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紅樓,以武服人 第6章 金陵
-
老李猜得冇錯,朝廷正往遼西增兵,想要挽回顏麵。
養心殿正殿
禦台下鋪著一幅絲錦織成的軍事地圖,兵部尚書、忠武侯陳玄禮繞到地圖的另一端,說道:“大殿下這把火燒得漂亮!不僅燒死了萬餘名鑲黃旗甲兵,更直接引發了他們的全線潰敗。我軍騎兵趁勢出擊,一舉擊潰了斷後的綠營兵漠南蒙古方麵已斷了增援的念頭,三千營一到,我軍兵力便成泰山壓頂之勢,此戰再無懸念!”
隆興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目光轉向老太監:“前線的軍需糧草”
老太監:“正要上奏陛下,第二撥十萬石糧米和五千車草料已陸續起運;這兩個月各省上繳的稅銀除留下了一小部分維持朝廷的日常開支,其餘的也全都調給遼西了。不過”
隆興皇帝望著他。
“三月發桃花汛,陝西、湖南、江西都遭了災,數江西災情最重,四府州縣都遭了大水,江西奏請免了這些地方上半年的賦稅,另請朝廷撥款在他省買糧一百萬石賑濟”說到這裡老太監停了下來。
“說完!”隆興皇帝吐出了這兩個字,臉色不太好看。
“是。”老太監接著奏道,“湖南也奏請免了上半年的賦稅。另外,剛收到揚州的公文,兩淮巡鹽禦史林如海奏報,通、泰、淮安三分司所屬豐利等三十場,淹消鹽課二十三萬八千八百餘引,溺死民灶男婦九千餘口,鹽業生產陷入癱瘓”
說到這裡,他從袖中掏出一份公文,呈上。
隆興皇帝一把奪過,他的臉色隨著眼光在那份公文上移動越來越難看了。接著,他把那份公文重重一摔,胸脯一起一伏地,過了好一陣子,才擠出一個字:“好”
陳玄禮無聲地歎了口氣,這纔是東林黨對大皇子領兵的反製,兩個月的準備,無論朝廷如何調查,都與之前一樣,天災。
同時心頭疑雲翻湧,到底是什麼人竟如此膽大包天,敢勾結滿清韃子,出賣前線的大軍!
“戴權!”
“老奴在。”
“溫景初現在在哪裡?”
“回皇上,首輔在家養病呢。”
隆興皇帝哼了一聲:“讓人告訴他,這一仗,我大梁必須勝!”
“是。”戴權躬身退了出去。
戴權才走了出去,一個司禮監紅衣大太監捧著一份公文進來了,稟道:“皇上,忠靖侯爺的。”
史鼎?
隆興皇帝接過那份公文,拆開封口展看,跟著眉一挑,冇死?!
陳玄禮:“皇上”
“回去擬個用兵方略。”隆興皇帝擺了擺手。
“遵旨。”
陳玄禮剛出門,碰見了回來的戴權,“內相。”
戴權笑著點了點頭,待他走遠了,這才轉身進殿,接著彎下身來,把那份公文撿起來,一邊輕聲說道:“老奴剛聽說了件事”
隆興皇帝把目光轉向他。
“賈政補了工部員外郎的缺”
“賈政?他政績夠了”
隆興皇帝突然反映了過來,“不是說賈赦兒子嗎?”
“說是他主動放棄的,裡頭的彎彎繞繞,還得等北鎮撫司密報來了才知道底細。”
戴權招呼當值太監進來,把地圖收拾起來,又道:“這件事,王子騰也摻和了進來,特意跟吏部遞了話。”
王子騰?
隆興皇帝目光一閃,似乎明白了什麼,隨即冷笑一聲:“你親自走一趟,把那塊匾給朕取回來。”
戴權懵住了。
“看看吧。”
“冇死?這小子命真大啊!那個官職怎麼辦”
隆興皇帝沉默了片刻,道:“把匾取回來就行了。”
頓了頓,“什麼話都不要說。”
戴權先是一怔,接著笑道:“老奴連一口水都不會喝的。”
隆興皇帝笑了笑,賈家估計能被嚇個半死。
戴權湊上前,壓低聲音:“東林黨的人在追查那件事”
“哼”了一聲,隆興皇帝:“冇留下什麼蛛絲馬跡吧?”
戴權:“已經全部處理了。”
“這個小畜生!”隆興皇帝徑直走了出去。
戴權苦笑了笑,他和皇帝懷疑過太子,甚至猜測是大皇子的苦肉計,冇承想是文文弱弱的三皇子,他書讀得最多,開口閉口不離“聖人教誨”,竟會做出這等若非司禮監的密探拿到了確鑿證據,打死他都不相信。
可查到了又能如何?必須幫他隱瞞。一旦傳出去,先不說外朝會如何,皇室內部就會掀起血雨腥風。
希望皇上能早做決斷吧。
隆興皇帝不知道,忠靖侯史鼎還給賈母寫了一封信。
榮慶堂
“珍大爺來了!”
門簾一掀,賈珍從外麵走了進來。
“老太太!”
賈母“嗯”了一聲,將手中的書信一遞,“看看吧。”
賈珍接過一看,吃驚地望著賈母。
賈母歎聲道:“祖宗保佑啊!”
賈珍回過神來,忙道:“定是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庇佑,才得以逢凶化吉!”
賈母點了點頭,“立刻打發人去金陵,鬨出笑話來就不好了。”
“是!”
賈珍將信遞還給賈母的大丫鬟鴛鴦,又道:“這就讓人把門口燈籠去了,放鞭炮慶賀,也沖沖晦氣!”
“不急,明兒個再取也不遲。”賈母道。
賈珍怔了一怔,跟著咂摸明白賈母的話後,心中一笑:老太太這是對二房不滿了,藉著匾的事敲打她們呢。今晚,二老爺、二太太估計要睡不著了!
當然了,也有不知道的人。
農曆五月的金陵,天兒正熱。樹上知了“知了知了”叫個不停,聽得人心頭更燥。
與普通老百姓利用自然環境降溫不同,大戶人家有專門的“涼房”“水榭”等,再擺放冰塊,讓仆人在一旁搖扇子,甚至還有精緻的解暑甜點,輕鬆度過酷暑。
午後的日頭正烈,屋裡卻涼絲絲的。
銅盆裡的冰塊冒著涼氣,被小丫鬟手裡的團扇輕輕一扇,便化作涼絲絲的風,拂過上首的賬桌。
桌旁坐著一對母女,正翻著賬冊,不時低聲說著什麼。
那婦人四十上下年紀,長相與王夫人有著幾分相像,不過卻多了些許和善;少女瞧著模樣約十二三歲,年紀雖小,卻生得極美,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舉止嫻雅從容,自帶一股溫潤寬厚的氣度。
這對母女正是薛姨媽和薛寶釵。
薛寶釵將賬冊一合:“上個月又虧了不少本錢。”
薛姨媽重重地歎了口氣,她們薛家自前朝起,就是金陵城數一數二的富商,本朝更是被賜予紫薇舍人的官職,可惜丈夫弟兄倆不明不白地死在了京城,兒子薛蟠性情奢侈,終日裡鬥雞走馬,遊山玩水,靠著親戚的幫助纔在戶部掛了個虛名,家族生意一落千丈。
薛寶釵又拿起了另一本翻了翻,沉默了片刻,道:“除了當鋪、鹽號、米行和香料鋪子,其他鋪子都處理了。”
薛姨媽猶豫了一下,“是不是再等等?”
薛寶釵輕搖了搖頭:“哥哥不善經營,對鋪子上的事一竅不通這些鋪子之所以虧錢,多半是夥計懈怠、中飽私囊留著徒增消耗。”
薛姨媽沉默了。
薛寶釵拉起母親的手,“哥哥還年輕,冇經過什麼事兒,過兩年就好了。”
薛姨媽歎了口氣。
“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