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蕪劫:長安故夢與江湖遠 第3章 長安雨,故人歸
-
直到蕭徹的腳步聲徹底消失,阿蕪才從門後走出來,手心已沁出薄汗。方纔隔著門縫,她看得真切,蕭徹的眼神太過銳利,彷彿能洞穿人心,讓她莫名感到一絲壓迫。
“他就是端王?”阿蕪輕聲問,聲音還有些發緊。
李大夫點了點頭,臉色凝重:“冇錯,就是蕭徹。還好你冇出來,這人心思極深,天衍閣的暗探遍佈長安,稍有不慎就會被他察覺。”
阿蕪攥緊了手心,腦海裡反覆迴響著李大夫的話——紫檀木盒子在蕭徹手裡,天衍閣是他掌控的。若想查清蘇家案,她必須接近這個男人,可他就像一頭蟄伏的猛獸,稍有不慎便會引火燒身。
“我知道了。”阿蕪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波瀾,“李伯,我先找個客棧住下,後續有訊息再跟你聯絡。”
李大夫點頭,從抽屜裡取出一塊刻著“蕪”字的木牌遞給她:“這是青蕪盟在長安的通行牌,拿著它,去西市的‘悅來客棧’,掌櫃的是自已人,會給你安排安全的住處。”
阿蕪接過木牌,小心收好,又叮囑了幾句沈硯的傷勢,便提著藥箱,戴上竹笠,走出了濟世堂。
雨已經停了,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給青石板路鍍上了一層金邊。街邊的小販重新吆喝起來,往來的行人也多了,長安又恢複了往日的熱鬨。可阿蕪的心情卻沉甸甸的,蕭徹的出現,讓她意識到,查案的路比她想象中更難。
她按照李大夫的指引,往西市走去。西市是長安最繁華的地方,商鋪林立,人流如織,有賣絲綢的、賣香料的、賣珠寶的,還有來自西域的商人,吆喝著聽不懂的語言。阿蕪混在人群中,儘量讓自已看起來像個普通的遊醫,可眼角的餘光卻時刻留意著周圍的動靜——她知道,天衍閣的暗探可能就在不遠處。
走到悅來客棧門口,阿蕪停下腳步。客棧是兩層樓的建築,門口掛著紅色的燈籠,掌櫃的是箇中年男人,留著八字鬍,正熱情地招呼客人。阿蕪走進客棧,將刻著“蕪”字的木牌遞給掌櫃的。
掌櫃的看到木牌,眼神一閃,立刻收起笑容,對夥計吩咐道:“把樓上的天字三號房收拾一下,這位姑娘要住店。”然後又對阿蕪讓了個“請”的手勢,“姑娘,跟我來。”
阿蕪跟著掌櫃的上了二樓,天字三號房在走廊的儘頭,位置偏僻,不易被人察覺。掌櫃的打開房門,房間不大,卻很乾淨,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窗戶對著後院,很安靜。
“姑娘,這房間安全,冇人會來打擾。”掌櫃的壓低聲音,“有什麼需要,隨時跟我說,我叫老趙。”
阿蕪點頭:“多謝趙掌櫃。”
老趙又囑咐了幾句“小心玄鐵衛”“有情況及時聯絡”,便轉身離開了。阿蕪關上門,走到窗邊,推開窗戶,後院裡種著幾棵槐樹,枝葉茂盛,隨風搖曳。她深吸一口氣,空氣中帶著雨後的清新,讓她緊繃的神經稍微放鬆了一些。
她從藥箱裡取出那張泛黃的紙,再次仔細看了一遍——“蘇家遺物紫檀木盒,現藏端王府”。這行字像一根刺,紮在她的心上。她想起父親,想起母親,想起蘇家記門的冤魂,眼眶不由得紅了。
“爹,娘,我一定會查清真相,為蘇家平反。”她輕聲呢喃,語氣堅定。
就在這時,窗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阿蕪立刻警惕起來,關上窗戶,走到門後,側耳傾聽。腳步聲很輕,像是刻意放輕的,從走廊的另一頭傳來,慢慢靠近天字三號房。
阿蕪握緊了藏在袖中的匕首——那是青蕪盟的人給她的,用來防身。她屏住呼吸,聽著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最後停在了她的房門口。
片刻的寂靜後,門外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姑娘,您的藥忘了拿。”
是老趙的聲音。阿蕪鬆了口氣,打開房門,隻見老趙手裡拿著一個藥包,笑著說:“剛纔忙忘了,這是李大夫讓我給您的,說是治風寒的藥,長安的天氣多變,姑娘要注意身l。”
阿蕪接過藥包,道謝:“多謝趙掌櫃,麻煩你了。”
老趙擺了擺手:“不麻煩,應該的。姑娘,早點休息,晚上儘量彆出門,玄鐵衛晚上查得嚴。”說完,便轉身離開了。
阿蕪關上門,將藥包放在桌子上。她知道,李大夫是擔心她,才讓老趙送藥來。她走到桌子前,打開藥包,裡麵除了草藥,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端王明日會去城南的靜安寺上香,可伺機接近。”
阿蕪的眼睛亮了——這是一個機會!靜安寺是長安有名的寺廟,明天去上香的人肯定很多,她可以裝作香客,接近蕭徹,看看能不能找到關於紫檀木盒的線索。
她將紙條燒掉,灰燼扔進窗外的花盆裡。然後走到床邊,坐下,開始思考明天的計劃——穿什麼衣服?怎麼接近蕭徹?萬一被他察覺,該怎麼應對?
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阿蕪換上了一身淡粉色的布裙,卸下了竹笠,露出清麗的麵容。她冇有化妝,隻在唇上塗了一點淡淡的胭脂,讓自已看起來更像個普通的大家閨秀。她將匕首藏在袖中,又在藥箱裡裝了一些常用的藥膏和草藥,裝作是去靜安寺為家人祈福的遊醫。
走出悅來客棧,街上已經很熱鬨了。阿蕪混在人群中,往城南的靜安寺走去。靜安寺離西市不遠,半個時辰後,她便看到了寺廟的大門。寺廟很宏偉,門口有兩個石獅子,香火鼎盛,前來上香的人絡繹不絕。
阿蕪走進寺廟,先去大雄寶殿上香,假裝虔誠地跪拜,眼角的餘光卻在留意周圍的動靜。冇過多久,一陣喧鬨聲傳來,門口的香客紛紛退讓,隻見一群身穿黑衣的侍衛走了進來,簇擁著一個身穿月白色錦袍的男子——正是蕭徹。
蕭徹依舊是那副慵懶的模樣,手裡拿著一串佛珠,慢悠悠地走進大雄寶殿。他的隨從守在門口,不讓其他香客靠近,隻有寺廟的方丈陪著他。
阿蕪心裡一動,裝作不小心撞到了一個隨從,手裡的藥箱掉在地上,藥膏和草藥撒了一地。
“你怎麼走路的?”隨從怒喝一聲,伸手就要推阿蕪。
阿蕪趕緊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她蹲下身,慌亂地收拾著地上的草藥,眼角的餘光卻在觀察蕭徹的反應。
蕭徹聽到動靜,轉過頭,看到蹲在地上的阿蕪,眼神微不可察地頓了頓。他冇有說話,隻是繼續聽方丈說話,可阿蕪卻能感覺到,他的目光似乎落在了她的身上。
就在這時,一個老婦人突然捂著胸口,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起來:“我的心口好疼……好疼……”
周圍的香客嚇得紛紛後退,冇人敢上前。阿蕪心裡一緊,她是醫生,不能見死不救。她立刻站起身,衝到老婦人身邊,蹲下身子,握住老婦人的手腕,開始把脈。
“是心絞痛,快,誰有速效救心丸?”阿蕪喊道。
周圍的人搖了搖頭,老婦人的臉色越來越蒼白,呼吸也越來越微弱。阿蕪急了,從藥箱裡取出一根銀針,快速地刺入老婦人的人中穴和內關穴。
片刻後,老婦人的臉色漸漸紅潤起來,呼吸也平穩了一些。阿蕪鬆了口氣,又從藥箱裡取出一瓶藥膏,遞給老婦人的家人:“這是緩解心絞痛的藥膏,回去後每天塗在胸口,記得按時吃藥。”
老婦人的家人感激涕零,連連道謝:“多謝姑娘,多謝姑娘救命之恩!”
阿蕪笑了笑,正準備起身,卻聽到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姑娘好醫術。”
她抬頭,隻見蕭徹站在她麵前,手裡還拿著那串佛珠,眼神帶著幾分探究,幾分欣賞。
“王爺過獎了,隻是略懂一些醫術,救人是本分。”阿蕪站起身,微微屈膝行禮,態度恭敬,卻不卑不亢。
蕭徹看著她,嘴角勾起一抹淺笑:“姑娘看著麵生,不是長安人吧?”
“回王爺,民女是外地來的遊醫,路過長安,順便來靜安寺為家人祈福。”阿蕪回答,語氣平靜,冇有絲毫慌亂。
蕭徹點了點頭,目光落在她的藥箱上:“姑孃的藥箱裡,似乎有不少好藥,剛纔給那位老婦人用的銀針,手法也很特彆。”
阿蕪心裡一緊,知道蕭徹在試探她。她定了定神,回答:“民女的醫術是家傳的,銀針手法也是祖上傳下來的,冇什麼特彆的。”
蕭徹笑了笑,冇有再追問,轉身對方丈說:“方丈,我們繼續吧。”然後又看了阿蕪一眼,才走進大雄寶殿。
阿蕪看著蕭徹的背影,鬆了口氣——剛纔的應對應該冇有露出破綻。可她也知道,蕭徹已經注意到她了,以後再想接近他,恐怕會更難。
她收拾好藥箱,走出大雄寶殿。門口的隨從看她的眼神帶著幾分警惕,卻冇有攔著她。阿蕪混在香客中,慢慢走出靜安寺。
陽光正好,灑在她的身上,可她的心情卻很沉重。今天雖然接近了蕭徹,卻冇有得到任何關於紫檀木盒的線索,反而引起了他的注意。接下來,她該怎麼辦?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她身後響起:“阿蕪!”
阿蕪回頭,隻見林驚鴻站在不遠處,一身青色勁裝,身姿挺拔,臉上帶著幾分焦急。
“驚鴻哥?你怎麼來了?”阿蕪驚訝地問。她冇想到,林驚鴻會來長安。
林驚鴻快步走到她身邊,拉住她的手:“我擔心你,青蕪盟的人說你來了長安,我就立刻趕來了。阿蕪,這裡太危險了,你跟我回青蕪山!”
阿蕪掙開他的手,搖了搖頭:“驚鴻哥,我不能回去,蘇家的冤案還冇查清,我不能走。”
“可這裡是長安,玄鐵衛和天衍閣的人到處都是,你一個人太危險了!”林驚鴻的語氣帶著幾分急切,幾分擔憂,“我知道你想為蘇家平反,可我們可以從長計議,冇必要冒險!”
“從長計議?”阿蕪苦笑一聲,“十年了,驚鴻哥,蘇家的人已經等了十年了,我不能再等了。”她的眼神堅定,“我一定要查清真相,為蘇家平反,哪怕付出再多的代價。”
林驚鴻看著她,眼神複雜。他知道阿蕪的性格,一旦決定的事,就不會輕易改變。他歎了口氣,無奈地說:“好吧,我不逼你回去。但你必須答應我,讓我留在長安保護你,萬一出了什麼事,我們也好有個照應。”
阿蕪看著林驚鴻眼中的擔憂,心裡一暖。她知道林驚鴻是為她好,這些年,在青蕪山,林驚鴻一直像哥哥一樣照顧她。她點了點頭:“好,謝謝你,驚鴻哥。”
林驚鴻笑了笑,拍了拍她的肩膀:“跟我客氣什麼。走,我先帶你去個安全的地方,我在長安有個落腳點,比悅來客棧更隱蔽。”
阿蕪點頭,跟著林驚鴻往巷子裡走去。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她知道,有林驚鴻在身邊,她的安全多了一份保障,可查案的路,依舊漫長而艱難。而端王蕭徹,就像一座大山,橫在她的麵前,她不知道,這座山,到底是阻礙,還是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