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小說集 第147章 冰釋前嫌
寢宮內,燭火搖曳,映照著喀爾喀公主蒼白的麵容。康熙坐在床邊,握住她微涼的手,指尖不自覺地輕顫。他凝視著公主緊閉的雙眼,心中翻湧著複雜的情緒。這位從小被孝莊撫養長大的侄妹妹,究竟背負著怎樣的秘密?
「皇兄……」公主的聲音微弱,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奴婢有一事相告,但求您莫怪。」康熙微微俯身,示意她繼續說下去。他的眉頭緊鎖,似乎預感到接下來的話將掀起驚濤駭浪。
「孝莊太皇太後臨終前,曾留下一道密令……」公主喘息著,聲音斷斷續續,「奴婢不得已,隻能遵從她的安排。」她的話語戛然而止,彷彿耗儘了最後一絲力氣。康熙的心猛地一沉,這突如其來的訊息讓他措手不及。
他緩緩鬆開公主的手,目光落在她掌心若隱若現的暗紋上。那紋路似曾相識,卻一時想不起在哪裡見過。康熙站起身,步履沉重地走到窗前。窗外陰雲密佈,偶爾傳來幾聲悶雷,彷彿預示著某種危機正在逼近。
與此同時,外庭中胤禛正低頭審視手中的玉佩。那是他自幼佩戴之物,如今竟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裂成兩半。他皺眉拾起掉落的銅片,指尖觸碰到冰涼的金屬表麵時,心頭突然掠過一絲異樣。近來可有異常之事?他努力回憶,卻始終無法找到答案。
寢宮的大門被輕輕推開,康熙緩步走出。他的神情比先前更加凝重,眼中隱約透出幾分憂慮。眾皇子紛紛垂首行禮,卻不敢抬頭直視父親的臉色。胤祥站在佇列末尾,臉色略顯蒼白,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
「今日召集你們前來,是為了一件要緊之事。」康熙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回蕩在寂靜的大殿中。他抬眼掃過眾人,目光最終停留在胤祥身上。「老十三,你近日可有不適?」胤祥聞言一怔,連忙答道:「兒臣無恙,隻是昨夜偶感風寒。」
話音未落,胤祥忽然身體一晃,險些跌倒。幾名侍衛急忙上前攙扶,卻發現他的額頭竟浮現出汗珠。
寢宮內,康熙再次翻開孝莊留下的手記。泛黃的紙頁間夾雜著一幅模糊的地圖輪廓,與念珠拚湊而成的圖案極為相似。他手指輕撫過那些字跡,腦海中浮現出多年前的一幕——他曾無意間翻閱過類似的文獻,當時並未放在心上,如今卻成了關鍵線索。
另一邊,胤禛獨自坐在書房中,反複端詳手中的銅片。陽光透過窗欞灑下斑駁的影子,他忽然注意到銅片邊緣的缺口形狀與傳國玉璽缺損的部分完全吻合。這一發現讓他心頭一震,難道這一切並非偶然?
喀爾喀公主的遺言仍在耳邊回響,可她提到的「不得已」究竟指什麼?康熙踱步至案前,提筆蘸墨,在紙上寫下幾個關鍵詞:胎記、星圖、密令。他試圖理清其中的聯係,卻發現謎團越解越多。
翌日清晨,天剛矇矇亮,胤祥便匆匆趕到禦書房求見。他神色憔悴,顯然一夜未眠。「皇阿瑪,兒臣昨夜夢見一位女子吟誦蒙古咒語,醒來後便覺得頭昏腦脹。」他說完,從袖中取出一張紙條遞上。
康熙接過紙條,隻見上麵用古蒙文寫著短短幾句詩。內容晦澀難懂,但其中一句卻讓康熙瞳孔微縮——「星河指引,血脈相連」。這與胤祥昏迷時顯現的星圖有何關聯?康熙沉吟片刻,揮手命人將紙條收好。
寢宮內外的氣氛愈發壓抑,連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莫名的緊張感。康熙佇立於廊下,望著遠處灰濛濛的天空,思緒如潮水般翻湧。如何平衡朝堂勢力與查明真相之間的矛盾,成為他此刻最大的困擾。
夜晚降臨,胤禛來到胤祥的居所探望。兄弟二人相對而坐,茶盞中的熱氣嫋嫋升騰。「四哥,你說這些事會不會牽扯到祖母當年的秘密?」胤祥低聲問道,語氣中透著不安。
胤禛搖了搖頭,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你可還記得公主臨終前提到的『不得已』?或許,這纔是解開所有謎題的關鍵。」胤祥聞言陷入沉思,良久才喃喃道:「若是如此,那背後隱藏的真相恐怕遠超我們的想象。」
次日,康熙召集群臣議事,表麵上不動聲色,實則暗中觀察每個人的反應。當談及皇子們的胎記問題時,幾位年長的大臣神色微變,欲言又止。康熙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細節,心中頓時升起新的疑問。
回到寢宮後,康熙重新審視喀爾喀公主的遺物。在她的枕下,他發現了一枚小巧的木匣,裡麵裝著一塊殘破的絹布。展開一看,竟是孝莊親筆書寫的密信。信中提及某段曆史的隱秘真相,以及為何必須由公主代為守護的原因。
這一發現讓康熙豁然開朗,同時也倍感壓力。他意識到,這場風波不僅關乎家族血脈,更可能撼動整個王朝的根基。寢宮內的燭火依舊搖曳,映照著他疲憊卻堅定的麵龐。
同一時間,胤禛也在自己的府邸中忙碌著。他將玉佩碎片與銅片仔細擺放在一起,試圖尋找更多線索。月光透過窗紗灑進來,為桌上的物件鍍上一層銀輝。他的目光專注而深邃,彷彿已洞悉了某些蛛絲馬跡。
數日後,康熙再度召集眾皇子入宮。這一次,他的態度明顯不同,言語間流露出一種決絕的意味。「朕決定徹查此事,無論牽涉何人,絕不姑息!」他說完,目光逐一掃過眾人,最後定格在胤祥身上。
胤祥感受到父親的目光,心頭一凜,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拳頭。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會充滿挑戰,但這也是他們必須麵對的責任。庭院中的梧桐樹沙沙作響,彷彿在訴說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隨著調查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線索浮出水麵。孝莊手記中的地圖、胤祥額頭的星圖、銅片與玉璽的契合,這一切似乎都在指向同一個方向。康熙獨自坐在龍椅上,閉目沉思,腦海中不斷推演各種可能性。
「倘若真如公主所言,那麼當年的決策究竟是出於何種考量?」他喃喃自語,聲音低不可聞。窗外烏雲漸散,一縷陽光穿透雲層灑進大殿,照亮了案幾上攤開的卷宗。
胤禛和胤祥私下商議對策,二人默契十足。他們明白,隻有齊心協力才能揭開真相,並保護家族免受更大的衝擊。「三弟,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退縮。」胤禛鄭重說道,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胤祥點了點頭,目光堅定。「四哥說得對,這是我們共同的使命。」兄弟倆擊掌盟誓,隨後各自分頭行動。庭院中,秋風拂過,落葉紛飛,為這一場風波增添了幾分蕭瑟之意。
隨著時間推移,康熙逐漸掌握了更多證據。他開始著手整理所有的線索,試圖拚湊出完整的真相。寢宮內,燭火通宵達旦,映照著他專注的身影。每一份資料、每一句證詞,都被他反複推敲,力求萬無一失。
終於,在某個深夜,康熙長舒一口氣,將最後一份奏摺合上。他的目光投向窗外,星光點點,天地靜謐。儘管前路未知,但他已然做好準備迎接一切挑戰。這一刻,他既是帝王,也是家族的守護者。
寢宮的大門悄然開啟,康熙緩步走出。他的步伐穩健,眼神中透著一股不可動搖的信念。眾臣跪拜迎接,他卻隻是淡淡一笑,揮手示意眾人起身。「明日早朝,朕有要事宣佈。」他說完,轉身離去,留下滿堂肅穆。
夜色深沉,紫禁城籠罩在一片寧靜之中。然而,所有人都知道,一場巨大的變革正在醞釀。風雲變幻之際,唯有智慧與勇氣能夠引領他們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