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荒,目標天帝 第243章 殷玄奘 哪吒抱著扶荔笑了…
-
殷玄奘
哪吒抱著扶荔笑了……
哪吒抱著扶荔笑了好半天,
見鏡中的彌勒佛神色忽然堅定,彷彿是下定了某種決心,不由心中一凜:“姐姐,
你覺得他準備怎麼做?”
佛法東傳,不管從哪方麵來說,都是西方靈山在爭奪天庭眾神的香火。天庭眾神又多是玄門弟子,於公於私,
哪吒都對這件事隱隱排斥。
但多寶如來原本是截教弟子,
就算到了靈山,自創的佛法也帶著截教的底子。
天帝扶荔也是出身截教,多寶如來要把自創的大乘佛法傳回東方,看在截教聖人的麵上,扶荔還真得給他行方便。
但那是大乘佛法,小乘佛法算什麼?
哪吒打心眼裡不樂意看彌勒佛成功,
因此對方稍有異動,他就心生警惕。
扶荔拍了拍他的手背,微微搖頭道:“我對這彌勒佛不瞭解,
隻知道他不是個蠢貨,卻不知道他究竟有幾分聰明。”
說到這裡,
她就心生不愉。
按理說她身為天帝,整個三界都該臣服於她。哪怕靈山和地府暫時不受掌控,
也不過是脫離中央掌控的藩王,
她這個天帝在法理上,
是有權力召見兩方勢力中的任何一個人的。
她之所以對靈山的一方巨擎彌勒佛不瞭解,就是因為有如來從中作梗,阻隔雙方接洽。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不想天庭插手靈山內務。
不過沒關係,
最近她煉化了從昊天那裡得到的寶鏡,改名扶荔鏡。此鏡可照便三界六道,且除聖人之外,無人能夠察覺。
神仙最不缺的就是時間,而隻要給她時間,她就能利用扶荔鏡,將靈山與地府的所有秘密都探查清楚。
是人就有弱點,神仙妖怪都以人身為道體,自然也繼承了人的特性,不管好的還是壞的。
所以,神佛也有弱點。
隻要找到了他們的弱點,一一分化瓦解,距離她掌控地府和靈山,也就不遠了。
想到這些,她心情又好了起來,接著和哪吒說:“若是他足夠聰明,就知道該腳踏實地,從救助百姓開始,一點一點讓中原百姓接受佛法。隻不過……”
她笑著搖了搖頭,哪吒立刻接上:“隻不過,助人與小乘佛法的教義相悖,卻是大乘佛法的精髓,隻怕他們不會肯的。”
小乘佛法講究渡己,隻修持己身,以達到超脫的目的。
既不能利於人,自然也就彆想著讓人對其另眼相看。
果然不出夫妻二人所料,彌勒佛又試了好幾次,通通折戟沉沙。
不過他有外援,轉頭就去了三十三天,求見佛門兩位聖人。準提道人給了他一點指引,讓他用大乘佛法的“渡人”作為敲門磚,先把中原的門敲開了,再談傳教之事。
彌勒佛恍然大悟,回來之後就開始操作,把自己掌中佛國裡最虔誠的信徒放出來一批,讓他們跋山涉水到中原來,一點一點從底層傳教。
小乘佛法的傳教史,不但扶荔夫婦在看,多寶如來也在暗中觀察,並從中受到了啟發。
他的手筆可比彌勒佛大多了,直接派出自己的協侍文殊菩薩,到天庭討了一封神佛下凡的通行文書,封住了文殊菩薩的法力,讓他帶著幾個信眾也去了東土。
金蟬子投胎東土的第一世,就做了文殊菩薩的弟子,打下了大乘佛法的基礎。
=====
時光飛逝,疏忽五百年過去。
凡間經曆了秦朝滅亡,百年割據,隋朝短暫的統一又滅亡,李唐登上了曆史舞台。
如今凡間當政的,是唐朝的二世皇帝世民,其麾下文臣如雲,武將如雨,說句“天下英才儘入我彀中”雖然有點誇張,卻也基本寫實。
唐二世手底下有個老臣姓殷,叫殷開山,做過幾年宰相,如今年紀大了,就掛了個太子太師的虛職歸家榮養。
殷開山膝下也有幾個子女,天資最為出眾的卻是小女兒殷溫嬌,小名叫做滿堂嬌,可見父母對她如何寵愛。
這麼才乾出眾的女兒,殷開山當然捨不得嫁出去,而是要坐產招夫,延續他們殷氏的容光。
當年殷溫嬌滿十八歲之後,殷開山和其夫人就為女兒找了許多貴族家的次子相看,但殷溫嬌一個都看不上,卻看上了次年的新科狀元陳光蕊。
她本身文武雙全,當然看不上那些蒙祖蔭的紈絝。陳光蕊雖然生得文弱了些,但文纔出眾,長得也好呀。
奈何對方不願意入贅,殷溫嬌隻好來了段露水姻緣,有孕之後才放陳光蕊出去做官。
雖然陳光蕊自覺受辱,但礙於殷家勢大,事後給的補償又足,他也就說服自己心平氣和了。
雙方也算是好聚好散,和平分手。
再說殷溫嬌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了個粉雕玉琢的男嬰。
殷開山對愛女生的孫子極為喜愛,因此子出生前夜,他夢見了滾滾江流,便給他取名殷江流,家中長輩與親朋好友都喚他做江流兒。
小乘佛法堪稱麻木避世的理念,在亂世中很有市場。經曆了秦末的百年亂世後,佛教在中原已得到了很大發揚。
哪怕李唐正位之後,開始重新推崇玄門,朝中依舊有許多貴族信奉佛法。
殷溫嬌的兒子殷江流,就自幼癡好佛法,且天分極高,十歲那年就被化生寺的高僧法明長老看中,登門說服了已是禮部郎中的殷溫嬌,渡江流兒出家,法號玄奘。
——或許法明長老和玄奘是天生的師徒緣分,這個世界冇了“江流兒漂流記”,他就從金山寺的和尚變成了化生寺的和尚,反正是一定要收玄奘為徒的。
轉眼間玄奘到了三十出頭,正值壯年,乃是苦行苦修的好時候。
金蟬子轉世的第十次西遊之行,也到了不得不開始的時候。
如今的佛門不比秦朝的時候,在中原已經有了固定的基本盤。再加上唐二世十年,備受愛重的皇後長孫氏病重,如來抓住了這個空子,派遣觀音到南贍部洲操作。
觀音參與此事,也就代表著靈山那邊,阿彌陀佛徹底倒向了大乘佛法。如來派她接手西遊之事,未嘗不是向天庭和地府亮肌肉。
誰讓這些年來在薑子牙的“調停”下,靈山和地府的關係非但冇拉近,反而還更遠了幾分呢?
觀音菩薩本為闡教慈航道人,因修行到了瓶頸,多年不得寸進,便想以他山之石來攻玉,稟明玉清聖人後,就轉世到西方參悟佛法,以補其道法之缺。
她是個會來事的,到了東土之後先不忙著行事,而是先去了地府,以“送功德”為名緩和了些關係。
有了地府的配合,她就從容行事,帶著病逝的長孫皇後來了個“地府一日遊”。再讓做了判官的唐元帝老臣崔琰出麵求情,給長孫皇後加了十年陽壽,順便讓她見了一麵奪位失敗的李建成和李元吉。
元為始,秦始皇統一天下功德蓋世,後世王朝的開國之君不敢犯他老人家的尊號,便都自稱“元帝”。
這位唐元帝,就是二世皇帝李世民的親爹李淵。
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唐二世的同胞兄弟,奪嫡之時棋差一招,在玄武門變成了死鬼。
原本唐二世是準備放過他們家眷的,但追隨他的天策府舊臣聽聞之後,人心惶惶。
是長孫皇後勸諫唐二世: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雖然是立場不同,長孫皇後自覺冇做錯什麼。可真見了滿身血窟窿的李建成和提著自己頭的李元吉,她還是有點膽戰心驚的。
皇後死而複生,備述地府見聞,李世民為了安妻子的心,便依言做了水陸大會。
殷溫嬌就趁勢在朝堂上推薦了自己的兒子,李世民親自召見殷玄奘,一番考校之後十分滿意,就點了他來主持水陸大會。
作為皇帝,其實不管是玄門還是佛門,李世民都不怎麼信。
若求神拜佛管用,秦末亂世中又怎麼會死掉那麼多平民百姓?
他們大唐之所以重新推崇道教,就是因為佛門在亂世中擴張得太過了,攫取了大量的財富,許多百年古寺還坐擁大量土地。
對於這樣不大受朝廷掌控的存在,哪個皇帝能忍?當然是要打壓下去。
而打壓宗教最好用的手段,就是扶植另一個。
隻是皇後死而複生,乃他親眼所見,縱然心理對佛門更加忌憚,李世民也隻能暫且忍耐,先把這場水陸大會辦完了再說。
可是,已經做好事後預案的唐二世卻冇想到,水陸大會上竟然會出現“觀音下凡”這樣的意外。
活生生的神仙出現在眼前,不管是文武百官還是圍觀的百姓,都忍不住叩拜起來,向觀音菩薩祈福、祈壽、祈財。
李世民的臉色難看了一瞬,正在猶豫要不要順勢跪下去,耳邊忽然傳來一個威嚴的女聲:“汝乃人皇,區區菩薩果位,豈敢受你一跪?站好了。”
他打了個機靈,隻覺得腦子裡一陣清涼,忍不住拿眼四下打量,想要找到聲音的來源。
那聲音又道:“不必找了,朕不在下界。”
李世民心中一動,就猜到了對方怕是能看出自己心裡的想法,便在心裡詢問:敢問上仙尊號?
那聲音道:“吾乃九天宏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伏魔大帝。有吾保你,你且安心。”
李世民的心立刻就定了下來,大搖大擺地走上前和觀音寒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