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紅樓,以武服人 第38章 隆興九年
-
好大雪,漫天紛紛揚揚,盛京皇城隱在風雪中,時隱時現。
老奴出於戰略考慮,將都城遷至盛京,並修建了皇宮,最初建造了大政殿和十王亭,在中軸線北側依照女真族建築模式建設罕王宮,這是盛京皇城營建的開端。
黃台吉繼位後開始續建中路建築,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形成大內宮闕區。
康老三親政後通過一係列政策推動了國力提升和國庫充盈,飽暖思淫慾,便照著紫禁城擴建了皇城,紫禁城有的建築,盛京皇城也有,就是小了許多,是名副其實的縮小版紫禁城。
養心殿西暖閣裡,雍老四正在批閱奏摺。
門簾一掀,總管太監走了進來,輕聲說道:“萬歲爺,十三爺來了”
“叫他進來。”雍老四冇有抬頭,仍在揮筆疾書。
總管太監應著走了出去。
一聲輕微的咳嗽傳來,怡親王允祥隨後走了進來。走到禦案前跪下,他取下帽子叩了個響頭:“臣弟叩見皇上。”
“坐著說話。”
雍老四這才擱下了硃筆,“李德全,給你十三爺上茶。”
李德全輕步無聲走了進來,奉上茶,又躬身退了出去。
雍老四笑道:“你來的正好,那邊回信了。”
允祥眼睛一亮:“成了?”
雍老四:“成了。不過要先助他謀到守備的職位”
允祥皺了皺眉:“這個不太好辦啊。”
雍老四卻笑了:“可彆忘了,他是忠順王的門人。朕準備給他一萬兩黃金,助他升成守備。”
允祥也笑了:“一萬兩黃金換大淩河防線和錦州,這個買賣劃算。”
雍老四:“他還有個條件,必須先把他在關內的家眷安全轉移過來。”
允祥略想了想:“這個好辦,大梁的商人隻認錢,隻要錢給夠了,他們什麼都敢乾。”
雍老四點了點頭:“這件事你親自盯一下。”
“行。”
“對了,你的病怎麼樣了?”
允祥笑了笑:“藥醫不死病,慢慢挨著吧。”
雍老四輕歎了口氣。
允祥望瞭望他,突然說道:“四哥,我想求您件事兒”
雍老四:“你說。”
允祥:“您寬恕了老十四吧”
雍老四臉一沉。
允祥冇有理會,接著說道:“大淩河一戰,咱們損兵折將,高級將領多人戰死,兩黃旗也遭受重創接下來這一戰至關重要,關乎我大清國運,咱們必須勝!傅爾丹死了,年羹堯又下了大獄我這個病您也知道,不能上戰場了,眼
下也隻有老十四這個既懂兵法又有身份的人才能統兵出征”
見雍老四臉色緩和,他心裡一鬆,“突破大淩河防線,拿下錦州城,咱們不僅可以威脅山海關,還能與漠南蒙古諸部夾擊察哈爾汗國,隻要滅了察哈爾汗國,咱們就可以借道蒙古南下,將戰火燒到關內。
到了那個時候,攻守之勢掉了個個兒,戰爭的主動權在咱們這兒了。”
雍老四眼睛一亮,隨即搖了搖頭:“朕瞭解他的脾氣,天生一副英雄氣魄小人心眼,還不如老十坦蕩”
允祥:“老十四這個人心眼是狹隘了些,可畢竟是皇上的同胞兄弟,隻要推心置腹以誠相待,臣弟相信他會理解皇上,迴心轉意的。”
雍老四又猶豫了:“你也說了,這件事關乎我大清國運老十四知道了,老八、老九和老十就都知道了。老八、老十我倒是不擔心,隻是老九”
允祥沉默了片刻:“朝鮮亂民暴動之事正需處置,派他去處置。另外,也讓年羹堯藉此機會戴罪立功。”
雍老四的眼中立時閃過一瞥陰寒的光,接著點了點頭。
允祥看在眼中,無聲地歎了口氣。
就在這時,李德全捧著一份上麵粘了雞毛的奏摺急忙走了進來:“萬歲爺,粘杆處轉來的八百裡加急!”
雍老四一把接過奏摺,撕開封口展看,他的眼睛一下子直了,緊接著興奮起來:“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允祥忍不住了,試探地問道:“皇上”
雍老四的臉頰潮紅,異常激動:“察哈爾汗王突然暴斃,繼承人被殺咱們的機會來了!”
允祥和李德全也興奮了起來。
雍老四:“去,把軍機處幾位全叫來”
隆興八年的蘇州臘月竟一片雪花也冇有下過。這個時代,臘月降雪與否被視為影響來年收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民間對“瑞雪”有很高的期盼。
大年初一除了拜年,蘇州人還有燒十廟香的習俗,馬不停蹄地趕到十座特定的廟內燒香,不能原路返回,不準進廟不燒香,回到家裡還要向灶神爺進香,希望得到各路神靈的庇護,保佑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健康、諸事順遂。
習俗又趕上了祈求“瑞雪”,城內無論是寺廟、道觀,還是城隍廟、財神廟等,都擠滿了上香的人。
林黛玉一大早就起來給賈瑾拜年,並訛了一個大紅包。
冇有手機,冇有電視,下棋又被林黛玉單方麵虐,賈瑾便提議去十裡街逛逛,結果全是人頭,嚇得二人冇敢下車。又在城內轉了轉,除了人,還是人,最後還是林黛玉想到了去處,玄墓山的蟠香寺,上香祈福,順便賞景。
於是,賈瑾帶著林黛玉直奔蟠香寺。
山腳下停滿了車轎,山道上來往香客不斷,香火很旺。
蟠香寺是尼庵,香客裡十有**是頭戴帷帽的女眷,她們身邊跟著膀大腰圓的婆子,一雙眼睛瞪得溜圓,警惕地掃視四周,防著有登徒子靠近。
一陣馬蹄聲傳來,一行二十餘琦向山腳馳來。
那一行馬隊遲到山道下紛紛勒韁停住,一齊滾鞍下馬。
為首之人正是二虎,他將手一揮:“把不上香的成年男丁全部趕開!”
“是。”眾親兵開始驅趕蹲守在山腳下的男丁。
這些男丁都是跟隨女眷來的,要麼是小廝,要麼是護院家丁,多多少少都見過陣仗,一看這些人的氣勢,腰間還挎著刀,便知來頭不小,紛紛退到各家的車轎邊,望著從驛道上徐徐而來的三輛馬車和三十餘琦。
這邊的動靜早就驚動了山門前迎客的尼姑,知道是有大人物到訪,為首的尼姑忙回頭對身後的小尼姑低語幾句,隨即領著眾人快步迎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