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那些事兒 第203章 低層混,要帶刺:保護自己,彆太軟弱
1、彆輕易傾訴:自我暴露,隻會招麻煩
村裡的李嬸,以前總愛
“掏心窩子”。
跟鄰居張嬸說自己兒子沒找到好工作的愁事,跟同事王姐說自己跟老伴拌嘴的委屈,以為這樣能換得同情,結果沒幾天,全村人都知道她兒子
“沒本事”,還有人背後議論她
“脾氣差、跟老伴過不到頭”。
更可氣的是,有人見她總愁眉苦臉,覺得她好欺負,借了她的錢遲遲不還,還說
“你家也不差這點”。王大伯見了就勸她:“傾訴就是把自己的軟肋露給彆人看,不僅換不來真心,還會成了彆人的談資。
你一旦被貼上‘弱者’的標簽,就像地裡的莊稼沒了籬笆,誰都想來薅兩把。”
後來李嬸不再隨便跟人傾訴,心裡有委屈了,就去地裡乾活,或者在家做手工。
慢慢的,沒人再議論她的家事,那些想占便宜的人也沒了由頭。李嬸說:“藏好自己的心事,彆讓人看出你的軟弱,才能安安穩穩過日子。
傾訴是最傻的事,隻會給自己招麻煩。”
2、沒實力的真誠,不值錢
村裡的小周,剛進鎮上的工廠時,總想著用
“真誠”
換人心。
同事讓他幫忙加班,他從不拒絕;有人跟他借工具,他連借條都不讓寫;開會時,他掏心掏肺地提建議,哪怕自己還沒摸清工廠的門道。
可結果呢?同事把他當免費勞力,借走的工具丟了也不還;他的建議因為不切實際,被領導當眾批評
“天真、不懂事”。老支書跟他說:“真誠是好,但得有實力打底。
你啥本事沒有,光靠嘴說真誠,彆人隻會覺得你傻。先把自己的本事練出來,有了實力,彆人才會正視你的真誠;沒實力,再真誠也沒人當回事。
”
小周聽了,不再一門心思
“掏真心”,而是專心學技術,很快成了廠裡的技術骨乾。這時候,他再跟同事相處,彆人對他客客氣氣;
他提的建議,領導也會認真聽取。小周說:“先有實力,再談真誠。你有本事了,彆人才會逼著對你真誠;沒本事,你的真誠隻會被當成笑話。
”
3、認清人性的複雜:彆被一麵矇蔽
村裡的張叔,以前總覺得
“人要麼好要麼壞”。他覺得村裡的劉叔是
“好人”,因為劉叔每次見了他都笑臉相迎,還總幫他遞個農具;
可後來他發現,劉叔背地裡偷砍了他山上的兩棵樹,還說是
“風吹倒的”。他也覺得鎮上的裁縫李姐
“心眼好”,因為李姐給她做衣服總多留些布料,可沒想到,李姐見他老實,給的布料都是次等貨,還多收了他的錢。
王大伯跟他說:“人性就像地裡的紅薯藤,看著綠油油的,底下的根可能好可能壞。強盜見了小動物也可能心軟,好人見了乞丐也可能不耐煩。
你得全方麵看人,彆被人家的一麵給騙了。”
後來張叔不再輕易給人下定義,跟人相處時,多觀察、少輕信。劉叔再笑臉相迎,他也會留意自家的樹;
李姐再給多布料,他也會檢查布料的好壞。慢慢的,他沒再吃過被
“一麵”
矇蔽的虧。張叔說:“認清人性的複雜,纔不會被傷害。
彆覺得人隻有一麵,多看看、多想想,才能看清誰是真對你好。”
4、重視時間消費:彆讓時間白白浪費
村裡的小芳,以前總愛
“刷手機”。
早上起來先刷半小時短視訊,中午吃飯時看一集電視劇,晚上睡前還得玩一小時電子遊戲。結果呢?地裡的菜忘了澆水,蔫了大半;手工活堆了一堆沒做,訂單都快逾期了;
連跟家人說話的時間都少了,家裡的氛圍越來越冷清。她媽跟她說:“時間就像地裡的水,用在正經地方能澆活莊稼,浪費了就啥用沒有。
你天天刷視訊、看電視劇,看似快活,其實是把自己的時間都扔了。不是不讓你玩,你得算明白,玩這些到底值不值。”
小芳聽了,開始控製自己的
“時間消費”。
早上起來先去地裡乾活,中午吃完飯做手工,晚上隻玩半小時手機,剩下的時間跟家人聊天。慢慢的,地裡的菜長得綠油油的,手工訂單也按時完成了,家裡的氛圍也熱乎起來。
小芳說:“重視時間消費,纔不會浪費日子。把時間花在有用的地方,日子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5、任何時候都要謹言慎行:說話做事,彆太隨意
村裡的趙嬸,以前說話總
“沒把門”。
有次鄰居家的孩子沒考上大學,她隨口說
“這孩子從小就笨,考不上也正常”,結果被鄰居聽到,兩家大吵一架,再也不往來;
還有次,同事問她
“在嗎”,她沒問清楚啥事就回
“在呢,咋了”,結果同事讓她幫忙做一份她根本不會的報表,她推辭不了,熬夜趕工還沒做好,被領導批評了一頓。
老支書跟她說:“說話做事得謹慎,一句錯話、一個錯決定,可能就會惹麻煩。彆人隻問你‘在嗎’,彆輕易回應,先搞清楚人家想乾啥;
說話前多想想,彆隨口就說,免得傷人又害己。”
趙嬸聽了,慢慢養成了謹言慎行的習慣。彆人問
“在嗎”,她會先回
“有事您說”,搞清楚情況再決定;
說話前會在心裡過一遍,不該說的絕不說。慢慢的,她沒再因為說話做事隨意惹過麻煩。趙嬸說:“謹言慎行才能少出錯。說話做事彆太隨意,多想想後果,才能安穩過日子。
”
6、該上的課逃不掉:直麵困難,彆逃避
村裡的李四,以前總愛
“逃避”。覺得自己不善交際,村裡的聚會從不參加,跟人說話也總躲躲閃閃;
覺得自己不會算賬,家裡的賬本從來不管,都是讓老伴打理。結果呢?村裡有人想跟他合夥種大棚,因為他不會交際,說不明白自己的想法,合作黃了;
老伴生病住院,他翻賬本時發現一團亂麻,連家裡有多少錢都不知道,急得團團轉。王大伯跟他說:“人生的課就像地裡的草,你不除,它就會越長越多。
你現在逃避交際、逃避算賬,將來遇到大事,還是得麵對,到時候隻會更狼狽。該學的就得學,該麵對的就得麵對,逃是逃不掉的。”
李四聽了,開始主動
“上課”。
村裡的聚會慢慢參加了,學著跟人聊天;家裡的賬本也學著打理,不會算就問彆人。慢慢的,他能跟人順暢交流了,賬本也理得清清楚楚。
後來有人再跟他談合作,他說得頭頭是道,合作順利成了;老伴再生病,他也能從容應對。李四說:“該上的課逃不掉,直麵困難才能成長。
彆逃避,早學會早省心。”
7、彆被讚美迷惑:認清自己,不被捧殺
村裡的小張,以前總愛聽
“好話”。有人誇他
“種的菜最好”,他就覺得自己的菜真的沒人能比,連農技員的建議都不聽,結果菜遭了蟲災,減產大半;
有人誇他
“會做生意”,他就飄了,盲目擴大規模,沒考慮市場需求,結果蔬菜賣不出去,虧了不少錢。老支書跟他說:“讚美就像糖衣炮彈,吃著甜,其實藏著坑。
你得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彆被人家的幾句好話就迷了眼。人家誇你,可能是客氣,也可能是有目的,你要是當真了,就容易被捧殺。”
小張聽了,不再輕易被讚美迷惑。
有人誇他菜種得好,他會問農技員還有啥改進的地方;有人誇他會做生意,他會先考察市場再做決定。慢慢的,他的菜種得越來越好,生意也做得越來越穩。
小張說:“認清自己,纔不會被讚美坑。彆覺得人家誇你就是真的好,多想想自己的不足,才能走得遠。”
8、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報:接受現實,彆太執著
村裡的趙叔,以前總覺得
“隻要努力,就有回報”。
他每天天不亮就去地裡乾活,比彆人多澆兩遍水、多施三遍肥,以為這樣莊稼就能比彆人多收,結果因為當年天氣不好,他的莊稼跟彆人的收成差不多;
他還學著彆人做手工,沒日沒夜地做,以為能賺大錢,結果因為手藝一般,沒人買,最後隻能堆在家裡。王大伯跟他說:“努力是好,但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報。
就像種地,光靠你勤快還不夠,還得看天氣、看市場。大多數人都是跟著大趨勢走,不是你拚了命努力,就能改變啥。接受現實,彆太執著,日子才能過得舒心。
”
趙叔聽了,不再盲目努力。種地時,除了勤快,還會關注天氣預報,根據天氣調整管理方法;做手工前,會先看看市場需求,再決定做啥。
慢慢的,他的莊稼收成穩了,手工也能賣出一些,日子雖然不算富裕,但也過得踏實。趙叔說:“接受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回報,才能不焦慮。
彆太執著於結果,儘力就好。”
9、彆想普度眾生:管好自己,少管彆人
村裡的張嬸,以前總愛
“好為人師”。鄰居家教育孩子,她覺得方法不對,非要插一嘴,結果被鄰居懟
“我家的事不用你管”;
同事做手工,她覺得步驟不對,非要指點,結果同事煩了,跟她吵了一架。她還總愛揭穿彆人的小把戲,以為這樣是
“正義”,結果得罪了不少人,在村裡沒了朋友。
王大伯跟她說:“你不是菩薩,沒義務普度眾生。彆人的事,隻要不礙著你,就彆瞎摻和。多說幾句‘牛逼’‘厲害了’,少管彆人的閒事,就能少很多麻煩;
彆人說些沒用的,你就‘嗯嗯’應著,彆較真,就能過濾不少垃圾事。”
張嬸聽了,不再好為人師,也不再隨便揭穿彆人。鄰居教育孩子,她不再插嘴;
同事做手工,她不再指點;彆人說閒話,她就笑著應兩聲。慢慢的,她跟人的關係緩和了,身邊也有了朋友。張嬸說:“管好自己,少管彆人,煩惱就少了。
彆總想著幫彆人,先把自己的日子過好,纔是正事。”
10、低層混,要帶刺:保護自己,彆太軟弱
村裡的小李,剛出來打工時,總想著
“和氣生財”。
同事讓他幫忙加班,他從不拒絕;有人占他的小便宜,他也裝作沒看見;領導安排額外的工作,他也不敢說
“不”。結果呢?同事把他當軟柿子捏,天天讓他幫忙,自己卻偷懶;
有人得寸進尺,不僅占小便宜,還想搶他的功勞;他天天加班,累得一身病,工資卻沒比彆人多。老支書跟他說:“在低層混,身上得帶點刺。
你太軟弱,誰都想來欺負你;你帶點刺,彆人纔不敢隨便招惹你。等你混的圈子高了,大家都講規矩了,再亮出善良也不遲。”
小李聽了,開始學著
“帶刺”。
同事再讓他無償加班,他會說
“我也有自己的事”;有人想占他便宜,他會直接拒絕;領導安排額外工作,他會根據自己的能力決定,做不了就說
“不行”。
慢慢的,沒人再隨便欺負他,他也能有時間休息,身體也好了。小李說:“低層混,帶刺才能保護自己。彆太軟弱,該拒絕就拒絕,該強硬就強硬,才能不被欺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