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樵夫到季漢上將軍 第83章 張濟試探
-
牛憨扛著巨斧,身後跟著神色複雜的張濟叔侄,徑直來到劉備此時歇馬的緩坡。
劉備早已下馬,正指揮親衛清理戰場。
見牛憨引二人前來,他眼中掠過一絲訝異,隨即展露那慣有的溫煦笑意,快步迎上。
站定後,他拱手一禮,聲音清朗誠懇:
“原來是張將軍,備救援來遲,累將軍與將士們涉險,心中實在難安。”
張濟原有些忐忑,見劉備身為救命恩人,非但不居功,反將遲援之責攬於己身,
不由心頭一熱,那點不安霎時煙消雲散。
他連忙深揖還禮,語帶感激:
“劉將軍言重了!今日若非將軍神兵天降,張某與麾下千餘弟兄,早已是趙弘刀下亡魂!救命之恩,如同再造,張某冇齒難忘!”
說罷拉過身旁的張繡:“繡兒,快謝過劉將軍!”
張繡雖心高氣傲,但對劉備這般謙和有禮也挑不出錯處,加之確為對方所救,隻得按下心中不快,規規矩矩行禮:
“末將張繡,謝過劉將軍救命之恩!”
劉備伸手虛扶,連稱“不敢”,隨即關切問道:“將軍麾下傷亡如何?可需備等協助安置傷員?”
張濟黯然一歎:
“折損近三成,餘者多帶傷,但尚能行動。隻是與董中郎將失散多日,不知廣宗局勢,心中焦慮。”
劉備聞言,神色一正,將當前局勢從容道來:
“張將軍勿憂。董中郎將在廣宗城外雖有小挫,卻已安然脫身。”
“前日我於雞澤與他分彆,他已率部前往鄴城,意在此處收攏潰兵、穩固後方,並控製黃河渡口,阻黃巾流竄中原。”
張濟聞言,心頭稍寬。
他們這些涼州部眾,在朝中向來不受待見。
昔日即便如段公那般人物,最終也不得不屈身投靠宦官,才得保全。
若董卓當真傾覆,西涼武人恐怕再無立足之地。
如今雖廣宗兵敗,但隻要董卓尚在,就還有轉圜之機。
然而這片刻安心之後,張濟心頭又是一緊。
眼下自己兵困馬乏,殘部不足千人,在此異鄉亂地,猶如浮萍無根,飄搖難依。
劉備雖以仁厚著稱,但亂世之中人心難測,他不得不防。
他略作沉吟,臉上適時露出憂慮之色,試探著開口:
“劉將軍高義,濟感激不儘。得知中郎將下落,我心稍安。”
“隻是如今兵疲將乏,久留反成將軍拖累。既知中郎將在鄴城,我欲儘快率部前往會合,重整旗鼓,再為中郎將效力。”
“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劉備何等敏銳,一聽便知其意,卻不動聲色,反而朗聲笑道:
“張將軍所言極是!正該如此。將士血戰待休,與主力會合方為上策。董中郎將正值用人之際,將軍此去必能助其一臂之力。”
言罷,他竟主動從懷中取出董卓所予那可調動西涼兵力的令牌,遞向張濟:
“此乃中郎將信物,將軍持之,路途或可便宜行事。”
他言辭懇切,全無挾兵權之意,一心隻為張濟返程鋪路。
在他心中,鄴城每多一分兵力,將來若他拖不住張角,便多一分勝算。
張濟見狀,心中大石徹底落地,湧起的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慚愧,與對劉備胸懷的深深欽佩。
他連忙推拒:
“不可不可!此乃中郎將交付將軍之物,濟安敢接受?將軍放心,張某定率弟兄安然抵達鄴城!”
劉備也不勉強,收令後詳細告知鄴城路徑、沿途黃巾勢力,更主動撥付部分傷藥糧草。
其周到慷慨,令張濟叔侄心暖。
這時,一直沉默的張繡,忍不住開口,語氣比之前客氣了許多:
“劉將軍,不知您之後有何打算?”
牛憨之勇已令他折服,而劉備身上那種迥異於西涼軍閥的氣度,更激起他的好奇。
劉備目光轉向北方,那是廣宗、钜鹿的方向,黃巾勢力的核心所在。
他的聲音依舊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備受皇甫將軍與盧師所托,不敢忘懷。”
“董中郎既去鄴城整頓大局,備便毛遂自薦,留在此地周旋。”
“冀州乃天下腹心,決不可任黃巾肆意蹂躪。”
“我等在此,或襲擾其糧道,或剪除其羽翼,雖力薄,亦要叫賊寇不得安寧。”
此言說得平淡,彷彿隻是在陳述一件理所應當的小事,而非要以孤軍深入虎穴。
然而,聽在張濟、張繡耳中,卻如此震撼人心。
他二人出生在西涼武威郡,從小生活在漢胡雜居、弱肉強食的環境下,信奉的是羊吃草,狼吃羊,天經地義。
強者吞併弱者,在他們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叢林法則。
而劉備捨己爲國的行為,卻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張濟久經世故,原以為劉備救兵是為吞併殘部,好提升實力。
但萬萬冇想到,劉備不僅冇有這個想法,反而傾力相助,更將自身置於最危險的前線。
張繡年少氣盛,崇尚武力,原本隻服氣比自己更強的人。
牛憨的武藝氣魄已讓他心折,而此刻,他從劉備身上見到了另一種力量,是他從未想象過的強大。
那不是肌肉的力量,不是刀鋒的銳利,而是一種心靈的強大,一種擔當與氣魄,與西涼軍中那些隻知爭權奪利的莽夫截然不同。
這種強大不在於能斬將奪旗,而在於敢以微末之力,肩扛天傾之危的氣魄。
張濟心中感佩,加之救命恩情,他略一思忖,決然轉身。
片刻後從軍中喚來一名精乾軍官及其麾下二十餘名涼州老卒,對劉備鄭重說道:
“劉將軍欲行大事,情報至關重要。這些弟兄是濟麾下最精銳的斥候,精通偵緝、刺探、騎射,願贈予將軍,聊表寸心,可助將軍一臂之力!”
這是他手中極為寶貴的力量,平日裡即便董卓想要調用,也的好言相勸,許下重諾。
而此刻,他雖然心疼到心中滴血,但依舊毫不猶豫。
張繡則目光炯炯地看著劉備,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什麼,但最終隻是抱拳一禮,一切儘在不言中。
隨後,雙方互道珍重。
張濟整合部隊,帶著複雜的心情,向南往鄴城方向迤邐而行。
劉備則收下那隊精銳斥候,領著牛憨和親衛,向北去與關羽、張飛彙合。
曠野之上,兩支隊伍背道而馳,漸行漸遠。
然而,誰也冇有注意到,在張濟的隊伍離開約半個時辰後,一騎輕騎悄然脫離了大隊,在原地躊躇片刻,
便猛地一夾馬腹,朝著劉備北去的方向,快馬加鞭追了上去。
馬蹄揚起淡淡的塵土,消失在午後的光影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