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三國:星墜長河 > 第1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三國:星墜長河 第1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夜雨如注,長江南岸的風裹挾著江濤拍岸的轟鳴,撕扯著丹陽縣南郊那間搖搖欲墜的茅屋。屋頂的茅草被掀開一角,雨水順著斷裂的梁木滴落,在泥地上砸出一個個深坑。蘇硯舟猛然睜開眼,胸口劇烈起伏,彷彿從萬丈深淵中掙脫而出。他喘息著,手指痙攣地摳進身下的草蓆,指尖觸到的是粗糲的麻布與潮濕的黴味。

四周昏暗,僅憑窗外偶爾劃過的閃電照亮斑駁泥牆。牆上掛著一柄環首刀,刀鞘裂紋縱橫,旁邊是一領褪色的皂衣,腰帶上綴著半枚殘破的木牘,刻著‘丹陽戍卒

蘇’三字。他盯著那名字,心頭一震——那是他,又不是他。記憶如破碎的鏡片,閃爍著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畫麵:圖書館的穹頂、電腦螢幕上跳動的軌道參數、某篇關於漢代曆法誤差的論文標題……可語言卻像被封印,喉嚨裡擠出的字句生澀拗口。

他掙紮坐起,低頭打量這具身體——瘦削而結實,左臂有道陳年箭疤,指節粗大,掌心佈滿繭紋。這不是他的手。他不是蘇硯舟嗎?那個在二十一世紀研究天體運行的青年學者?可眼前的一切如此真實:濕冷的空氣、腐草的氣息、遠處隱約傳來的犬吠,還有那木牘上清晰的隸書‘建安五年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即將爆發的亂世之初?他腦中轟然作響,現代知識與陌生現實激烈衝撞。他試圖回憶穿越的瞬間,卻隻捕捉到一片刺目的白光,似是實驗室的強光燈,又像是某種高能粒子爆發的軌跡。他閉目凝神,唯有天體力學公式如本能般浮現:開普勒定律、月球交點退行、沙羅週期……這些記憶竟比他的身世更清晰。

三日後,江風轉厲。丹陽江岸一處荒廢祭壇上,枯草叢生,殘碑傾頹。十餘名鄉老圍聚一處,皆著粗麻短褐,麵色凝重。壇前堆滿柴薪,兩名孩童被麻繩縛住手腕,瑟瑟發抖,一名老巫祝手持青銅匕首,口中唸唸有詞,準備以童男童女獻祭江神,禳解連日來的異象——天色昏沉、江水倒流、鳥獸驚飛,鄉民皆言江神震怒,需血祭平息。

就在此時,一道身影踉蹌奔來。蘇硯舟衣衫襤褸,髮髻散亂,腳上草履已磨穿。他衝入人群,聲音嘶啞卻堅定:‘住手!日將食,非江怒!明日午時三刻,天光當滅!’眾人愕然回首,見是個戍邊小卒,紛紛怒斥:‘狂徒安敢亂言!’‘江神之怒,豈是你能妄議?’

蘇硯舟不退反進,拾起一根枯枝,在沙地上疾書。他以簡陋的漢字勾勒日、月、地三者位置,畫出軌道交角,標註‘交點’‘黃白道’‘朔望’等詞。他言語斷續,古語夾雜,卻邏輯嚴密:‘日月相會於黃白道交,月掩日光,故晝晦。非神怒,乃天行有常。’他推算出日食起止時辰,精確至刻,又言食分幾何,方位何方。

鄉老中有一人乃前漢太史令之後,雖家學斷絕,尚識星象殘卷。他蹲下細觀沙圖,眉頭緊鎖,忽而驚呼:‘此與《三統曆》推步之法暗合!然此等演算,非經年研習不可得,一戍卒安能為之?’其餘人麵麵相覷,祭禮暫緩。

當夜,蘇硯舟蜷縮破屋,反覆演算。他知若明日天光未滅,自己必被當作妖言惑眾者焚祭江神。他翻出戍所殘卷,發現此身原名亦為蘇硯,乃丹陽郡征召戍卒,父母早亡,無親無故。他藉著油燈,用炭條在牆上標註太陽視運動軌跡,校正歲差影響,心中默唸:‘若我所學無誤,明日午時三刻,日食必現。’

次日辰時,天色如常。鄉民再度聚集江岸,有人冷笑:‘昨夜雨歇,今日晴明,何來日食?斬此妖卒!’蘇硯舟立於壇側,麵色沉靜,隻道:‘待至午時。’他取出自製的日晷,以木針投影,記錄時辰。隨著日影西移,人群躁動漸起。

午時初刻,天邊忽現一縷陰翳。眾人抬頭,隻見太陽邊緣似被啃噬,出現微小缺口。驚呼聲四起。蘇硯舟凝視天象,默默計時。午時三刻,日輪過半被月影遮蔽,天地驟暗,如同黃昏突降。江麵泛起詭異銀光,鳥雀歸巢,蟲鳴頓止。鄉民跪伏於地,顫聲呼喊:‘神人!真神人也!’

日食曆時一刻有餘,漸次複明。蘇硯舟立於殘壇之上,身影被斜陽拉長。鄉老匍匐請罪,願奉其為‘天官’,主掌鄉裡祭祀與農時。他搖頭拒絕,隻求一席安靜之地,容他研習天象,記錄星變。眾人敬若神明,自發修繕破屋,贈以米糧。

夜深,蘇硯舟獨坐屋中,仰望星空。北鬥斜掛,河漢璀璨。他心中卻無半分得意。他知道,日食可解,亂世難平。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對峙官渡,孫策踞江東而未穩,劉備流離,天下將傾。他一介孤魂,身無寸功,名不見經傳,卻握有超越時代的知識。這究竟是天命所歸,還是時空錯亂的偶然?

他取出炭條,在牆上刻下第一行字:‘建安五年九月朔,日有食之,在角七度。’這是他作為‘蘇硯’的第一次記錄,也是‘蘇硯舟’在這個時代留下的第一道印記。牆角那柄環首刀靜靜懸掛,映著月光,彷彿在提醒他:這亂世,終需刀兵與智慧並行。

遠處江流滾滾,一如時間之河不可逆。他閉目沉思,腦海中浮現出《後漢書·律曆誌》的殘章,又聯想到赤壁之戰的火攻與風向——若他能預知天時,是否也能改寫人事?一個念頭悄然萌生:或許,他並非隻為觀星而來。

這一夜,長江南岸的殘屋中,一盞油燈徹夜未熄。牆上,星圖初繪,線條雖簡,卻已勾勒出命運的軌跡。而在江東某處,一隊騎兵正踏著秋霜疾行,為首者披赤紅戰袍,腰懸青釭劍,目光如炬——那是尚未稱帝的孫權,正巡視邊境。命運的絲線,已在暗中交織。

蘇硯舟不知,他今日的預言,已隨江風傳至郡城。丹陽太守聞之,驚疑不定,遣人暗中查訪。而更遠的許都,曹操帳下謀士荀彧正翻閱各地異象奏報,忽見‘丹陽日食驗卒言’一句,眉頭微動,提筆批註:‘此子若真通天道,當召之。’

曆史的車輪,因一顆來自未來的靈魂,悄然偏轉了一分。江畔的列炬尚未點燃,但寒夜中的第一束光,已然刺破迷霧。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