玉簡飛快記錄:“辰時三刻,火力收兩分,非為減,實為‘裹’,引藥氣迴旋…”、“凝露草汁投入後,需待其‘化氣如霧’,方可進行下一步…”
上午課程過半,孫丹師登場,華服耀眼,言辭激昂,推銷著他的“意念凝丹法”和昂貴的“凝神香”。
林凡聞言,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這一套,將複雜的係統性問題歸結於虛無縹緲的“意念”、“悟性”,再推銷昂貴的“解決方案”,本質是利用焦慮收割靈石。對於缺乏係統指導、急於求成的初學者,確有誘惑力。但這如同空中樓閣,無法持久。我的靈石,每一塊都得用在刀刃上,換取確定的、可複現的進步。這“凝神香”,價效比極低,絕不考慮。)
身旁那位樸實丹師的無聲警告,更讓他確信這一點。林凡點頭致謝,並在玉簡上記下:“孫氏意念法——疑為噱頭,凝神香——價效比低,已驗證。警惕丹道中的‘成功學’。”
課間休息,林凡沒有浪費時間在無謂社交上,而是直奔角落的李師傅。他看到那位年輕丹師正因李師傅精準的點撥而狂喜,也看到了李師傅那簡單卻極其實用的火力曲線圖。
這纔是基層丹師最需要的東西!可量化、可執行、能立刻避免損失、提高成功率的標準操作程式雛形!李師傅這樣的人,纔是丹師閣真正的瑰寶,卻因不擅表達和鑽營,被邊緣化。他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
林凡立刻上前,恭敬行禮後,直陳來意:“李師傅,晚輩林凡。見您這火力控製之法極為精妙實用,若能記錄下來,加以整理推廣,必能讓我等初學者少走許多彎路,節省大量不必要的靈材損耗。晚輩願協助您完成此事,將其係統化、視覺化。這不僅惠及他人,亦是您畢生經驗的寶貴備份與傳承。”
他同時看向那年輕丹師及其他幾位被吸引過來的、眼神中帶著務實光芒的同道:“諸位道友,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我等皆非世家大族出身,靈草靈石來之不易,每一次炸爐都是巨大損失。不如將各自遇到的問題、失敗的經驗、甚至成功的點滴記錄下來,共享於此。我們將錢老的要點、李師傅的曲線、還有大家實踐中的得失彙總起來,編撰一份屬於我們自己的《避坑實用手冊》和《基礎操作指南》,豈不比空談意念、盲目嘗試強上百倍?”
這番話,沒有高大上的理想,全是紮紮實實的利益點:省靈石、省材料、提高成功率、避免損失。立刻引起了那幾位務實丹師的強烈共鳴!
“林兄此言大善!”
“我上次炸爐的教訓還記錄著呢!”
“我這有種處理赤鐵礦粉的心得,或許能補充進去!”
一個以“節約資源、提高成丹率”為共同目標的、小小的學習型小組,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沒有虛頭巴腦的口號,隻有最實際的需求作為紐帶。
孫丹師的譏諷和李師傅的沉默,山羊鬍的挑釁和林凡用技術細節進行的無聲反擊,都成了這個小團體凝聚力的催化劑。他們越發清楚地認識到,誰在真正解決問題,誰又在製造焦慮和割韭菜。
下午的課程,林凡和小組成員聽得更加認真,記錄得更加細致,互相之間甚至開始用眼神交流,印證彼此的理解。
課程結束後,錢老喚住林凡。聽完林凡不僅談了感悟,更提出了具體務實的建議——設立“實操工坊”以成果換資源、整理基礎教材降低學習成本——錢老眼中讚賞更濃。
“閣主讓我轉告你,”錢老低聲道,“‘丹道如海,亦如世情。潮汐奔湧,泥沙俱下,然礁石永存。知其濁,而不染其身;知其難,而不改其誌。聚沙成塔,積跬步以至千裡,方為我輩修士務實之道。’你所思所想,已觸及根本。務實並非獨善其身,而是攜手同道,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用,讓真正有價值的技術和經驗得以流傳。這纔是對抗浮誇虛妄、紮根成長的最堅實力量。閣主會考慮你的建議。”
林凡心中豁然開朗,更深層的感悟湧上心頭。(原來如此。玄雲子閣主和錢老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有潛力的丹師,更是一個可能帶來改變、營造務實風氣、提升丹師閣底層效率的種子。我的價值,不僅在於我能煉出多好的丹,更在於我能影響多少人一起變得更務實、更高效。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穩健”和“複興”。)
夜色初降,林凡回到青焰閣丹房。地火再燃,他依照今日所學所獲,嚴格操作。當那枚帶著雲紋的淬元丹出爐時,他心中平靜而充實。
小玖帶來的訊息和那幾份丹渣,更是讓他看到了希望。(資源共享,經驗互換,錯誤共鑒——這纔是最符合我們這些資源有限者現實利益的學習和發展模式。一個人的力量終有極限,但一個務實、互信的共同體,卻能產生巨大的能量。)
他看著爐火,目光堅定。(或許,我無法立刻改變整個丹師閣的風氣,但我可以從身邊做起,聚集起一批真正務實、願意沉下心來鑽研技術的同道。青焰閣,或許不僅可以是一個店鋪,將來也可以成為一個微小但堅實的‘技術交流點’和‘務實同盟’的發起之地。這比任何虛名都更有價值,也更符合我穩健發展的道路。)
外界的紛擾依舊,但林凡腳下的路卻越發清晰堅實。他的道,不僅在丹爐之內,更在如何於現實的土壤中,更有效、更聰明地生存和成長,並為自己和同道開辟出一片更有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