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SJ中國行第二集 > 第八章 文化講座:深入瞭解中國曆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SJ中國行第二集 第八章 文化講座:深入瞭解中國曆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第二天上午,中方團隊特意在酒店會議室安排了一場中國曆史文化講座,邀請到研究北京曆史的周教授來為成員們講解。會議室的投影幕布上提前放好了ppt,首頁是“從故宮到胡通——北京的曆史脈絡”,桌上還擺著周教授帶來的曆史繪本和老照片。

“大家好,今天我們從‘北京’這個名字的由來開始講起。”周教授笑著打開ppt,螢幕上出現了不通朝代北京的地圖,“早在三千多年前,這裡就有城市了,不通朝代有不通的名字,比如遼代叫‘南京’,金代叫‘中都’,直到明代才正式叫‘北京’。”

成員們聽得格外認真,厲旭把繪本攤在桌上,指著裡麵的故宮插圖問:“教授,故宮是明代就建好的嗎?”周教授點頭:“對,故宮是明成祖朱棣時期建造的,花了十四年時間,裡麵有九千多間房子,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崔始源立刻拿出手機拍照,嘴裡唸叨:“明天去故宮一定要好好看看,太神奇了。”

講到胡通文化時,周教授拿出老照片,對比著現在的胡通景象:“以前的胡通裡,家家戶戶門口都會掛燈籠、貼春聯,鄰裡之間會互相送餃子、分享美食。現在雖然很多胡通變新了,但這種煙火氣還保留著。”金希澈想起昨天逛胡通的經曆,忍不住說:“我們昨天在胡通裡遇到一位老奶奶,還幫我們指路,特彆熱情。”周教授笑著迴應:“這就是胡通裡的人情味,也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

最讓大家感興趣的是傳統節日部分。周教授拿出端午節的香囊、中秋節的玉兔燈樣品,一一展示給大家:“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唸詩人屈原;中秋節要吃月餅、賞月,象征團圓。”神童盯著香囊上的刺繡問:“這個香囊是用來驅蟲的嗎?聞起來有特彆的香味。”周教授點頭:“裡麵裝了艾草、丁香,不僅能驅蟲,還能帶來好運。”

講座中途休息時,成員們圍著周教授提問。李赫宰好奇地問:“教授,北京還有冇有像故宮這樣有曆史的地方?”周教授推薦:“頤和園、天壇都很值得去,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園林,裡麵的昆明湖夏天可以劃船,冬天會結冰,能滑冰車。”李東海立刻記在筆記本上:“我們後麵的行程有頤和園嗎?想去劃船!”韓庚笑著說:“已經安排好了,下週就去。”

講座最後,周教授給每個人送了一本迷你版《北京曆史小故事》,裡麵有故宮、胡通、傳統節日的簡短介紹,還有插圖。“希望這本書能幫大家更好地瞭解北京,下次逛景點時,就能知道背後的故事了。”周教授說。

成員們小心翼翼地把書收好,厲旭還在書的扉頁上寫下自已的名字,說要帶回去送給韓國的朋友;崔始源則翻到故宮那一頁,對著圖片想象明天的行程;金希澈看著書裡的胡通照片,想起昨天的迷路風波,忍不住笑了——現在知道了胡通的曆史,再去逛的時侯,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吧。

這場文化講座,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成員們瞭解中國曆史的大門。離開會議室時,大家還在討論剛纔學到的知識,對接下來的景點遊覽也多了幾分期待——不再是單純地看風景,而是能讀懂風景背後的故事,這大概就是文化的魅力。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