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 第577章 哀牢國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第577章 哀牢國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雖然對於封冥這樣的貴族來說,無論是投降還是離開永昌郡,都會失去現在應有的權勢,畢竟就算攻下敦忍乙國,所有事情都百廢待興,哪有現在的生活安逸。

但是投降漢人,留在永昌郡,他們這些貴族還是能夠憑借積累的知識和自身的才能,進入大漢官場。

永昌郡如此遼闊,僅靠王翦帶來的漢人官吏,如何治理如此大的地盤,更何況他們作為本地人,對於從益州北方諸郡來的官吏,也有熟悉當地實際情況的優勢。

即使最終沒能通過考覈進入官場,這裡也有他們祖祖輩輩留下的田地,衣食無憂的過完這一生完全沒有問題。

而離開永昌郡,前去敦忍乙國,則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封冥的想法,基本代表了絕大多數哀牢貴族與官吏的想法,這和當年曹操統一北方後,南下荊州與揚州。

荊州豪族與江東群臣的選擇一樣的。

劉表死後,曹操南下,繼位的劉琮毫無反抗能力,在荊襄豪族的勸說下向曹操投降。

對於荊襄豪族來說,為誰效力完全一樣,他們的身份都不會改變,都是地方豪族。

曹操代表的是中央,投降曹操,說不定還能進中央任職,或是封個侯。

劉琮並沒有像《演繹》中描述的那樣,投降後,封為青州刺史,與蔡夫人在前去青州的路上,被曹操派遣的於禁半路截殺。

劉琮的生母雖然不是蔡夫人,卻是蔡夫人從小撫養長大,娶的是蔡夫人的侄女為妻。

劉琮代表的不僅是荊襄豪族蔡氏,更是代表的在荊州二十年,多樹恩義的劉表。

當時的曹操誌得意滿,正是展現自己海納百川胸懷之時,怎麼可能殺劉琮這樣的大漢頂級豪門之後?

劉琮不但得以善終,後來還從青州刺史的位置上,調任到朝廷,擔任諫議大夫的職位。

平定荊州後,曹操的目光望向了躲在夏口的劉備以及江東的孫權。

江東集團,包括張昭為首的流亡北士,以及顧、陸、朱、張為首的本地頂級豪族基本都主張投降曹操。

他們的觀點也很明確,曹操代表的是朝廷,是皇帝。

他們對抗曹操,是臣子對抗皇帝,亦是地方對抗中央,無論是名義上還是實力上,都是以卵擊石。

而魯肅勸說孫權的理由,也代表瞭如今哀牢王族一脈麵臨的局麵。

魯肅向孫權諫言道:“我們任何人都能投降曹操,唯獨主公不能。我們投降曹操後,會根據我們的品行、能力、家世,最差也能從一個小官做起。

身邊還會有隨從,乘坐牛車,交際於天下士族之間,然後根據積累的功勳,慢慢升遷。

少則數年,多則十餘年,至少也能做到郡守或是刺史。

而主公您呢?以您在江東的地位,必定被曹操所忌,然後監視囚禁起來,出行都會被有心人偷偷跟隨。

您與劉琮不一樣,他父親劉表有大功於天下士族,而您的父兄,卻往死裡得罪天下士族。

天下士族,許多人死於您的父兄之手,他們的家人、親戚朋友,除了一部分被斬草除根外,大部分都逃到中央任職,你投降到曹操那裡,他們難道不會暗中找您報仇嗎?”

魯肅最後一句話,直擊孫權最擔憂的地方,也堅定了他聯劉抗曹。

如今的哀牢王同樣如此,這些年他在哀牢城強征豪奪,得罪了無數百姓與商人。

雖然這些人並沒有什麼權力,但是數量卻非常龐大,一旦他們王族失去權勢,誰知道這些人會不會暗中對他們出手?

明鏡先生見到哀牢王九龍猶豫的神態,立即明白了對方的擔心之處,勸諫道:“即使大王失去了哀牢王的位置,亦是一方豪強,豈是區區那些普通百姓可以報複的?

再說了,哀牢貴族亦不在少數,聯合起來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隻要不觸犯漢王朝的法律,量這些普通賤民,又如何敢報複我們?”

“即使哀牢國不複存在,我們不再是哀牢人,但是諸位也當謹記我們先祖乃是起於大盈江附近的哀牢人。

投降漢軍之後,我們互相之間也當守望相助。”哀牢王九龍神色複雜的看向眾人,長歎一聲道。

他原本是想重現哀牢國開國之主九隆時期的盛況,不但將哀牢國從漢王朝的永昌郡分離出去,還要西滅百濮部落,向東攻占不韋縣,然後占據整個永昌郡。

沒想到不但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反而因此,讓哀牢國徹底走向滅亡。

…………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五月初三。

哀牢王九龍帶領麾下五萬大軍,在群臣的陪同下,向駐守哀牢城的張任投降。

為防止意外發生,張任隻是讓哀牢王與群臣進入城中,並收繳對方五萬大軍的馬匹、武器等裝備。

暫時讓軍隊駐紮在城外,沒有讓五萬大軍進城。

隨後讓哀牢王九龍寫了一封信,並派遣曾經的哀牢第一貴族封冥持信,前往哀牢崖,勸說大王子投降。

小半日後,封冥抵達哀牢崖,拿出哀牢王九龍的書信,大王子狻猊雙膝跪地,向西而拜,在撕心裂肺的哭泣聲中,哀牢崖五千餘守軍投降。

此時,哀牢崖東數裡外,在返回的屈洪的彙報中,王翦、趙充國早已經率領主力軍彙合了甘寧的錦帆軍。

他們見到大王子等人走出哀牢崖,知道對方已經徹底投降,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

一日後,王翦等人率領主力軍抵達了哀牢城。

大王子狻猊見到自己弟弟二王子狴犴時,心頭火起,上去就是邦邦兩拳,隨後被眾人拉開。

王翦視而不見,按照約定,將哀牢王室一脈,全部遷到了越嶲郡蘇示縣。

因為蘇示縣乃越嶲郡中,距離治所邛都縣最近的縣城,方便管理與監視。

王翦如此做,並非出於善心,而是他知道,隨著無數名將的到來,與其和諸位大神打破頭的爭奪中原之地,不如守住益州險要,向其他更加弱小的勢力進攻,以達到增強益州實力的目的。

當年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沒有急於東出,而是採納名將司馬錯的戰略規劃,攻占巴蜀之地,擴充秦國的地盤與人口。

後來這裡也源源不斷的為秦國提供軍需物資與兵力,為秦國統一華夏,奠定了物資基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