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第663章 備要讓並州之地,百姓能得溫飽,邊疆可得安寧
劉備聽聞斥候的稟報大怒,手按劍柄,喝道:“南匈奴這些年見到漢王朝虛弱,多次派遣軍隊劫掠邊郡百姓。他們不但沒有感恩當年光武帝收留之情,反而搶奪我們百姓的糧食,真是豈有此理!
備當親率大軍,前赴雲中、定襄邊境,保護我們治下的百姓……”
“玄德公且慢!寒冬用兵,士卒疲敝,補給艱難,縱能小勝,亦得不償失。
南匈奴亦為生計所迫,其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張良連忙阻止道。
“以子房先生之意,當用何策破之?”劉備連忙請教道。
張良沉吟良久,緩緩說道:“良有一策,可雙管齊下。
其一,遣一能言善辯之士,攜茶葉、食鹽、布帛、少許糧食,前往南匈奴部落中最強悍者,曉以利害,許以互市之利,分化拉攏。
遊牧民族之所以劫掠周邊百姓,不過是因為許多生活必需品他們無法創造出來。
我們一旦給予南匈奴部落中最強者這些物品,他們必然不會繼續縱容麾下劫掠邊郡百姓。
即使如今朝廷衰弱,邊防軍卻並非吃素的,戰鬥力依舊強盛,與漢王朝的邊軍硬碰硬,必然會有損傷。
互市對於我們來說,也非常有利。我們可以從南匈奴部落之中,換得良馬無數。
至於那些比較弱小的部落,我們必須痛擊他們,讓對方知道並州軍的厲害之處。
其二,令邊軍收縮防線,於關鍵隘口多設烽燧、疑兵,廣挖陷坑。另組織邊民青壯,結寨自保,相互預警。
使其掠無所獲,反增損耗,其勢自沮。
這些比較弱小的南匈奴部落見到我們並州的軍隊不敢與他們交戰,必定認為邊軍懦弱。
一旦開春之後,他們隻要繼續挑釁劫掠,那時我們以逸待勞許久,對敵軍發動猛攻,必將大獲全勝。
如此一來,我們完全震懾住蠢蠢欲動的南匈奴諸部後,他們隻能選擇與我們在邊郡展開互市,畢竟這是目前對雙方最有利的選擇。”
劉備聽完,怒氣漸消,轉為深思。
他深知張良之謀往往著眼於大勢與人心,而非一時勝負。
此策既能緩邊患,又能為日後長期治理乃至分化匈奴打下基礎,確是老謀深算。
“便依子房先生之計!至於使者的人選,簡憲和剛從京城返回,路上感染了風寒,尚在休息之中……”
劉備還未說完,隻見定襄郡太守劉謀自告奮勇的說道:“老臣這些年皆在邊郡為官,熟知胡人的習慣。如今南匈奴的單於乃呼廚泉,為於夫羅之弟。
願前往西河郡的南匈奴王城,說服對方,不與我們並州軍開戰!”
南匈奴單於於夫羅在當初河東郡之亂時,與白波軍、張楊麾下的軍隊聯手進入河東,想劃分大漢在河東郡的地盤。
結果三方勢力皆被千裡奔襲的白起率軍擊破,其中南匈奴單於於夫羅被提前埋伏的段煨軍射殺,其弟呼廚泉提前率領軍隊突圍返回西河郡。
於夫羅死後,由於其子劉豹年幼,呼廚泉率軍返回,奪取了南匈奴單於的位置。
不過,因此導致許多部落暗中並不服從呼廚泉的管理,隻是礙於對方的兵威,表麵屈服而已。
劉備大喜道:“正愁無人可用,有劉兄相助,備無憂也!至於前去鎮守邊境的將領,子房先生可有推薦之人?”
“麴義將軍如今在五原郡鎮守,防備陰山以北的遊牧民族,周亞夫在雁門郡操練軍隊,雲長在雲中郡監督水利工程,毋丘毅將軍在代郡。目前玄德公身邊,可用之人唯有益德與子經(牽昭)。”張良從容的說道。
“益德雖然勇武過人,可作先鋒或偏將,但是性格比較急躁,統領邊軍與南匈奴的軍隊打消耗戰,還需子經啊!”劉備實際上心裡已經有了人選。
張飛與劉備是涿縣老鄉,牽昭少年時便與劉備英雄同契,成為刎頸之交,劉備自然非常清楚兩人的能力。
“益德這些年從周亞夫那裡學得了許多治軍與用兵之道,連亞夫都對益德的改變稱讚有加。要知道亞夫並非善於言辭之輩,能對益德如此看好,玄德公不妨將此次重擔交於益德,也好磨煉他一番。”張良倒是對張飛這些年的進步看在眼中,對劉備舉薦道。
“益德變化這般大嗎?既然子房如此看好,那定襄郡、雲中郡與南匈奴接壤的邊境就交由益德防守。”劉備立刻下令道。
“諾!”
…………
公務暫告一段落,眾人退去,廳內隻剩劉備與張良二人。
炭火更旺了些,映照著並州刺史劉備略顯疲憊卻充滿希望的臉龐。
劉備看向身旁波瀾不驚的張良,由衷歎道:“若非子房在此,備於此凜冬亂局,真不知要徒耗多少心力,會走多少彎路。先生每每於紛繁中直指根本,化繁為簡,真乃神人也。恐怕當年高祖身邊的留侯,所謀亦不過如此吧!”
張良微微一笑,謙遜如常道:“玄德公過譽了,良不過略儘綿薄之力罷了。
玄德公仁德愛民,意誌堅韌,這是亂世之中的根基。
並州雖位於苦寒邊陲之地,然民風彪悍,若能撫之以恩義,結之以製度,嚴明賞罰,發展農桑,受降胡人,解決胡漢矛盾。
假以時日,必成北疆之磐石。
並州這塊大地,當年可是戰國七雄之中,趙國的領土。
趙武靈王當年若不是太早退居二線,統一九州的最終未必會是秦國,很可能是趙國啊!”
劉備走到窗前,望著窗外依舊紛飛的大雪,目光似乎穿透了嚴寒,看到了未來的景象。
“有子房輔佐,縱是萬丈寒冰,備亦有信心將其融化,讓這並州之地,百姓能得溫飽,邊疆可得安寧。”劉備的眼神堅毅,聲音之中充滿了豪情。
張良靜立其後,笑而不語,隻是目光中流露出對這位仁德主公的讚許與期待。
與當年的高祖相比,同是沒有家族依靠的“平民身份”,劉備與劉邦身上還是有許多不同的閃光點,並非如同他當初選擇之時的那句評語:“有高祖之風。”
窗外是冰封千裡的並州大地。
室內,一番安邦定國的偉業,正在這寒冬之中,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