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人在紅樓,以武服人 > 第9章 暗潮湧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人在紅樓,以武服人 第9章 暗潮湧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老話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事的走向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雍老四也咽不下這口氣,不斷增兵,雙方你來我往打到七月底,都有點撐不下去了,這才罷兵言和。

此次大戰,除大皇子軍功傍身,於沙場之上嶄露頭角,朝廷既定的戰略目標一個冇達成,反而損兵折將、浪費錢糧,實在得不償失。

梁軍撤回大淩河南岸,雙方重回戰前格局。

農曆八月初的遼西,早晚的風裡已帶著寒意。

這時,一陣陰冷的風從河麵吹來,賈瑾不由得打了個寒顫,下意識地把衣襟攥緊了些。

現在的大梁似乎有點像前世的明末,大淩河防線是“關寧錦防線”的重要節點,一旦大淩河丟失,會導致整個防線崩潰,滿清韃子得以直接威脅錦州、寧遠,壓縮大梁在遼西的戰略空間。也會讓大梁的盟友,察哈爾部的側翼暴露在滿清韃子的兵鋒之下。

蒙古部落的曆史走向也發生了偏差,察哈爾部冇有滅亡,反而在大梁的扶持下頂住了滿清韃子和漠南蒙古諸部的功擊,致使滿清韃子無法繞道蒙古入關。

因此,大淩河防線在大梁的邊疆防禦體係中地位關鍵,其得失直接影響著大梁與滿情的力量對比和戰略格局。

賈瑾歎了口氣,若非叛徒出賣,此刻廣寧城頭的大旗,怕是早已換成了他們的旗幟。

這次給雍老四提了個醒,這般千載難逢的時機,怕是再難有了!

算了,這是皇帝和朝廷大臣的事,他一個小小的從四品武官,操這份心純屬多餘,不想了。

他五月底撿漏,砍了個落馬的正紅旗佐領,從守備升遷為都司僉書。

這兩個月,他積攢了一個二等二級、二個二等三級、五個三等二級功牌;另外,他立下了大功,照例會“軍功加一等”,升正四品都司綽綽有餘,升從三品遊擊將軍還差一點。

正四品算是中級官員中的上層,相當於知府。

史鼎私下裡給他透露了一個訊息,回京後,他會被調往京營任職。

馬蹄聲響,老李馳馬而來,大聲稟道:“大人,忠靖侯爺打發人來傳話,咱們第一批迴京,跟大皇子一塊兒走。”

賈瑾轉過頭來:“大虎和阿炳的骨灰取回來了冇有?”

老李:“都取回來了。”

賈瑾點了點頭,隻有大虎和阿炳留下了屍體,其他人全部被大火吞噬了。

大虎和阿炳都是京城人,他要親自把他們的骨灰送回去。

隆興八年的中秋節快到了,京城卻靜悄悄的,一點過節的氣氛都冇有。

大皇子的南路軍是從五軍營抽調的精銳,不少是京城的良家子,再加上東、西路軍中也有不少京城籍士卒,因此許多人家都掛著喪呢。

一乘抬輿停在了內閣門口,內閣首輔溫景初扶著小太監的胳膊下了抬輿。

整個大梁朝,除了親王,隻有溫景初有資格在紫禁城乘坐抬輿。

溫景初剛走上台階,一名內閣文員便迎了出來,攙住了他的手臂,壓低聲音:“首輔,確切訊息,大殿下和那些青年武官後日進京。”

見溫景初不說話,他接著說道::“都已經安排好了,後日清晨動手。”

溫景初這才“嗯”了一聲。

那文員:“纔剛揚州來了六百裡加急,林如海在追繳私鹽犯的途中遇伏,隨行兵丁折損過半,他本人也在亂戰中受了傷”

說到這裡,他笑了笑,“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林如海去年死了獨子,如今他夫人也得了無名之症,這或許就是冥冥中的報應”

話未說完,一巴掌甩在了他的臉上。

“首、首輔”

溫景初望瞭望捂住臉的文員,“混賬東西!林如海乃朝廷命官,輪得到你說三道四嗎?!”

“首輔!首輔!”

次輔李鶴年滿臉堆笑地迎過來,攙住了溫景初的另一條手臂,“剛接到召命,首輔恕罪。”

溫景初:“這幾個月讓李閣老操勞了。”

“如履薄冰,如履薄冰哪!首輔再不回來主持內閣,我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李鶴年攙著他向內閣值房走去,“首輔養病這段日子,多省災情頻發,國庫益空九邊和遼西軍費都嚴重不足。江南幾個賦稅大省入夏以來又頻發旱情,地方衙門不僅奏請免了今年的賦稅,還要朝廷撥款在他省買糧賑災賦稅收不上來,朝廷哪有錢賑災?!”

溫景初:“我大梁疆域萬裡子民百兆,從其他地方擠一擠,也就都有了。”

“有您這句話,我就踏實多了”

起風了,上書房的窗戶大開著。

這時隆興皇帝站在窗前一任窗外的秋風吹著,兩眼閃著凶光。

戴權捧了碗茶過去,輕聲說道:“皇上,您喝口茶”

隆興皇帝兩眼仍望著遠處,嘴中卻說道:“做皇帝,竟不如百姓自在。”

戴權無聲地歎了口氣,這九五至尊之位看著風光無限,卻也有諸多規矩禮法,哪能真如世人想的那般隨心所欲。

林如海去年死了兒子,今年夫人又得了無名之症,如今連他也遇了伏殺。

不用想,凶手就是以東林黨為代表的江南士紳。

這次又跟林如海之子一個路數,直接把替罪羊推出來頂罪,根本不給朝廷調查的餘地。即便真查了,也不過是再多找幾個背鍋的罷了。

林如海的六百裡加急前腳剛到,江南大營的捷報就跟來了。他們不僅斬殺了匪徒,還搗毀了私鹽販子的老巢,混亂中,狗急跳牆的匪首意圖與官軍同歸於儘,放了一把大火

簡單說,案子了結,死無對證。

太祖皇帝當年之所以遷都,除了鞏固北方,最主要是想擺脫南方傳統勢力的束縛。從後唐到現在,東林黨與江南士紳在江南經營了一百多年,水潑不進,針也插不進。大梁國庫的鑰匙一多半捏在他們手裡,朝廷要用錢,這扇門隻有他們才能打開。

因為廢太子的事情,皇帝一直得不到北方軍隊的全力支援,再加上太上皇在一旁虎視眈眈,皇帝根本不敢在這個時候對東林黨和江南士紳動手。

“朕對不起林愛卿哪!”

“皇上”

隆興皇帝將手一抬:“朕需要一把刀”

正在這時,外殿響起了當值大太監的聲音:“啟奏皇上,司禮監密報。”

戴權快步走出去,將密報遞給隆興皇帝。

隆興皇帝撕開封口展看,眼中不斷地閃著寒光,隨即冷哼一聲,遞給戴權。

戴權接過一看,也震驚了:“他們的膽子也太大了!老奴這就去把他們全抓了!”

隆興皇帝把手一舉,阻住了戴權:“不,這是個機會!這次,朕起碼要斷東林黨一指”

頓了頓,“借這個機會好好看看,哪些人堪當重任。”

說到這裡,他望向戴權:“派人盯緊了。”

“老奴明白。”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