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無冕之相 第200章 震驚!諸葛亮把我當日。。哦不,當呂布殺!!(上)
建安九年,八月,秣陵關。
秋老虎肆虐,悶熱無風。連綿的丘陵如同蒸籠,將最後一絲水汽也榨乾。張遼勒馬立於關前,望著眼前這座依山而建、看似尋常的關隘,甲冑下的中衣早已被汗水浸透,緊貼在麵板上,帶來黏膩的煩躁。他抬手用護腕抹去流進眼角的汗珠,眉宇間擰著一道深痕。
太順了。
自蕪湖一路推進至這秣陵關下,太順了。關羽和徐庶的抵抗如同春日融雪,一觸即潰,留下的空城和那點“來不及帶走”的糧秣軍械,像極了精心擺放的誘餌。溫恢數次提醒,他也刻意放緩了腳步,派出大量斥候四麵探查,回報卻皆是“未見伏兵”、“道路暢通”。可越是如此,他心頭那根弦繃得越緊。身為宿將,他嗅得到空氣中那絲若有若無的、名為“陷阱”的鐵鏽味。
“文遠,關內已初步探查過,房舍眾多,雖百姓撤離,但倉廩中竟還存有些許陳糧,並堆有大量引火乾柴,分佈……頗為集中。”李典策馬而來,聲音壓得極低,臉上帶著同樣的疑慮,“此地不宜久留,末將以為,當迅速穿越,向預定水岸靠攏,與後方補給取得聯係為上。”
張遼沒有立刻回答,目光掃過關隘兩側陡峭的山壁,以及關內那些鱗次櫛比、沉默如同墓穴的屋舍。乾燥的秋風捲起地麵塵土,打著旋兒掠過空無一人的街道。
“曼機(溫恢)何在?”他沉聲問。
“溫先生正在關外勘查地勢。”親兵答道。
正說著,溫恢與張合一同策馬奔回。溫恢臉上帶著疾馳後的潮紅,眼神卻異常凝重,他不及下馬便拱手道:“將軍,此關地勢險要,乃絕佳設伏之地。敵軍一路示弱,引我至此,豈會毫無佈置?關內易燃之物堆積,更顯蹊蹺!可令張頜將軍率本部兵馬於關外險要處立寨,與關內成犄角之勢,以防不測!”
張遼沉吟不語。他何嘗不知風險?但大軍連日征戰,士卒疲憊,補給線已拉長至極限,攜帶的糧草所剩無幾。秣陵關是通往下一處可能獲取補給點的必經之路,也是眼下唯一能提供大量房舍休整的據點。若棄關不駐,露宿荒野,軍心士氣恐將難以為繼。
“斥候回報,方圓三十裡內,確無大軍蹤跡。”張遼像是在說服自己,又像是在權衡,“關羽、徐庶殘部,據報已退往更南處的深山。或許……他們是真的力竭了?”
“將軍!”溫恢語氣急促起來,“兵法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用兵,最善此類詭道!關內柴薪,便是明證!此非力竭,乃請君入甕!”
就在張遼猶豫之際,身後隊伍中已傳來士卒們因疲憊和饑渴而發出的輕微騷動。他回頭望去,看到的是無數雙帶著期盼望向關內屋舍的眼睛。
“……傳令,”張遼最終吐出一口濁氣,做出了一個後來讓他追悔莫及的決定,“大軍入關休整!張合,依你之言,率你部於關外東側高地立營,多設鹿角哨探,嚴密警戒!”
“末將領命!”張合抱拳,立刻點兵而去。
隨著命令下達,疲憊的曹軍如同決堤的洪水,湧入了秣陵關。士卒們迫不及待地尋找陰涼的房舍卸甲休息,夥夫們開始搜尋可用的水源和那點可憐的存糧,試圖生火造飯。關隘內暫時恢複了些許生氣,卻也帶來了一種令人不安的鬆弛。
張遼將自己的臨時指揮所設在一處相對堅固的石屋內,他卸下頭盔,剛想攤開地圖再研究一番後續路線,李典便一陣風似的衝了進來,臉上血色儘褪,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文遠!不對勁!這關內太乾淨了!並非無人居住的乾淨,是……是刻意清理過的乾淨!所有水井旁都堆滿了乾草,房簷下、街角處,甚至馬廄裡,到處都是捆紮好的柴薪!這根本不是來不及帶走,這是……這是早就準備好的火場!我們必須立刻離開!向張儁乂(張合)營地靠攏!”
彷彿是為了印證李典的話,他話音未落,關外驟然爆發出震天的喊殺聲與箭矢破空的淒厲銳響!
溫恢此刻也疾步闖入,一向沉穩的臉上首次出現了驚怒之色:“將軍!我們中計了!關外發現大量敵軍,打著關羽旗號,正在猛攻張合將軍營寨!”
幾乎是同時,無數點星火自關外兩側山崖亮起,如同盛夏的螢火,卻帶著死亡的寒意!
“火箭!是火箭!”瞭望塔上的哨兵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呐喊。
“嗖嗖嗖——!”
刹那間,成千上萬支拖著火尾的箭矢,如同瓢潑大雨般從關外傾瀉而入!它們精準地落在那些早已佈置好的柴薪堆上,落在乾燥的房簷屋脊上,落在堆滿乾草的馬廄糧垛上!
“轟——!”“劈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