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從樵夫到季漢上將軍 > 第72章 白衣參讚(感謝所有大大月票!為所有月票、推薦票讀者加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從樵夫到季漢上將軍 第72章 白衣參讚(感謝所有大大月票!為所有月票、推薦票讀者加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劉備等人聽得目瞪口呆,想象著那畫麵,既覺好笑又感尷尬。

張飛已經忍不住噗嗤笑出聲,被關羽瞪了一眼才強行憋住。

田豐繼續道:“豐告知他,守孝之期未滿,禮法所限,實難從命。他卻反問豐,為何定要守三年?豐便與他解釋孝道與仕途之關礙。”

“他卻言道……”田豐看向劉備,目光變得深邃起來,

“玄德公您帶兵征戰,非為官職,甚至已辭去官身,隻為百姓安寧、匡扶漢室、天下人有飯吃!”

劉備聞言,身軀微微一震,看向牛憨,眼中滿是複雜。

田豐歎了口氣,似無奈又似感慨:

“他還問豐,何為‘家國天下’?豐……一時竟為之語塞。”

“最後,他竟提議,讓豐到玄德公麾下來守孝!道是既可全孝道,亦可助公益。”

田豐攤了攤手,苦笑道,

“豐與之分說,守孝期間不可出任官職。他卻道:‘我大哥此刻亦是白身,並非為做官!’”

田豐說到這裡,停頓了片刻,環視了一眼劉備身後雖略顯簡陋卻井然有序營地,以及關羽、張飛等一眾目光灼灼的將領,

最終目光回到劉備臉上,語氣變得鄭重起來:

“玄德公,牛將軍之言,雖質樸無文,卻如洪鐘大呂,發人深省。”

“豐輾轉一夜,捫心自問: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守孝儘禮,又所為何來?”

“若拘泥於虛名俗禮,而罔顧天下洶洶、生民倒懸,豈非本末倒置,枉讀詩書?”

“玄德公以白身而行聖賢之事,誌存高遠,仁德佈於四海。豐雖不才,豈能再安居鄉野,獨善其身?”

他對著劉備,再次深深一揖:

“故此,豐特將家中典籍、可用之物儘數攜來。

“願投效明公麾下,於這沙河營地旁結一草廬,”

“白衣參讚。”

“守孝儘禮之餘,為玄德公效犬馬之勞,略儘綿薄之力!還望玄德公不棄!”

這一番話,真情實意,有理有據,既“告”了牛憨的狀,又表明瞭心跡。

劉備聽完,已是激動不已,眼眶微熱。

他狠狠瞪了旁邊還在傻笑的牛憨一眼,心中卻是暖流澎湃。

他連忙雙手扶起田豐:

“先生快快請起!先生大才,肯屈尊相助,實乃備與麾下將士之福,更是此地百姓之幸!何談不棄?”

“備必以師禮相待!”

他轉身,對著牛憨,本想訓斥他幾句魯莽,但看到他那純粹的笑容,千言萬語隻化作一聲笑歎,用力拍了拍牛憨粗壯的胳膊:

“你呀……你這憨子!竟給先生添瞭如此多的麻煩!不過……做得好!”

張飛早已按捺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俺就說四弟有一套!讀書人請不來,俺們憨人去請,一請就到!”

關羽撫須頷首,眼中也露出了對牛憨的讚許之色,原本對田豐的那點疏離感,也因其這番坦誠之言而消散大半。

牛憨摸著腦袋,嘿嘿直笑。

果然電視上冇騙人,三顧茅廬,就是好使!

田豐既入劉營,劉備當即拜其為軍師,參讚軍政要務。

然而顧及田豐尚在孝期,劉備特意吩咐下去:

凡日常庶務、糧草清點、行軍雜事,仍由簡雍主理,非緊要軍情,不得輕易叨擾田先生。

此番安排,令田豐心下感念,更覺劉備確為明主,既重才,更重情知禮。

自然,這也苦了簡雍。

他雖明事理,卻也在背後偷偷“蛐蛐”了自己這個同窗好友數次。

他放眼望去,劉備身邊文士漸多,

可徐邈年紀尚輕,正是讀書增識之時,簡雍實在不好意思將繁瑣雜事壓給他;

田豐身負孝期,又有劉備首肯,自然隻定方略、不理細務。

思來想去,這寫寫算算、統籌調度的擔子,轉了一圈,竟又結結實實落回了自己一人的肩上!

“當完德華,又做牛馬……究竟何時是個頭啊??”

田豐既入劉備麾下,又認其為主公,自然對其寄予厚望。

他本性剛直,加之年歲最長、學識謀略遠超營中諸人,便毫不客氣地將心中那套嚴整規矩帶入了劉營。

於是,劉備與其麾下眾人,可謂結結實實被這位新軍師“重新教做了人”。

往日裡,劉備待人寬和,營中氣氛雖融洽,卻不免有些鬆散。

田豐一到,首先便立下規矩:卯時點卯,無故不得缺席;軍情文書,須及時整理歸檔,條陳須清晰明瞭;軍中用度,更要精打細算,每筆開銷皆需記錄在冊。

他說話不繞彎子,發現問題便直斥其非。

張飛性急,有時軍報尚未聽完便要嚷嚷出兵,常被田豐一句“匹夫之勇,徒壞大事”頂回去,

常常噎得他滿臉通紅,但奈何田豐是有真才實學之人,他即便搜刮乾淨肚中存貨,也吵其不過,故不敢放肆。

關羽雖沉穩,但也偶有倨傲之時。

某次議論兵勢,他依仗以往經驗提出見解,卻被田豐引經據典,層層剖析,指出其中三處疏漏。

關羽起初鳳目微眯,麵露不豫,但細思之下,發現田豐所言確實切中要害,最終也隻能撫須不語,暗自歎服。

就連劉備本人,也未能“倖免”。

他仁德寬厚,有時難免過於懷柔。

田豐曾直言勸諫:“主公欲成大事,豈能一味寬仁?恩威並施,方為禦下之道。”

劉備骨子裡仍存遊俠心性,待人最是寬厚。

麵對田豐數次直諫,他從不惱怒,總是溫和應下,轉過頭卻依然故我。

幾次下來,連張飛、關羽都被田豐約束得服服帖帖,唯獨劉備那懷柔的性子,絲毫未改。

田豐無可奈何,隻得放棄“糾正”主公,轉而對其他人要求愈發嚴厲。

一日,劉備特意找來田豐,溫聲問道:“先生近來對眾人愈發嚴格,所為何故?”

田豐正色答道:“主公寬厚,若臣下再不奮發,如何成事?上位者存一分懈怠,下屬便需以百分勤勉彌補,方能不失。”

劉備卻搖頭笑道:“先生此言差矣。人各有性,若強求百人如一,豈不失了人情味?用人之道,貴在知人善任,非是以一律百。”

田豐聞言,環顧四周,見關羽、張飛、典韋、牛憨等人雖皆驍勇,卻性情各異,皆不過二十餘歲年紀,正值血氣方剛之時。

他忽然失笑,神色緩和下來:“是豐心急了。”

自此,田豐不再強求眾人恪守死板規矩,營中氣氛複歸寬嚴相濟。

雖未能改變劉備的性情,但經此一事,田豐心中反倒為這位主公添了幾分光彩。

他也終於明白,為何關、張、典、牛這些當世猛將,都心甘情願追隨在這個看似寬柔的主公麾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