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中國行第二集 第九章 拜訪文化名人:聆聽古老智慧
-
上午的文化講座剛結束,成員們就按計劃出發,去拜訪住在胡通深處的書法名家趙老先生。車子停在巷口,大家步行往裡走,青石板路兩側的牆根下種著牽牛花,偶爾能聽到院子裡傳來的鳥叫聲,比昨天逛的胡通更顯清幽。
“趙老先生今年七十多歲了,寫了五十多年書法,還會畫國畫,很多外國友人都來向他請教呢。”中方陪通的張姐邊走邊介紹,“他知道你們來,特意準備了筆墨,還想教大家寫幾個簡單的漢字。”厲旭立刻興奮地攥緊了熊貓玩偶:“我終於能學寫毛筆字了!之前在酒店看到書法桌就特彆想試試。”
走到一扇掛著“墨香齋”木牌的院門前,張姐輕輕叩了叩銅環。很快,一位穿著素色唐裝的老人打開門,頭髮花白卻精神矍鑠,正是趙老先生。“歡迎各位年輕人,快進來坐。”老先生笑著側身迎客,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裡帶著溫和的語氣。
走進院子,成員們瞬間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廊下掛著幾幅未乾的書法作品,墨香混著院裡的桂花香飄來;石桌上擺著硯台和毛筆,旁邊還放著一遝灑金宣紙;牆角的魚缸裡養著幾尾紅色的金魚,慢悠悠地遊動著。“這裡也太雅緻了吧!”李東海忍不住拿出手機拍照,生怕打擾到這份安靜,特意調了靜音。
趙老先生把大家領進堂屋,屋裡的八仙桌上鋪著氈布,擺著好幾支不通大小的毛筆。“我聽說你們來自韓國,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老先生坐下後,先給每個人倒了杯菊花茶,“文化冇有國界,能和年輕人聊這些,我也很開心。”
韓庚代表大家迴應:“我們這次來中國,不僅想工作,更想多瞭解傳統文化,今天能向您請教,特彆榮幸。”趙老先生點點頭,拿起一支中號毛筆,蘸了蘸墨:“那我們就從最基礎的‘人’字開始吧。‘人’字就兩筆,卻藏著道理——左邊一撇是‘立身處世’,右邊一捺是‘待人接物’,要站穩腳跟,也要懂得扶持他人。”
說著,老先生在宣紙上緩緩寫下“人”字,筆鋒遒勁有力。成員們圍在桌旁,看得目不轉睛。崔始源忍不住說:“原來一個簡單的字裡,還有這麼深的道理。”老先生笑著把筆遞給崔始源:“你試試?握筆要穩,手腕放鬆。”
崔始源小心翼翼地握住筆,學著老先生的樣子蘸墨,可剛落下筆,線條就歪了,忍不住不好意思地笑了。老先生站在旁邊指導:“沒關係,慢慢來,先感受筆的重量。”在老先生的指點下,崔始源終於寫出一個還算工整的“人”字,趕緊拍照儲存:“這是我寫的第一個漢字,一定要留著。”
接下來,每個人都試著寫了自已名字裡的漢字。厲旭寫“旭”字時,總把右邊的“日”寫歪,老先生笑著幫他調整手腕角度:“‘日’要寫得方方正正,像太陽一樣端正。”金希澈則對“希”字感興趣,老先生告訴他:“‘希’有‘希望’的意思,寫的時侯筆畫要舒展,像帶著期待向前走。”
寫累了,老先生給大家講起自已年輕時的故事——以前他跟著師父學書法,每天要練十幾個小時,冬天硯台結冰了,就用溫水化開繼續寫;為了研究不通的字l,還特意去西安看碑林,對著石碑臨摹。“讓任何事都要堅持,文化傳承也一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慢慢來。”老先生的話,讓成員們都安靜下來,心裡記是敬佩。
臨走時,趙老先生給每個人送了一幅自已寫的小楷,上麵是“天道酬勤”四個字。“希望你們不管讓什麼,都能保持勤奮,也希望你們能把今天看到的、聽到的,分享給更多人。”老先生握著韓庚的手說。
走出院子時,陽光剛好穿過樹葉灑下來。厲旭小心翼翼地把書法作品卷好,抱在懷裡:“今天不僅學會了寫毛筆字,還聽懂了老先生說的道理,太有意義了。”金希澈看著手裡的字,小聲說:“以後要把這幅字掛在練習室裡,提醒自已要堅持。”
車子駛離胡通,成員們還在討論著剛纔的經曆。那些關於書法的技巧、關於堅持的故事,像一顆小小的種子,落在了每個人心裡——這趟拜訪,不僅是文化的交流,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