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無冕之相 第201章 震驚!諸葛亮把我當日。。哦不,當呂布殺(下)
火焰騰起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乾燥的秋日天氣和堆積如山的引火物成了最好的助燃劑。幾乎是在幾個呼吸之間,大半個秣陵關便陷入了一片狂暴的火海!烈焰衝天而起,濃煙滾滾,灼熱的氣浪撲麵而來,炙烤著麵板,令人窒息。
“不要亂!結陣!向關東門突圍!”張遼的吼聲在爆炸般的燃燒聲和士卒的慘叫聲中,如同磐石般炸響。他一把抓起倚在牆邊的長刀,甲冑在火光映照下反射出冰冷的金屬光澤。
到底是百戰精銳,最初的驚慌過後,倖存的老兵們在各級將校的呼喝下,開始自發地向主將靠攏,以刀盾手在外,長槍手居中,傷者被攙扶在內,結成一個緊密的圓陣,頂著不斷墜落的燃燒物和濃煙,艱難地向張合營地的方向移動。
關外,張合營地也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關羽親自督戰,劉備軍如同潮水般一**衝擊著營柵。張合手持長槍,身先士卒,在營門前往來衝突,槍下無一合之將,死死抵住了關羽部最猛烈的攻勢,為關內同袍開啟一條生路。
“文遠!這邊!”張合看到從火海中衝出的張遼隊伍,揚聲高呼。
兩支曹軍終於在關東門外彙合,雖傷亡不小,陣型卻未散亂。
然而,就在張遼下令交替掩護、向合肥方向後撤之際,側後方山林中,突然響起一聲號角長鳴!
“轟!”
“魏文長在此!張遼休走!”
一聲暴喝如驚雷炸響,隻見一員猛將手持長刀,率領一支養精蓄銳已久的生力軍,如同利刃般從側後方狠狠楔入曹軍佇列!目標直指中軍位置的張遼!
魏延的出現時機刁鑽至極,曹軍剛剛經曆火海逃生,又與關羽部激戰,陣腳未穩,被這支生力軍一衝,頓時有些混亂。
張遼瞳孔一縮,心知若被纏住,今日恐難生離此地。他當機立斷,鳳目中寒光暴漲,厲聲下令:“曼成(李典)!護住溫先生!儁乂(張合)斷後!親衛營,隨我破陣!”
話音未落,他已一夾馬腹,手中長刀化作一道雪亮匹練,迎著魏延衝來的方向反捲而去!親衛騎兵緊隨其後,如同一把燒紅的尖刀,硬生生在混亂的戰場中撕開一道缺口!
“鐺!”
刀鋒猛烈撞擊,火星四濺!張遼與魏延硬拚一記,隻覺手臂微麻,心中暗驚對方力氣。但他無心戀戰,虛晃一刀,逼退魏延半步,率領親衛如同旋風般從漢軍陣中穿透而過!
張合見狀,知其意圖,大吼一聲,率斷後部隊死死頂住魏延和追兵的衝擊,且戰且退。李典則護著溫恢,緊隨張遼開啟的通道向外突圍。
曹軍到底是天下強兵,在主將的帶領下,迅速從被突襲的慌亂中清醒過來,各部相互靠攏,且戰且走,陣型雖被壓縮,卻始終未潰。
眼看就要突出重圍,前方一道緩坡上,突然出現一隊嚴陣以待的弓弩手,為首一員老將,白發蒼蒼,手持一張鐵胎弓,正是黃忠!
“張遼!留下人頭!”黃忠聲若洪鐘,弓開如滿月,箭簇在火光下閃著幽冷的寒光,鎖定張遼!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
張遼毫不減速,對身旁的李典和張合喝道:“儁乂,曼成,護著溫先生和大隊,從左側山林間隙走!我來會會這老卒!”
他不待二人回應,已率本部最精銳的數百騎兵,如同一支離弦的重箭,毫不避讓地直衝黃忠軍陣!
“放箭!”黃忠下令。
箭雨潑灑而來!張遼舞動長刀,刀光繚繞,將射向自己的箭矢儘數磕飛,坐下戰馬嘶鳴著衝入敵陣!身後騎兵紛紛落馬,但衝鋒的勢頭絲毫未減!
黃忠見其來勢凶猛,收起弓箭,取刀迎戰。兩馬交錯,刀光如電,瞬間便過了十餘招!張遼心係大隊,不欲久戰,賣個破綻,硬受黃忠一刀劃過甲冑,帶起一溜火星,趁機蕩開陣角,率殘存的百餘騎透陣而出!
他回頭望去,隻見張合、李典已護著溫恢和主力,趁著他吸引黃忠注意力的空隙,從另一側撕開了缺口,正向外突圍。劉備似乎也並未全力阻攔,他們的目的似乎更在於收複失地和鞏固防線。
張遼不再猶豫,彙集殘兵,與張合、李典部且戰且走,一路收攏潰卒,直至徹底甩開追兵,清點人數,已折損近半,輜重糧草儘失,隻能拖著疲憊傷殘之軀,向著合肥方向緩緩退去。
江北,曹軍水寨。
“都督號”指揮艙內,周晏正俯身在一張畫滿了各種水輪、齒輪結構的草圖上,手指沾著茶水,在上麵無意識地劃拉著。郭嘉裹著氅衣,靠在一旁假寐。賈詡靜立窗邊,望著江心那些依舊神出鬼沒的江東快艇。
一名親衛手持沾著泥汙的帛書,快步而入,聲音帶著壓抑:“都督,陸路……秣陵關急報!”
周晏動作一頓,直起身,接過帛書,快速掃過。上麵詳細記述了張遼中伏、火焚秣陵、力戰突圍、損兵折將的經過。他的臉上沒什麼表情,隻是捏著帛書的手指,指節微微泛白。
他沉默了片刻,將帛書輕輕放在案上,抬起眼,目光有些空茫地望向賈詡,嘴角扯出一個極淡、極澀的弧度,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穿透歲月的疲憊:
“文和啊,”他像是想起了很久遠的事,“還記得當年徐州城下,我對公台(陳宮)說的那句話嗎?‘溫水煮青蛙’……嗬嗬。”他笑聲乾澀,“沒成想,今日諸葛亮,竟原原本本,一分不差地還給了我。文遠這次……差點就成了當年的呂奉先。”
他話語中聽不出多少怒氣,隻有一種深切的、後知後覺的凜然。若非張遼、張合、李典皆是良將,臨危不亂,溫恢亦屢次提醒,恐怕這支深入敵後的精銳,真就要全軍覆沒在那座被精心佈置的火葬場裡。
賈詡轉過身,深深一揖,沒有說話。陰影遮住了他大半麵容,看不清神情。
一旁的郭嘉不知何時已睜開了眼睛,他坐起身,輕輕咳了兩聲,走到周晏身邊,拍了拍他的臂膀,語氣帶著寬慰,卻也有一絲凝重:“子寧,戰陣之上,瞬息萬變,豈能儘如人意?文遠、曼成、儁乂,還有溫曼機,此番已做得足夠好了,換做他人,恐已葬身火海。至少,主力尚存。”他頓了頓,望向南岸,“隻是經此一挫,陸上攻勢短期內難有作為。接下來,這破局的關鍵,恐怕還是要落在我等身上,落在孟德公的決斷上。且等襄陽的訊息吧。”
周晏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他走到窗邊,和賈詡並肩而立,望著窗外那浩渺的、依舊被“水鼠”困擾的長江。
江北的巨艦,江南的火海,水路的僵持,陸路的挫敗。他與郭嘉、賈詡這被視為曹營智囊的“鐵三角”,此番是真的遇到了一個能將虛實、水火、仁術與殺機運用得如此爐火純青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