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鐵血郎 第46章 閩王
漳浦峰高安寨,這座佘漢義軍的主寨,猶如一頭蟄伏的巨獸,盤踞於險峻之地。
寨子三麵環抱的深穀構成了天然的屏障,僅有一條狹窄陡峭的山道蜿蜒相通。
依仗天險,讓元軍的大型攻城器械望而興歎,寸步難行。
然而,與這固若金湯的地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刻寨中議事堂內幾乎凝滯的空氣。
主位之上,端坐著佘漢義軍的主帥。
被尊為“閩王”的陳吊眼。
他身形魁梧壯碩,一張麵龐經風霜鐫刻,線條如刀劈斧削般銳利分明。
可此刻眉宇間積鬱著一股化不開的沉鬱與焦躁。
他並非生來的將侯世家,年少時亦隻是閩地一普通鄉民,自幼習武,膽氣豪勇遠超常人。
隻因家族屢受村中豪強富戶欺淩,田產被奪,無處申告,隻得舉家避入深山,於荒蕪山坳間刀耕火種,艱難求存。
彼時為養活一家老小,他便敢孤身一人,執鋼叉獵弓深入猛虎出沒的密林,與獸王搏命。
正是這番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悍勇,讓他在目睹元軍鐵蹄南下,所過之處,城垣崩毀,骸骨蔽野的慘狀後,胸中積鬱的怒火徹底爆發。
加之早年他親身經曆本地士紳豪強“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殘酷盤剝。
官逼民反,元人踐踏,舊恨新仇交織沸騰,終於促使他在雲霄紅竹尖振臂一呼。
聚起數百名同樣飽受苦難的佘漢子弟,高擎“萬夫之望”的大旗,發出了抗元救民的錚錚誓言。
去年中秋,他更親率五萬義軍之眾,趁元軍不備,一舉攻破重鎮漳州,陣斬元廷招討使傅全、萬戶闕文興。
一時聲威大震,控製了閩西南大片地域。
其麾下佘漢義軍紀律嚴明,明令“對百姓秋毫無犯”的行為,深得民心擁戴。
短短一年,隊伍迅速壯大至數十萬之眾。
此後,在萬千義軍與百姓的擁立下,陳吊眼稱“鎮閩開國大王”,建元“昌泰”。
以這漳浦峰高安寨為根本,聯合周邊幾十餘寨結成聯防體係,割據一方,成為了插在東南腹地的一枚抗元堅釘。
“陳王,不必再猶豫了!”
“如今我軍兵鋒正盛,豈能甘願被元軍久困於此,坐守牢籠?
“您一聲令下,弟兄們便隨您一同殺出重圍!如去年一般,再破他幾座重鎮。
“豎起咱鎮閩開國大旗,站穩這八閩大地之上,與元廷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議事堂下,一道粗獷洪亮的嗓音驀地響起,發言者正是陳吊眼麾下愛將羅半天。
他性情勇悍,是義軍中主張主動出擊的代表。
“是啊大哥,還思慮什麼?”
“昨日許夫人所言,不過是一介女流之見,豈可全然當真?”
“切莫再猶豫了!若再被元軍困下去,糧草一斷,軍心必亂啊!
緊隨其後應聲附和的,是陳吊眼的族弟陳三官。
他語氣急切,顯然也屬於義軍中堅決主張突圍的那一派。
“放肆!三官!”一直麵色沉鬱、躊躇不決的陳吊眼,一聽族弟竟口無遮攔、妄評許夫人。
他當即勃然變色,猛地一拍座椅扶手,厲聲怒斥:“許夫人豈是你能胡亂編排的?誰告訴你她隻是一介女流?!許家滿門忠烈,英名昭昭,豈容你在此妄加議論!”
一聽大哥陳吊眼出聲嗬責,陳三官頓時噤聲,不敢再多言語。
一旁的羅半天見狀,當即拱手圓場道:“陳王息怒,三官將軍也是一時情急,言語失了分寸,還請您莫要見怪。”
他話鋒一轉,語氣雖緩,立場卻依舊堅定:“可俗話說,話糙理不糙。三官將軍方纔所說,未嘗不是沒有幾分道理。”
“許夫人出身名門,忠烈之後,其所見所謀,自然高遠。”
“但她一味讓我們據寨固守、謹慎行事之言,屬實太過保守,有些婦人之見了。”
“她與我等這些生於山野、迫於生計才揭竿而起的粗人之間而言,終究有些話不到一塊去。”
“陳王呐……追隨我們的百姓和士卒,之所以豁出性命與元軍廝殺,最初不過是為求一條活路,能吃飽肚子!”
羅半天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沉痛的憂慮:“若我們隻是枯守於此,坐等糧儘。”
“屆時寨中餓殍遍野,軍心渙散,恐怕未等元軍攻破山門,內部就要生變啊!”
“此等險境,不可不察!”
陳吊眼聽罷愛將所言,原本緊鎖的濃眉驟然一舒,粗獷地應聲道:“羅將軍此言,正合本王之意!”
然而他隨即重重一歎,麵露難色道:“可許夫人麾下那些佘家兒郎,未必肯聽從本王號令呐!”
這正是他遲遲難下決斷的症結所在。
昔日許夫人親率她散儘家財組建的二十四峒佘兵與他合盟抗元,共舉義旗。
那些佘兵自幼生長於崇山密林,本就不願輕易下山征戰,曆來隻認許夫人一人的指揮。
他這位“閩王”,說到底,卻調不動這股兵力。
更苦惱的是自家親妹陳吊花,如今也堅定地站在許夫人那一邊,屢屢與他這個兄長意見相左。
一想到這錯綜複雜的局麵,陳吊眼便覺得額角突突直跳,不由得抬起大手重重按了按太陽穴。
“陳王何必顧慮佘兵!”羅半天聲如洪鐘,豪氣乾雲,“沒有他們相助,難道我等麾下的好漢就殺不出一條血路?”
“隻要突圍破城,占得根基,何愁他們不幡然醒悟、下山來投!”
他見陳吊眼神色微動,又慨然補充道:“待我等大勝而歸,他們自然明白陳王決策英明!到時候,看誰還敢說半個不字!”
話到此處,陳吊眼硬朗的麵容上果然浮現意動之色。
羅半天這番豪語,句句說進他的心坎裡。
“大哥,羅將軍說得在理!”方纔捱了訓斥的陳三官也忍不住再度開口:“佘兵本就不習平地作戰,強求不得。”
“如今我軍中能征善戰的漢子比比皆是,何愁無人開路?”
“待我們得勝而歸,他們自然心服!”
陳吊眼目光掃過堂下兩位慷慨激昂的愛將,胸中那股被壓抑已久的男兒豪氣終於衝破了重重顧慮。
他不再猶豫,霍然起身。
雄健的身軀挺得筆直,洪亮的聲音在議事堂內回蕩:“好!時機稍縱即逝,我等頂天立地的漢子,豈能畏首畏尾,坐失良機!”
他目光炯炯,直指羅半天下達軍令:“羅將軍,本王命你即刻點齊周邊寨中所有精銳弟兄,趁明日夜色降臨,分多路沿隱蔽山道迅速下山,大軍於紅竹尖山腳下彙合!”
隨即又轉向陳三官,下達另一道軍令:“三官,你負責組織寨中老弱婦孺,收拾必要糧秣,尾隨大軍之後撤離,務必確保百姓周全!”
部署如流水般傾瀉而出,陳吊眼顯然已成竹在胸。
隨即,他未做停留,語速流暢地佈置大軍突圍之後的安排:
“待全軍彙合完畢,羅將軍,你率五萬主力西出平和縣,直入饒平,而後北上奔襲汀州!”
“西線多山,元軍守備空虛,務必以迅雷之勢,給本王拿下汀州!”
“本王則親率三萬餘部,沿東線借夜色掩護急趨九江南下,大張旗鼓作出猛攻漳州路的姿態,牽製、吸引元軍主力!為西線創造戰機!”
“得令!”羅半天與陳三官聽到命令,立馬精神大振,同時抱拳,臉上儘是躍躍欲戰的興奮。
陳吊眼見狀,大手一揮,便要令二人即刻行動。
然而,他那手臂尚在半空未及落下,便見一名親兵卻猛地從門外疾奔而入。
親兵神色匆忙,打斷了他的指令,單膝跪地急聲稟報:“啟稟陳王!桂龍將軍與吊花將軍已在門外,還帶著幾位麵生的外人,稱有要事,求見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