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雀兒 第 25 章
-
自那次在靶場摸過槍,蘇慈心裡就像揣了顆裹著火星的小石子,總在寂靜的夜裡悄悄發燙。每天她都會藉著窗外透來的月光,模擬端槍的姿勢,右手虛握想象中的槍柄,指節微微用力,左手托著
“槍管”
下方,胳膊肘抵緊腰側,肩膀輕輕後收,眼睛盯著牆上木紋的交叉點,像瞄準百米外的靶心般聚精會神,連呼吸都放得又輕又慢。
她會反覆對比拉彈弓與端槍的差異:彈弓靠手腕突然發力,橡皮筋
“啪”
地回彈時帶著震顫,石子飛出去的軌跡全憑手感;而步槍握在手裡是沉甸甸的金屬質感,槍托抵著肩膀時能感受到冰涼的溫度,扣扳機前要先穩住呼吸,讓手臂與身體形成穩定的三角,連指尖的力度都要精準控製。兩種瞄準的感覺在她腦海裡反覆交織,她更喜歡步槍對準目標時的沉穩,那種擊發瞬間的後坐力順著肩膀傳來,子彈穿透空氣的
“咻”
聲在耳邊迴盪,比打彈弓時的興奮更強烈,像有股力量在胸腔裡翻湧。
可蘇慈不好意思再開口讓王群帶她去靶場。她記得趙剛說過,營區槍械管理有嚴格規定,子彈、槍支都要登記在冊,上次能摸到槍,還是沾了
“體驗訓練”
的光。躺在床上,她翻來覆去睡不著,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枕頭下的老棗木彈弓,木柄被磨得泛著暖光,新換的黑色橡皮筋繃得緊實,這是她最熟悉的
“武器”,可現在,她總忍不住琢磨:能不能把它改一改,讓它更像真正的槍?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就像野草般瘋長。她悄悄爬起來,從揹包裡掏出筆記本,翻到空白頁,用鉛筆飛快地畫起彈弓的草圖:在木柄中間挖道淺槽,裝一根細金屬管當
“槍管”;把橡皮筋換成更粗的,再用布條纏緊增加張力;甚至連
“子彈”
都想好了
——
把溪邊撿的鵝卵石磨成圓潤的小顆粒,裹上融化的蠟,說不定能減少空氣阻力,飛得更穩。筆尖在紙上
“沙沙”
作響,畫到興奮處,她還會用手指比劃
“槍管”
的角度,直到窗外傳來哨兵換崗的腳步聲,才趕緊把本子藏進揹包。
第二天一早,天剛矇矇亮,蘇慈就揹著彈弓、揣著小鏟子往後山去了。黑石跟在她腳邊,似乎知道她要乾
“大事”,默默不出聲。她在溪邊找了塊青黑色的硬石,蹲在地上琢磨怎麼打磨彈弓木柄
——
先在木柄一側用鏟子刻出淺淺的槽痕,再用石頭一點點磨平邊緣,想試試能不能固定一根細鐵絲當
“準星”。
“要是有根空心的金屬管就好了。”
蘇慈小聲嘀咕,手指摸著彈弓的分叉處。上次在靶場,趙剛給她講過步槍的槍管是空心的,裡麵有螺旋狀的膛線,能讓子彈旋轉著飛出去,就像陀螺轉起來不容易倒一樣。她從口袋裡掏出一根細鐵絲,是昨天從營區撿的,彎成簡易的
“槍管”
形狀,用藤蔓緊緊綁在彈弓分叉中間。可一拉橡皮筋,鐵絲就晃得厲害,根本冇法瞄準。她不氣餒,又找了幾根更細的藤蔓,把鐵絲纏得更緊,反覆調整角度,直到拉動橡皮筋時,鐵絲能穩穩地對準前方,才滿意地笑了,還對著遠處的鬆樹試了試,感覺
“準星”
真的能幫她更好地瞄準。
接下來幾天,蘇慈總在琢磨槍的構造。戰士們訓練間隙保養槍支時,她會站在不遠處,假裝看風景,實則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看他們怎麼用布條擦拭槍管,怎麼用小刷子清理彈倉,甚至連槍托上的螺絲擰幾圈都記得清楚。有次趙剛拆槍清理撞針,她站在旁邊看了半個多小時,直到王群喊她去吃午飯,才戀戀不捨地離開,走的時候還忍不住回頭望了眼桌上的槍零件。
“王叔叔,槍裡麵為什麼能裝好幾發子彈呀?”
晚飯時,蘇慈終於忍不住問。王群放下筷子,拿過桌上的空碗當
“槍”,耐心解釋:“槍下麵有個彈倉,能裝五六發子彈,就像這個碗能裝飯一樣。扣扳機時,撞針會先把子彈推到槍管裡,再擊中子彈底火,讓子彈在槍管裡爆炸,產生的力量把子彈推出去。”
蘇慈聽得入迷,又問:“那槍管裡的紋路是乾什麼的?摸起來麻麻的。”“那叫膛線,是螺旋狀的,能讓子彈旋轉著飛出去,這樣就不會偏離方向,飛得更準。”
王群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在碗沿畫著旋轉的軌跡,“就像你扔陀螺,轉得越快,站得越穩。”
這些話像種子一樣落在蘇慈心裡,她更迫切地想知道槍的原理,如果能搞懂這些,說不定真能改裝出自己的
“槍”。她開始在營區裡蒐集能用的材料:從廢品站撿來薄鐵皮,想剪成類似
“槍管”
的形狀;把王浩穿壞的舊膠鞋裡的內胎剪下來,代替橡皮筋增加張力;甚至還把王浩用完的鉛筆芯攢起來,琢磨能不能當
“撞針”
的模型,在紙上反覆模擬擊發的動作。
離暑假結束隻剩一週時,蘇慈終於鼓起勇氣,找到正在操場看訓練的王群。她的手指攥著衣角,指尖都有些發白,眼睛裡滿是期待:“王叔叔,我能不能再去一次靶場?我想跟著您學怎麼拆槍、裝槍,就看一眼,我保證不碰子彈。”
王群愣了一下,隨即笑了。他記得上次打靶時,這丫頭盯著槍的眼神格外認真,連趙剛講零件名稱都記得清清楚楚,不是一時興起。“好啊,明天上午我帶你去,不過得跟著趙剛一起,他是營區的槍械保養員,比我懂行,能更細緻地教你。”
蘇慈聽到這話,高興得差點跳起來,連忙點頭:“謝謝王叔叔!我一定認真學,記不住的地方我就記在本子上!”
第二天一早,蘇慈揹著裝著小本子和鉛筆的揹包,跟在王群、趙剛身後往靶場走。靶場周圍圍著綠色的鐵絲網,地上插著一排排紅色的靶紙,遠處的射擊位還留著昨天訓練的彈殼。趙剛從武器庫拿出一把保養得鋥亮的步槍,黑色的槍身泛著冷光,放在鋪著軍綠色帆布的桌子上。“拆槍前第一步,必須檢查彈倉,確保裡麵冇有子彈,這是鐵規矩,不能忘。”
趙剛一邊說,一邊拉開槍栓,讓蘇慈看空無一物的彈倉,“你看,這裡麵要是有子彈,拆的時候很危險,說不定會走火。”
蘇慈湊得很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趙剛的動作很熟練,手指捏著銀色的螺絲刀,輕輕擰下槍托底部的螺絲,“哢嗒”
一聲,槍托與槍管分離開來;接著又依次拆下扳機組件、撞針、膛線套管,每拆一個零件,就放在帆布上對應的位置,還會拿起零件給蘇慈講解:“這是撞針,用彈簧頂著,扣扳機時會彈出去擊中子彈底火;這是複進簧,能讓擊發後的零件複位,這樣才能連續開槍;這是膛線套管,裡麵的螺旋紋路就是膛線,決定子彈的旋轉方向。”
蘇慈趕緊掏出小本子,筆尖飛快地記錄:“拆槍步驟:1
檢查彈倉(關鍵!);2
拆槍托螺絲(輕擰,防壞螺紋);3
分離槍管與槍托;4
拆扳機組件(注意彈簧,彆弄丟)……”
她的字跡工整,還在每個零件名稱旁畫了簡單的示意圖,比如用圓圈代表彈倉,用直線代表槍管,生怕記混。趙剛看到了,笑著拍了拍她的肩膀:“丫頭真細心,比咱們營區剛入伍的新兵還認真,有的新兵拆槍都記不住步驟呢。”
輪到蘇慈自己拆槍時,她的手心微微出汗,卻動作沉穩。她按照趙剛教的步驟,先拉開槍栓檢查彈倉,確認空無一物後,纔拿起螺絲刀擰螺絲,一開始,螺絲有點緊,她屏住呼吸,手腕輕輕用力,終於把螺絲擰了下來;拆到扳機組件時,她特意放慢速度,手指小心翼翼地捏著彈簧,生怕不小心彈飛,連王群都在旁邊點頭:“慢點沒關係,安全最重要。”
拆完槍,蘇慈又開始嘗試組裝。她按照帆布上零件擺放的順序,先把膛線套管裝回槍管,再對準卡槽固定扳機組件,最後拿起槍托,慢慢擰上螺絲。過程中,她有兩次把零件裝反了,一次是複進簧放錯了方向,一次是扳機組件卡錯了卡槽,自己發現後,又耐心地拆下來重新裝,直到所有零件都歸位,槍身恢覆成完整的樣子,她才鬆了口氣,舉起槍對趙剛說:“趙叔叔,我裝好了!您看看對不對?”
趙剛走過來,仔細檢查了一遍,連螺絲的鬆緊都試了試,點點頭:“不錯,裝得很整齊,冇有裝反的零件,比我第一次裝槍時強多了。要不要試試射擊?給你裝一發空包彈,感受一下擊發的節奏,冇有實彈危險。”
蘇慈眼睛一亮,接過槍,按照之前學的姿勢端好,槍托抵緊肩膀,左手托著槍管,眼睛、“準星”
與靶心連成一條直線。“砰”
的一聲,空包彈的後坐力比實彈小,卻依舊讓她的肩膀微微發麻,硝煙味在空氣中散開,帶著淡淡的火藥香。
她看著遠處的靶紙,突然皺起眉頭,剛纔射擊時,總覺得槍管的角度有點彆扭,好像稍微偏一點,瞄準線就會偏離靶心,握槍的手也有點酸。“怎麼了?是不是後坐力太大了?”
王群注意到她的表情,連忙問。蘇慈搖搖頭,伸手摸著槍管與槍托的銜接處:“王叔叔,我覺得這把槍好像有點地方能改改,比如槍管的角度,要是能稍微往上調一點,瞄準的時候手就不用太用力,說不定會更準。”
趙剛愣了一下,隨即笑了,拿起槍比劃了一下:“丫頭還真觀察得仔細!這把槍是老型號的‘五六式’,槍管與槍托的角度確實有點固定,長時間瞄準容易累。現在新出的槍已經做了改進,把槍管角度調大了點,握起來更舒服。你第一次裝槍就能感覺到這點,已經很厲害了,比很多老兵都敏銳。”
蘇慈把槍遞給趙剛,心裡默默記下這種
“不舒服”
的感覺,那種
“能改進”
的念頭,像顆小種子,在她心裡紮了根。她知道現在自己還不懂怎麼改槍,但隻要記住這種感覺,以後多看書、多琢磨,說不定就能找到辦法。
從靶場回來後,蘇慈更癡迷於研究
“改裝”
了。她把之前畫的彈弓草圖重新修改,在旁邊標註上從趙剛那學到的槍械原理:“1
槍管要固定,用鐵絲纏緊防晃動;2
子彈要磨圓,裹蠟減少阻力;3
擊發裝置要穩定,像扳機一樣有明確觸發點。”
她還找王磊幫忙,從營區工具房借了把小銼刀,一點點打磨彈弓木柄上的槽痕,把邊緣磨得更規整,方便裝
“準星”。
王磊看著妹妹蹲在院子裡,手裡拿著銼刀認真打磨的樣子,忍不住問:“你真要把彈弓改成‘槍’呀?這能行嗎?”
蘇慈擡起頭,眼裡滿是堅定:“慢慢來,總能行的。就算改不成真正的槍,多琢磨琢磨,也能讓彈弓更準,以後在後山打野物更方便。”
王浩也湊過來,拿著她畫的圖紙看,手指指著
“槍管”
的位置:“妹妹,要是改好了,能不能讓我試試?我也想打靶,上次看你打槍,我都羨慕了!”
蘇慈笑著點頭:“等改好了,咱們在後山設個靶子,一起練。”
暑假的最後幾天,蘇慈每天都泡在後山。她會先用改裝後的彈弓練習瞄準,鐵絲做的
“準星”
果然管用,二十步外的鬆果,她能十發中八;練累了,就坐在溪邊回憶拆槍、裝槍的步驟,把每個零件的形狀、作用在心裡過一遍,還會用樹枝在地上畫槍械分解圖,鞏固記憶。黑石總是陪在她身邊,她練習時,它就趴在旁邊看著;她畫圖時,它就用爪子扒拉樹枝。
離開營區那天,蘇慈把改裝後的彈弓小心地放進揹包,還有那個畫滿槍械圖紙的小本子。王群送她到汽車站,從口袋裡掏出一個藍色布包,遞給她:“這裡麵有本《槍械基礎知識》,是我剛入伍時學的,裡麵有槍械構造、保養的內容,你要是感興趣,就看看。不過記住,安全第一,彆隨便擺弄危險的東西,有不懂的就寫信問我。”
蘇慈接過布包,指尖能摸到書本的棱角,用力點頭:“謝謝王叔叔,我會好好看的,以後放假,我還來營區!”
汽車開動時,她趴在車窗邊,朝著營區的方向揮手,遠處的白楊樹漸漸變成小小的黑點,靶場的鐵絲網也看不見了。
她打開布包,拿出那本《槍械基礎知識》,封麵上印著紅色的
“為人民服務”
字樣,書頁裡還夾著一張趙剛畫的槍械分解圖,標註得清清楚楚。
-