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三國:我在蜀漢講解三分歸晉 > 第20章 此間樂,不思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我在蜀漢講解三分歸晉 第20章 此間樂,不思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不可能!”諸葛亮猛地站起身,“成都尚有數萬精兵,鄧艾不過幾千殘卒,疲敝之師,如何能破我堅城?此戰……我軍絕無敗理!”

劉備也上前一步,雙目圓睜,緊緊地盯著陸雲。

“是啊!成都城高池深,糧草充足,阿鬥隻要閉門堅守,等待薑維回援,便可大獲全勝!怎會……怎會滅國?”

君臣二人,一個激動,一個不敢置信。

在他們看來,這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陸雲看著他們,緩緩開口。

“因為,當時能戰的、敢戰的將士,都跟著薑維在劍閣抵擋鐘會的大軍。”

“剩下的在成都的,滿朝文武,大多都是些貪生怕死、隻圖安逸的腐儒。”

“他們一聽說魏軍兵臨城下,立刻就慌了神。根本冇人想過抵抗,隻想著怎麼保全自己的富貴。”

“於是,他們成群結隊地去勸後主。”

“勸他……開城投降。”

“後主……也就投降了。”

最後那句話,陸雲說得輕飄飄的。

可聽在劉備和諸葛亮耳中,卻比泰山還重。

“投……降……了?”

諸葛亮身子晃了晃,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劉備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他的臉由白轉紅,又由紅轉青,胸口劇烈地起伏著。

“阿鬥……他怎會如此?!”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我大漢的江山,是無數將士用命換來的!他怎麼敢……怎麼敢就這麼拱手送人!”

劉備不願意,也無法相信這個結局。

自己的兒子,會做出這樣懦弱無能、有辱祖宗的事情。

陸雲看著眼前幾乎要失態的君臣二人,心中亦是一聲歎息。

他冇有立刻回答,隻是給了他們一點時間,去消化這難以接受的現實。

過了許久,劉備通紅的眼睛才重新聚焦在他身上。

“為何?阿鬥他……他為何會如此糊塗?難道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有半點骨氣?”

陸雲迎著他們的目光,開口:“皇叔的後代中,倒也有血氣方剛之人。”

劉備和諸葛亮聞言,精神皆是一振。

陸雲繼續道:“當時,聽說後主有投降之意,滿朝文武,大多附和。隻有一個年輕人站了出來。”

“他,是皇叔您的孫子,後主的第五子,北地王劉諶。”

“劉諶?”劉備喃喃念著這個陌生的名字,眼中流露出一絲茫然。

自己的……孫子。

陸雲的聲音裡帶上了一絲敬意:“當時,劉諶怒髮衝冠,在朝堂上怒斥群臣,說:‘我等若不能戰,城中尚有數萬軍民,為何不能背城一戰?父子君臣,理應同死社稷,泉下亦可麵見先帝!’”

“他對著後主泣血勸諫,說:‘寧可戰死失社稷,絕不拱手讓江山!’”

“說得好!”

劉備猛地一拍大腿,虎目之中,淚光與豪光交織。

“這纔是……這這纔是我劉家的子孫!”

諸葛亮也緊緊握住了羽扇,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大漢的血脈,還未斷絕!

劉備急切地追問:“然後呢?阿鬥……他聽了嗎?”

陸雲的眼神黯淡下去。

“但是,劉禪不聽。他執意投降。”

“最終,北地王劉諶眼見勸諫無果,悲憤之下,回到了皇叔您的太廟之前。”

“他先是殺了自己的妻子與孩兒,然後……自刎於廟前。”

“他用自己的性命,向您,向列祖列宗,做了最後的交代。”

劉備的身子劇烈地晃動了一下,他踉蹌著退後兩步,靠在了身後的廊柱上,才勉強站穩。

陸雲看著他,將那句流傳千古的評價,輕輕道出。

“後世有詩評價此事。”

“凜凜人猶在,誰言漢已亡。”

話音落下,諸葛亮手中的羽扇落地。

他緩緩地彎下腰,撿起羽扇。

“是亮之過……是亮之過啊……”他喃喃自語,“亮隻知教導後主為君之道,卻……卻未能教他先帝的錚錚鐵骨……”

劉備冇有說話。

他靠著柱子。

一邊,是懦弱投降,苟且偷生的兒子。

另一邊,是殺妻滅子,以死殉國的孫子。

許久,他才放下手。

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已是老淚縱橫。

“好……好一個劉諶……”他看著空無一人的前方,似哭似笑,“好一個……我劉備的孫兒!”

“隻是……苦了你了,孩子……”

“我大漢……終究是亡了……”

他一生奔波,半世戎馬,為的就是興複漢室。

可到頭來,這延續了四百年的江山,竟是以這樣一種屈辱與悲壯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這讓他,如何能甘心!

堂內的氣氛,悲壯到了極點。

看著劉備和諸葛亮幾乎崩潰的神情,陸雲歎了口氣,說出了一句更讓他們始料未及的話。

“可笑的是,後世很多人還在說,劉禪聰明。”

“聰明?”

劉備和諸葛亮同時一愣,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一個葬送了祖宗基業,麵對強敵不戰而降的君主,如何能與“聰明”二字沾邊?

諸葛亮皺起眉頭:“先生此言何意?亮,實難理解。”

陸雲的眼神變得有些古怪,帶著幾分嘲諷。

“投降後,劉禪和他的子孫,還有蜀漢的舊臣們,被一起遷到了魏國的都城洛陽。”

“有一次,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宴會上,司馬昭特意安排人演奏了蜀國的音樂,跳了蜀國的舞蹈。”

“當時,在場的蜀漢舊臣聽了,都觸景生情,一個個低頭垂淚,傷感不已。而劉禪呢,卻看得津津有味,臉上滿是笑容。”

陸雲繼續說道:“司馬昭看他這樣,就故意問他:‘安樂公,你還想念蜀國嗎?’”

“然後,劉禪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因為這句話,司馬昭徹底對他放下了戒心,認為他就是個胸無大誌的庸人,不足為慮。”

“所以,他最終得以善終,在洛陽安安穩穩地活到了老死。”

許久,劉備和諸葛亮聽完,都說不出話來,隻是不約而同地搖了搖頭。

“我那孫兒,寧可闔家赴死,也要保全我劉氏最後的顏麵!”

“而他……他!”

劉備指著北方洛陽的方向,氣得渾身發抖。

“他竟為了一口飯食,一席歌舞,便忘了國仇家恨,忘了祖宗基業!忘了自己姓什麼!”

“備寧可他戰死在成都城頭,也絕不願看到他如此苟活於世,丟儘我大漢的臉麵!”

諸葛亮緩緩地坐回原位。

“怪我。”

“此事……終究是亮之過。”

他看向劉備,臉上滿是愧疚。

“大勢滔滔,有時候真的由不得人。亮窮儘畢生所學,也未能逆轉……”

“如果……如果能有一次北伐成功就好了。隻要能打回關中,隻要能還於舊都,又何至於落得那般田地!”

就在這時,陸雲清朗的聲音響了起來。

“諸葛軍師,劉皇叔。”

“這不是還冇發生嗎?”

“隻要我們這一次……能北伐成功!”

“那麼,街亭之敗、五丈原之憾、成都之降、北地王之死……這一切的一切,就都不會發生!”

是啊!

尚未發生!

一切,都還來得及!

諸葛亮猛地挺直了身子。

他撿起地上的羽扇,緊緊握住。

“不錯……”他喃喃自語,聲音越來越堅定,“尚未發生!一切都還未發生!”

他站起身,對著陸雲深深一揖。

“天命或許難測,但人事尚可有為!這一世,亮絕不讓那樣的悲劇,重演分毫!”

劉備也從廊柱旁站直了身體。

他快步走到陸雲麵前,緊緊抓住他的手臂。

“上天既將先生賜予備,便是給了備,給了我大漢一次重來的機會!”

“這一世,備必將先生之言,字字刻於心間!用人、行軍、治國,無不小心謹慎!夷陵之敗,備不會再蹈!”

劉備的目光充滿了倚重。

“我等君臣一心,有先生為鑒,定能……逆天改命!”

就在這時,門外響起了敲門聲。

“叩,叩,叩。”

門外傳來趙雲的聲音。

“主公,天亮了。是否要傳早膳?”

堂內三人才驚覺,窗外的天色已經泛起了魚肚白。

這一夜長談,竟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劉備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不必了!”劉備對著門外高聲說道。

他轉過身,看著精神同樣亢奮,但眉宇間已難掩疲憊的諸葛亮和陸雲。

“陸先生都困了,還有軍師,你們都回去好生歇息吧。”

劉備拍了拍兩人的肩膀,眼中滿是笑意。

“來日再談,咱們來日方長呢!”

陸雲在心裡歎了口氣。

哎,看來,以後這通宵的日子是少不了了。

……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